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平台信贷调研:银行仍谨慎 寄望无还本续贷

2018-11-02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侯潇怡

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加大对脱贫攻坚、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九大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在加大基建补短板力度的配套措施中,《意见》还要求合理保障融资平台公司正常融资需求。

实际上,早在今年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了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

记者采访调研中发现,国务院常务会议后三月有余,实践中金融机构的执行情况不甚理想,而此次《意见》对此进行了细化,业内多认为此次《意见》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有一定利好效应,甚至存在一定救助性质。

针对此次意见相关融资平台的具体条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家银行高管与一线业务人士后获悉,目前各银行暂未落地关于《意见》的执行细则,原有对融资平台的谨慎态度暂未改变。

谨慎放款

《意见》要求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防范存量隐性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并指出,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前提下,对存量隐性债务难以偿还的,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发现,市场对此文件反应迅速,多持乐观期待。

11月1日,深圳前海富涌谷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漆明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合作的多家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反映情况看,都承受着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因为平台公司过去几年大多通过短期产品融资,明年将集中到期,流动性压力更为严峻。此时迫切需要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支持,否则明年将出现集中的债务违约。此时政策的出台,应该说恰逢其时。

但从金融机构的反馈看,政策传导尚未在金融机构落地。

11月1日,某国有大行西南某分行相关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对融资平台,“风险未除,难言乐观”。

后日,某国有大行华北某分行对公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市场对文件反应很快,今天一早就有融资平台咨询PPP项目合作事宜。但到目前为止,总行和省行还未有相关政策文件传达。

东南某城商行对公业务人士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对融资平台依然谨慎。他指出,目前很多平台急需资金投资待建项目,但本身现金流状况不佳,银行基于风控考量多会谨慎放款。

11月1日,华北某城商行行长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文件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担心的问题。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对于隐性债务及融资平台公司认定不严格,甚至随意性比较大,导致银行贷款参与时是政府平台,而到了还款时又转型变成了市场化运作的公司,但实质上平台没有特许经营、收入来源无法保障,使银行债务悬空。

他提出,文件指出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对存量债务允许适当展期,或许可以理解为银行对于融资平台业务“不加增量,维持存量”。即对新增业务,仍持相对谨慎态度。

落地存难度

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邓海清1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意见》传达的精神已经明确,但实际落地操作还存在难度,主要是仍未理清出了坏账谁来负责的问题。

他直言:“此前融资平台得以快速扩张债务,是因为财政软约束,政府对平台兜底;而现在一方面要求地方政府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同时要求银行按市场化原则保障平台融资,两者本身就是矛盾的结合体。对于微观主体银行来说,贷款延续谁来审批谁负这个责任?”

邓海清还表示,虽然存在矛盾,但也存在可行的突破点,一是可以考虑分担责任模式,央行、财政、金融机构共同分担风险;二是对特定对象实施财政救助。

前述某国有大行华北某分行对公业务人士表示,如果责任不能厘清,即使宏观层面银行有意愿执行,落实到业务层面个人也难有动力推行。

但他也指出,虽然银行层面尚未有具体指引落地,但若按照《意见》指引执行,业务层面有可操作改进的空间。

他举例指出,此前对于融资平台担保要求是硬性规定,必须有政府背书的融资平台才能进行合作,现在对于政府背景要求审查严格程度下降。另外,之前只要贷款进入关注类就要求企业找担保或政府,(如果找不到)银行就断贷或不续贷,而《意见》指出对存量隐性债务难以偿还的,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即对续贷的标准有所放宽。

“比如此前一些地方的无还本续贷,就有试点意味。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类似操作。”该人士表示。

某PPP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金融机构目前仍对融资平台融资持谨慎态度,主要是自去年财政部50号文、87号文之后,原来支持政府投融资的模式,比如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产业基金、土地储备贷款、棚户区改造贷款等模式都行不通了。银行暂时没有找到新的模式将政府和财政的信用分离,以支持平台公司。

他认为,政策导向下,下一步金融机构大概率会增加对融资平台的流动性支持。一方面开展政府债券发行等标准化业务。另一方面对于棚户区改造或者存量项目,可能会重启授信支持。此外,若融资平台可以盘活地方存量资产,或将可带动新增信贷。若单纯依赖政策鼓励,效用可能有限。(编辑:杨志锦,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yangzj@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