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停复牌“新规”撬动“钉子户” 上市公司称不停牌不影响“重组”

2018-11-08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坪

“最严”停复牌规则终于来临。

11月6日晚,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缩短重大资产重组最长停牌期限;明确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期间其股票原则不停牌;并购重组委审核期间,上市公司股票在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召开当天应当停牌。上市公司股票超过规定期限仍不复牌的,证券交易所应当强制复牌。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A股市场仍有59家企业停牌,其中30家上市公司停牌超过20个交易日,20家上市公司停牌交易日超过百日,*ST新亿(600145.SH)、深深房A(000029.SZ)、沙钢股份(002075.SZ)、信威集团(600485.SH)四家上市公司停牌超过一年。

有业内人士指出,证监会停复牌新规的出台或对上述长期停牌的上市公司造成冲击,推动“钉子户”及早复牌。

“钉子户”松动

近年来,A股市场涌现出部分企业任性停牌、长期停牌的现象,被不少海外投资者诟病流动性问题,但随着A股市场日益国际化,停复牌制度也取得了极大进展。今年开始,沪深交易所多次出台规定治理上市公司乱停牌。

“我们最开始是按照以前需要停牌的节奏开展重组工作的,因为以往重大重组是要停牌的。但后来和上交所沟通很久,他们不让我们停,多次沟通都不让。” 早在9月中旬,浙江一家于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信息行业上市公司证券代表对记者说道。

这并非个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上市公司处获悉,沪深交易所从今年一月份开始已经推动停复牌制度改革,对拟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而停牌的企业进行窗口指导。

随着证监会重磅制度的开展,早前部分停牌时间较长的“钉子户”也有望松动。

停牌累计120个交易日的卓翼科技(002369.SZ)宣布将于11月12日复牌。

停牌时间累计达112个交易日的海南橡胶(601118.SH)证券部人士对记者回应称:“十月份收到了上交所问询函,今天我们已完成回复,11月8日复牌。”

6月19日开始停牌至今的御家汇(300740.SZ)证券部人士则对记者指出:“不是不想复牌,公司已经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公告,但是深交所还没有回复,公司一直在等深交所进一步指示。我们了解到深交所在加紧审核材料了。”

11月7日,新财董创始人兼董事长彭钦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从国外成熟市场经验看,重组不停牌有利于保障股东的交易权和市场流动性。”

尽管一些上市公司已经表达出明确的“复牌”意向,不过部分机构投资者担忧,监管层表现出了极大的决心,但难以阻止仍有部分长期停牌企业“装睡”。

九月中下旬至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多次电话联系*ST新亿、深深房A及沙钢股份等停牌长达两年的“钉子户”,但公司对外公布的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辩论停复牌机制

11月7日,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对记者分析指出:“对于具体的企业而言,由于重组涉及的情形不同,长期停牌的原因不尽相同。但目前这几家长期停牌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形成具体的方案,而停牌时间过久,资本市场早已‘翻天覆地’,现在复牌,免不了股价大震。”

5日复牌的万达电影(002739.SZ)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前万达电影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长达489日,复牌之后迅速下跌,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一字跌停。

“其实如果不停牌,重组多长时间也许本身不再是问题。目前重组时间长的原因非常多,我认为人为因素居多,包括参与重组的主体有意控制节奏、监管部门反复的问询等。”彭钦文指出。

7日,*ST柳化(600423.SH)证券部人士向记者回应公司长期停牌的原因:“交易所、证监会等有关监管部门对停牌审核越来越严,但是我们的情况是重整草案至今没有获得法院批复。按照正常程序要等法院批复、交易所审核具体影响,再决定是否复牌。”

那么,不停牌是否会影响到企业的重组进展呢?

上述浙江企业证券代表对记者指出,是否停牌对公司重组正常推行影响不大,“原来停牌,每五个交易日披露进展,三个月不能复牌还要披露延期公告,现在不用停牌,公告披露的节奏变了,进展到哪一步就披露相关的信息,相当于简化了信披程序。”

“停牌最主要是为了防止内幕信息泄露造成内幕交易,但是操作程序是一样的。停牌,核查的是相关知情人停牌前六个月的交易情况,不停牌,核查的也是预案披露前六个月的交易情况。等到信息披露之后,就不是公开信息了,也不涉及内幕交易。而在前期筹划阶段的交易信息都是要上报和监控的,监管层监管很严格,防范风险的成本其实差不多。”该证券代表进一步指出。

彭钦文也指出,完善停复牌制度,对于上市公司及其股东而言其实是利好,“首先保持流动性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也是有利的,其次股票价格随行就市,是否还具备继续推进重组的条件可以随时判断,不至于出现复牌后大跌的情况,从很大程度上帮上市公司和大股东规避风险。”(编辑:罗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