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走向生态搭建: 青域基金清洁技术投资进化论

2018-11-17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娜,翟华镕

一路因坚持独立甚至显得有些“自闭”的青域基金,开始尝试更加地开放自己。

林霆是青域基金的管理合伙人,青域团队起源于2009年开始管理青云创投的第一期人民币投资基金,后于2013年独立发展新的基金品牌“青域”。

截至2018年10月,青域基金共管理着超过35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代表项目包括时空汽车、迪森股份、沁园集团、云南水务等。

过去五年中,当很多产业集团负责人找到林霆,提议共同成立产业基金时,他几乎都以“不能有外部人员参与”的理由拒绝。青域基金团队有一个共识,所有的投资管理、投资决策都要完全独立的进行。

随着打造行业生态思路的确认,这样的观点慢慢发生着变化:属于后期阶段的平台型大企业,可以为早期的企业提供一系列市场、订单方面的帮助,甚至于退出的通道;初创企业则可以给大公司提供一些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领域创新在内的探索,而且随着所投资公司数量的逐年增加,青域在产业链的布局更加完整,话语权也更强,很多产业并购整合的投资机会水到渠成地来到青域面前。

青域基金一方面需要通过更为紧密的行业协同,来为被投企业提供更多资金以外的资源价值;另一方面需要更大体量的资金,来参与到与大型产业平台的合作甚至搭建中。

“行业专注和研究驱动的方法,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未变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打造行业生态圈的资源。”林霆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钟情专业基金

2000年互联网泡沫以后的几年中,全球VC投资人对清洁技术和医药投资寄予了更多希望。

从中国国内市场来看,到2007年,清洁技术投资团队已经成为国内综合型VC基金的标配,也有专注在清洁能源领域的行业专业基金出现。

这批基金的回报远不及预期,甚至有一线VC机构的清洁技术基金的所投项目几乎全军覆没。

林霆是国内清洁技术投资10多年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回望曾经的投资热潮,他认为:“很多同行是以TMT技术投资的方法去投清洁技术,这个方法被验证是不正确的。其实应该从应用的层面往上去看,而不是从技术创新的层面往下去看。”

在他看来,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机会一直都在,尤其对行业专注基金来说:“被投项目在同一个行业里才会发生协同,这是我们行业专注基金独有的优势。”

青域基金尤为重视研究的重要性,其20人的基金管理团队中,有四位专职研究员,进行行业政策、技术走向、产业格局方面的研究。这让他们相对于综合基金可以有更多的人力和弹药用在一个具体的细分领域。

深度的行业研究让青域能够在更早的时间点介入新兴投资机会,如在2009年投资大气治理、脱硫脱硝企业,在2013年正式布局新能源车领域。

在新能源车领域,青域基金于2013年以共同发起的财务投资人角色投资时空电动,随后在短短的4年间,时空电动迅速成长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获得了包括华映资本、IDG资本、滴滴出行等在内的数轮投资,并连续获评东沙湖基金小镇年度最具成长力企业。

加之团队后续投资的伯坦科技、德朗能、顺华等企业,青域基金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投资已完成了全产业链的闭环布局。

打造产业生态

创办青域基金的几年中,林霆也更加发现打造行业生态圈的重要性。于是,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从产学研到金融支持再到深度行业生态圈的打造中。

“之前主要做早期投资时,会更多的关注技术、之后去找到优秀的团队。我们逐渐发现,单单这样是不够的。”林霆回忆。

五年后,青域基金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他们的被投企业之间往往有天然的上下游、供应链的关系,很多被投企业的创始人和高管在公司上市之后还能够成为这些基金的出资人LP。

比如,青域基金的产业专注让他们能够与行业领域的多数头部企业保持较强的合作联系,将被投企业优秀的产品和技术向这些企业进行推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初创企业也更早的需要更大体量资金的支持。为此,青域基金团队常为被投企业引荐产业资本、债权资金、政府平台的资金进行后续的投资接力。

2017年以来,团队开始考虑以更为紧密的方式与产业企业进行合作,以满足被投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据了解,青域基金已经搭建了并购团队,并与一家上市公司讨论起合作成立产业基金的可能性,投资阶段将延展到成长后期和产业并购整合,这可以让青域基金投资交易规模更大的项目,甚至通过更灵活的合作方式参与到并购交易中。

“我们做的事儿比较纯粹,就是追求高回报。这依赖于我们独立的判断和决策。”林霆透露,在产业基金的架构设计方面,青域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产业方合作,但在投资决策环节还是坚持了以青域团队主导。

在林霆看来,青域基金一直不变的,是为基金出资人提供持续高回报的坚持。(编辑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