首页 > 宏观 > 正文

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深入发展

2018-10-31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靖云

日前,中新社报道,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德国工商大会和德国经济非洲协会三家权威机构10月26日联合发布的一份题为《中国在非洲:德企的前景、战略和合作潜力》的报告指出,大批受访德国企业有意与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报告认为,通过加强与中企在当地的合作,德企将从中获益,而德企的参与亦有助于实现“三赢”局面。该报告显示,在评价迄今为止已同中方在非洲展开的合作时,相关德国企业“一边倒地给出了积极评价”。

德国官方的权威报告所显示的积极内容,其实也非德国一家的情况。另一出口大国日本和中国在10月26日联合召开了第一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由于时间正好在安倍首相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共同出席,双方共签署了50多个文件,立刻引起了世界范围对“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关注。

第三方市场合作可以说是中国首创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说是一个国际经贸的创新。

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法国期间,与当时的法国领导人就中法的结合优势签订了《中法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成为了第一个第三方合作协议。虽然目前德国的专门报告,以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主要集中的市场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但是中法当时的第三方合作却是以发达国家市场展开的。

2016年9月,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及后续的塞斯维尔C、布拉德维尔B核电项目是由中法两国共同投资建设。其中,布拉德维尔B核电项目将采用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为第三方市场合作提出以来的首个成功案例。正是有这样一个成功基础,第三方合作迅速被接受,丝路基金与欧洲开发银行建立了第三方合作基金,迅速把第三方合作这一模式纳入“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之中,也进一步推动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的深入。

一般来说,产业竞争和互补性是开展投资和经贸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正是有着不同的比较优势才有了贸易的可能,而又由于不同的相对比较优势的存在,才有了贸易中的竞争。一般而言,通常的贸易理论都注意相对比较优势带来的竞争,以及竞争中的规制。但是对于成长中的经济体而言,相对比较优势是不断的变化的,特别是对不同的市场而言,不同的市场需求构成,就会形成不同的比较优势。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结构变化,不同的国家在第三方市场确能找到各自不同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合作。

中法之间最早达成第三方合作协议,首先就是基于双方不同的市场占有率,中国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前十名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国际贸易标准的第六、七、八此三类,法国则集中在一三五类。而在国家贸易标准的大类之中,中国的比较优势居前10的有五类,而法国有6类,抛开双方产业优势重合的部分,可以发现双方有着非常大的竞争互补。特别是随着中国出口政策的转变,逐步取消对初级品出口支持,带动了产品进入法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从而增强了对法国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说,WTO等国际贸易规则主要解决竞争规制问题,主要解决双方的趋同的比较优势形成竞争,特别是在本国市场的竞争。但是WTO并没有相关的优势互补的合作促进机制,实际上随着1990年代全球化加速,国际贸易突飞猛进,国际优势互补合作如何促进已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可以说第三方合作模式的推出,正好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说这是中国对世界贸易的重要的规制贡献。

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基础是真实可靠的,不同贸易品的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竞争力补充等客观贸易标准,以及国际贸易体系本身的规制缺失等,都是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催生要素。除此之外,国际市场的开发也是一个重要要素。《中国在非洲:德企的前景、战略和合作潜力》报告就显示,尽管非洲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对于出口大国德国而言,整个非洲市场的地位和重要性仍不够突出。2017年,非洲54个国家共进口了价值约290亿美元的德国商品,仅占到德国全年出口额的2%左右。我们既可以说非洲市场对德国无足轻重,但是更可以说非洲市场对德国潜力巨大。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本质上都需要市场开发。相比较而言,非洲基础设施落后,限制了德国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而基础设施建设恰好是中国比较优势,协助中国开发非洲对德国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看,这又是一种创造。

随着去年年末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不断挑起双边贸易争端一时成为潮流,关心世界经济走势的人都会考虑怎么办?讨论多集中在WTO框架下的竞争规制应该如何深化。中国目前提出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国际经济大格局创新。竞争与合作是并生关系,只有建立深入的合作,才能构建有效的竞争。进一步扩大合作,则能进一步加深了解,也能更好地讨论如何竞争,这正是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的重要贡献。(编辑欧阳觅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