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券商纾困大军立体化帮扶民企

2018-12-20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谭楚丹

时间步入年末,券商纾困工作加速推进,好消息频频。

18日年内最大规模的纾困债出炉,东兴证券承销的“18海纾困”成功发行,规模达到50亿,全场认购倍数达到1.66倍,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帮助北京市主营业务良好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同日,证券业协会表示,又有11家券商加入纾困资管成立计划,截至目前42家公司承诺出资规模累计达527.5亿元。

从已披露的纾困案例来看,券商从债券投资、股权投资、信用保护工具等多举措为民企提供融资支援,由浅入深,形成立体帮扶。

加大纾困纵深

券商纾困队伍逐渐壮大。

18日证券业协会宣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系列资产管理计划启动以来,得到各机构的响应,截至14日,有国金证券、广州证券、申港证券、浙商证券、平安证券、万联证券、太平洋证券、五矿证券、民生证券、开源证券、华福证券等11家证券公司均已完成协议签署,并承诺自愿出资。截至目前,42家公司承诺出资规模累计达527.5亿元。

在落地资金中,已有28家证券公司共成立了31只系列资管计划和3只子计划,出资规模总计417.11亿元。

据业内人士分析和记者梳理,纾困资管的运营模式主要有债权以及股权两种方式。具体而言,在债权中,常见的有“转质押”、“纾困债”、“提供信用保护工具”。

以美尚生态(300495.SZ)为例,广发证券系列资管计划向其控股股东提供股票质押,质押期限不到三个月,根据Wind数据显示,该笔质押参考市值为1.79亿元。

纾困债目前已经发行5单,18日东兴证券发行的“18海纾困”规模最大,达到50亿,票面利率4.14%,债券期限5年,投资人认购活跃,认购倍数高达1.66倍。据了解,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帮助北京市立足主营业务、经营情况良好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化解其流动性困难的问题。

信用保护工具方面14日相继有项目落地。交易所推出首批两单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参考实体分别为智光电气(002169.SZ)与亨通光电(600487.SH),广发证券与华泰证券抢到承销头筹。招商证券为海亮集团创设首单信用保护合约,相当于券商为民企融资增信,是为民企纾困过程中,有实质影响力的金融创新举措。

“债权方式的优势在于决策流程快。”深圳一家小型券商投行人士19日向记者分析表示,“其中,质押能迅速解决股东短期流动性问题;信用保护工具的意义更长远,有利于改善市场对民企的融资偏见,降低民企发债难度。”

另一类则是股权方式,比如券商纾困资管计划受让上市公司股份,参与股东定增,帮助进行并购重组等。

东吴证券私募子公司东吴创投于12月3日募集资金成立系列资管计划,通过受让胜利精密(002426.SZ)控股股东部分持股的方式进行融资。

“股权投资决策时间比较长,尤其当出资方除了券商外还有其他市场化资金时,多方就需要协调。”前述深圳券商投行人士谈道。

在他看来,目前尚不能下结论哪种纾困方式主流,“主要看标的情况。要根据标的形成量身定制的方案,最合适对方同时也能最快解决对方痛点。”

多名券商人士认为,纾困不只是解决公司资金需求,还要纵深化推进,比如改善其融资环境,甚至要帮助企业重整旗鼓,以达到公司重回良性发展轨道目的。

华南一家大型券商人士19日亦表示,纾困并非喊口号,机构是要深入解决上市公司融资难点和发展困境。“有些上市公司面对的不仅仅是短期流动性问题,可能还面临转型升级。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券商还应该带动他们在产业方面进行规划、重整和梳理,让上市公司重新焕发生机。”

落地项目少

尽管加入纾困队伍的券商数量增加,但有实质性进展的项目并不多。

一个多月以来,证券业协会表示,目前有5家证券公司管理的系列资管计划已进行具体项目投资,投资金额总计19.5亿元。

据了解,在实际操作中,券商仍面临多重问题。

首先是项目筛选,能进入券商关注的标的并不多。一家还未有实际进展的华东券商资管人士19日指出,很多困难上市公司或者股东,其背后财务问题隐藏不小的风险。

深圳一家股权私募基金人士19日谈道,“事实上券商很谨慎,因为大家都知道有些上市公司或者实际控制人不符合市场化纾困的条件,没有动力去救。”在他看来,好标的竞争激烈,剩余的都是难啃的骨头。

从前述案例来看,标的均为优质企业。比如海亮集团就是民企龙头;美尚生态股价较年初下跌不超过5%,股东质押情况良好,从公开资料中未有平仓迹象,同时公司近期还要进行一次再融资计划。

“太烂的企业券商不会救,一方面注意风控,另一方面优胜劣汰本是资本市场自然规律。”前述深圳小型券商投行人士谈道。

其次是资金问题。“券商资金很有限,最终目标还是要撬动银行保险或者地方国资的资金。”前述华南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谈道。

但他指出这并非易事,“银行保险资金意愿不强,一是风险大,二是不一定有利可图。地方国资委有自己的投资平台来实现纾困目标,不一定非要绕道通过券商。最终能说服的市场化资金并不多。”

(编辑:谷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