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8年探路“知识经济” “升级”的广州知识城生态炼成记

2018-11-16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杜弘禹

站在一幢气派的建筑前,广州知识城腾飞园总经理黄国祥回忆:“这里最早什么都没有,8年前,我亲眼看着第一根桩打下去”。如今,他脚下这片土地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探索征程也随之开启。

11月12日,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签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升级合作的框架协议》。双方表示,将积极拓展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升级等领域的合作。

由此,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但与其它中新国家级合作项目不同的是,广州知识城并非从现在、从零开始,此前作为广东省政府与新加坡政府的合作项目,广州知识城已经历8多年的探索和积累。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往调研发现,这些年已有不少新加坡企业、项目和人才“登陆”此地,汇聚以前沿科技产业为代表的经济新动能。更为重要的是,一系列接轨国际又极富特色的跨国合作模式正不断优化和完善,尤其是针对科创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同时,一批有关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应用的机构也陆续向此配套,更是直接在整体环境上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换言之,这里已初具创新生态雏形。各方期盼,此番更高层次政策助力能促进中新双方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等进一步融通,缔造更多合作成果。

“2年前我来对了”

知识城位于广州东北部,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约为新加坡六分之一。

早在2008年,广东就向新加坡提出共同打造“一个标志性合作项目”的设想,并获得响应。经过约2年前期工作,2010年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

彼时,广东经济开始面临转型升级,希望借鉴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如今来看,这一想法正逐步实现,并将继续被大力推进。

这里最开始是“白纸”一张,作为中新两国合作共建的创新创业载体,广州知识城腾飞园迅速开建。黄国祥便在那时来到广州,这个园区建成启用后,他又开始在这里迎接一个又一个从遥远“老家”而来的企业。

目前,腾飞园已入驻约60家企业,其中很多是新加坡企业。“当然也有一些本地企业,只要达到门槛。”黄国祥对记者说,入园企业锁定在前沿科技领域,尤其是切合广州当前正重点布局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

广州来恩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便集成了上述特征,该项目诞生自新加坡国立大学,2年前为寻求产业化而来到中国,成为最早进驻腾飞园的新加坡企业之一。

来恩生物总经理王树立说,该企业主要是看中知识城的定位,以及较好的服务、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对创新鼓励支持和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无论是发展高端产业,还是与中国企业合作,都受到两国政府重视和支持。”

如今,来恩生物有着不错的发展,用王树立的话说,“2年前我来对了”。该企业的细胞治疗产品已获美国、新加坡临床批文,也正申报中国批文,并与一些医院、研究机构展开接洽,“希望能尽快投入中国市场”。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则是另一重要平台,“目前超过一半科学家来自新加坡。”该研究院院长余龙说,研究院发挥了重要的科研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包括提供实验室、启动基金和对接企业。

不仅如此,近年广州方面亦加大对知识城的布局,包括设立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引入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等相关创新资源,加以大力扶持。

黄国祥认为,知识城应该也有望构建一个“扬州炒饭”式的创新生态,囊括人才、宜居环境、产业生态、硬件和政策等要素。而人才是创新生态的关键,如何吸引人才,新加坡方面从腾飞园的规划阶段就参与进来,确保同步配套医疗、教育、生活、人才公寓等,并与政府以白纸黑字的形式确认下来,保证后续建设中能获得实现。

探索知识经济

新加坡企业、项目或人才之所以愿意将科研成果带到知识城进行转化,背后有诸多原因,包括考虑中国庞大市场、空间资源和发展潜力等因素。

黄国祥就表示,广州知识城的一大优势是土地面积足够大,因此孵化出的科研创新成果可以就地实现量产,企业不用再到别的地方去。

余龙表示,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在帮助项目对接过程中,既感受到中国企业对新加坡科研成果渴望,也发现了新加坡科研成果对产业化的向往。

不过,这一切,都需建立在对知识产权的严格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这也是知识城以“知识经济”为主题的发展探索的重要一面。从现实来看,8年多来,一系列接轨国际又极富特色的跨国知识产权合作模式正不断优化和完善。

余龙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该研究院引入了一个新加坡燃料电池项目,并提供了启动资金和“小试”支持。随后,该项目又与企业对接上,后者愿意投入2000万元成立公司进行产业化。但是,该项目诞生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大学拥有部分知识产权,“我们必须尊重人家,不能拿过来悄悄就用了”。

最后,充分考虑两国相关法律后,按一定价格取得新加坡南洋理工手上的知识产权,并进一步理顺了后期再创新中知识产权的归属等一系列问题。

“两国合作必须是知识产权的合作,不是传统合作,这样的转化也才是正儿八经的转化。”余龙说,与此相关的诸多跨国合作模式是该研究院探索重点。

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唯一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目前知识城已集聚80多家知识产权机构,包括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成为全国唯一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统一管理的园区和知识产权保护元素最集中的区域。

广州知识城方面表示,此番升格后,将该标准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园区,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交易中心,以及争取设立“一带一路”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所)。同时,将国际知识驱动创新的战略高地、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中心、关键核心技术快速转化基地等列为发展目标。

(编辑:周上祺,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duhy@21jingji.com;zhousq1@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