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外遇举牌风险内谋业务转型 一家传统制造上市公司董秘的“烦恼”

2018-12-22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艺艺

早在7-8年前,就把工厂开到海外,是上市公司W,最辉煌的时刻。

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如今境况有些尴尬。

2017年,W公司遭遇了行业内另一家龙头公司的举牌,遭遇外忧的同时,其也隐含内患。甚至在2018年举牌风波逐渐偃旗息鼓之下,大股东对这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一度岌岌可危。

12月20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W公司的董秘犹记得2017年9月,一直忙于接听各种投资者来电,解答有关大股东与合作伙伴Y潜在的控股权之争。

当控制权之争告一段落,是否可得到一刻的宁静喘息?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尽管这家制造企业在细分领域,已经做到了行业前三的位置,但,一度让其骄傲的传统业务,正在被其他竞争对手瓜分市占率。

着力探索的新业务板块,则处于行业整体低迷和投入产出尚不明晰的模糊地带。

两次举牌风波

也许W公司没有想到,2018年,其引发市场关注的形式,不是稳步增长的业绩和漂亮的K线图,而是行业内Y公司的一次举牌。

尤其当双方是合作伙伴的时候,这场没有征兆的股权争夺战,显得尤为戏剧化。

2017年9月,W公司公告称,公司Y已经在接连两周的时间内,合计买入W公司的股票,首次达到5%举牌线,而双方已经是多年的合作伙伴。

当时,公司Y回复,截至目前没有获取W公司控制权的计划。不过其也给出承诺,“未来一年内,如果W公司的控股股东有新的股权转让计划,本公司承诺参与。”

可以想象到,整个9月,W公司的董秘一直忙于接听各种投资者来电,解答有关大股东与合作伙伴Y潜在的控股权之争,比如大股东是不是要增持,目前是什么态度,双方将对抗还是寻求和解。

到了2018年7月,Y公司再度举牌,至此,成功拿下W公司10%的股份,双方在某个业务板块的协同,更是让市场的解读热情进一步升温。

在此过程中,面对这位新晋举牌者,W公司的大股东显然不能置之不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W公司一度希望通过定增计划,以增加大股东持股比例,巩固控股权,但是这一想法却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遭到了大部分小股东的反对,宣告这一集权计划的告吹。

“在国资委的支持下我们会保持对公司的控股地位”,彼时,一位W公司大股东的高层人士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同时强调,“公司绝对不会出让控股权,合作是开放的”。

而近期,陷入股权拉锯战的W公司终于在近期迎来了好消息,大股东的脸上也“阴转晴”。

在12月16日发布的一则公告中,W公司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截至12月13日,其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增持2%公司股份。至此,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已持股达到近乎30%,而这家行业内的公司持股为10%,双方拉开近20%的持股差距,似乎为这场控股权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我们原来是什么态度,现在还是什么态度”,W公司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直面转型的内忧

暂时解决外患之外,令高新技术企业W公司更为焦虑的,还有自身的转型压力。

2012年至2015年,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该制造业进入下行周期,W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持续下滑。直到2016年,下游市场开始回暖,W公司的净利润才在一年内获得了几乎翻倍的增长。

但是这种增长的势头,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以及行业天花板。

从竞争格局来看,W公司的竞争对手虽然不多,但是都是有实力的行业龙头,可谓三分天下,一旦其他各方谋求结盟,就将握住市场的脉门,并衍生至产业链上下游。

此外,从具体业务构成来看,W公司的核心业务分为三大部分,尽管其传统业务占比80%以上,但是毛利率仅在10%-15%的区间,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其重点布局的新业务,毛利率相对高出5%,但是正处于行业调整的关键节点,就连公司内部人士也坦言,“新业务所在行业,今年比较困难”。

早在2017年,该公司就承认,“新业务发展未达预期”,而到了今年,其说法变为,“2018年我们估计新业务板块的产量规模同比下降”,W公司董秘也坦言,今年新业务所在行业正在经历去泡沫的阵痛。

面对这样的内忧,W公司董秘强调,“合资合作、引进技术”是其优势所在。

“我们有自己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明年会继续加强研发投入,尤其是设备和科研人员上的投入”,其指出。2013年-2017年,W公司的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平均都在2-3亿元以上,甚至接近4亿元的研发投入。

“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开发,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更新换代”,W公司董秘还表示,销售渠道的加强也被视为未来的关键词。

目前,W公司在全球拥有多个技术服务中心,涵盖了亚洲、北美洲、欧洲等地,如何出海开拓国外业务,提升利润空间,也成为其需要思考的问题。

收购后时代猜想

如果从登陆资本市场的时间来看, W公司绝对是一家老牌企业,不过,最近一年,其股价表现和业绩增长似乎相背离,而目前总市值跌落至百亿之下,难免是这家上市20多年的企业的心中遗憾。

此外,近一年内,没有一家机构对其发布个股研报。

早在2015年,W公司通过超10亿元的收购计划,将一块新业务板块纳入麾下,补充传统的业务板块,市场纷纷对此看好。

如今,三年的业绩对赌期已过,在所谓的收购后时代,如何平衡不同业务板块和不同股东的诉求,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那么,在眼下资本市场估值相对低谷的时候,其有没有对外兼并收购计划呢?

“有合适的会考虑”,该董秘如是说。

(编辑: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