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广东自贸区“体检”: 形成385项制度创新成果 多项指标接近国际最高标准

2018-04-26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杜弘禹

广东自贸区“体检”

4月25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中国自贸区信息港承办的“广东自贸试验区2017年度第三方评估报告暨系列指数发布会”,对广东自贸区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经过三年的探索发展,广东自贸区取得一系列成绩。相关评估专家表示,广东自贸区多项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指标已接近国际最高标准,其中执行合同时间更达到全球最优水平。前海地区作为跨境金融资金、人才和机构的汇聚地的优势依然明显,尤其是随着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增加,区内逐步完善的金融设施、金融创新政策以及投资环境使得前海蛇口片区的投资吸引力保持明显优势。

不过,相关专家也表示,广东自贸区当前也仍存在着诸多短板和问题。有专家建议,广东自贸区应打造与港澳营商环境对接、经济发展协同的合作体系,进一步扩大对港澳开放,强化三地经贸投资合作,推动科技协同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门户枢纽,提升全球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张星)




经过3年探索,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均有大幅提升,一些指标甚至已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4月25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中国自贸区信息港承办的“广东自贸试验区2017年度第三方评估报告暨系列指数发布会”,对广东自贸区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

由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广东自贸试验区第三方评估报告》(简称:《评估报告》)显示,广东自贸区的多项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指标已接近国际最高标准,其中执行合同时间更达到全球最优水平,而开办企业和要素获得便利性上亦接近最优水平。

《评估报告》进一步分析,广东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过程中,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有效改善发挥着关键作用。

评估组专家、上海财经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院教授王丹认为,广东自贸区经过三年的多层面、全方位的制度创新,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集聚了高端要素资源、创造了经济发展动力、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经验、释放了制度创新红利。

而针对不足和短板,相关专家则认为,广东自贸区应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进一步对标国际最高规则,加速构建和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合同执行效率全球最高

对接高标准的国际准则,加速推进投资便利化,这是广东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之日起便致力于探索的重要任务之一。

清华大学编制发布的《广东自贸试验区2017年度投资便利化指数》(简称为:《投资便利化指数》)显示,广东自贸区投资便利化水平持续上升,并从政策改善和发展成果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这份《投资便利化指数》显示,政策改善方面,广东自贸区逐年进步,与国内外最高标准的距离逐年缩小,并且其中“高效政府服务”和“便利要素获得”等方面表现突出。

此外,发展成果类指标增长快于政策改善类指标。清华大学课题组认为,过去3年广东自贸区政策改善颇为有效,对投资便利化水平影响较大,同时也意味着政策上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评估报告》则进行了更全面和深入的比对分析,并认为广东自贸区的一些投资便利化指标已接近国际最高标准。

比如,广东自贸区开办企业的天数仅1天,办理施工许可的程序仅为9个,均接近世行标准的最好水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发现,按世行数据,目前全球开办企业耗时最短的新西兰仅需0.5天,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则分别需1.5和2.5天。

另外,从要素获得便利性方面来看,广东自贸区区内企业获得正式供水所需的时间为14天,接入互联网的时间则仅需3天,从效率上也已经接近世行指标的最优水平。

这些优化的背后,得益于广东自贸区建设任务的良好实施和制度创新的有效支撑,包括在全国率先同步实施内外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大幅压缩外商投资的程序和耗时,建立起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管理新制度。此外,还着力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及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等。

数据显示,自挂牌以来,广东自贸区已形成38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1项向全国复制推广。而截至2017年12月,广东自贸区一共新设企业21万家、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639家。

王丹指出,广东自贸区对标国内外高标准的制度创新成果显著,其中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走在国内前列。

同时,加之“放、管、服”的系统化、多元化国际法律服务新格局构建等一系列改革创新,广东自贸区的营商环境正逐步走向国际化、法治化和便利化,如前海首创适用香港法律审结经济纠纷案件;横琴则率先发布全国首部临时仲裁规则等。

这种营商环境接轨国际的效果,也有着直观表现,如广东已成全球执行合同最高效的地方。《评估报告》显示,广东执行合同时间约120天,不仅超过上海的292天成为全国第一,也超过全球最优水平的新加坡和冰岛(二者需164天)。

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契机

贸易便利化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另一项探索任务,亦是其构建国际化、法治化和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

上海海关学院编制发布的《广东自贸试验区2017年度贸易便利化指数》(简称:《贸易便利化指数》)亦显示,2017年广东自贸试验区整体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

上海海关学院教授周阳介绍,对比2016年,过去一年广东自贸区在通关环境、贸易功能转型和辐射带动效能上均有进步。

上述的《评估报告》亦分析指出,广东自贸区通过集成贸易便利化改革,通关效率(时间、成本等)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涉及的制度创新重点包括建立高水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通关流程再造和率先建立全球质量溯源体系等。

以通关流程再造为例,广东自贸区通过打造“智慧口岸”系统,推出跨境快速通关、国际转运自助通关等一系列便利化政策措施,大幅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一般货物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压缩了42.6%,货物通关成本下降超过7%。

世界银行发布的《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新加坡、中国香港分列全球国家与地区营商环境第二名、第五名。 记者查阅报告发现,在跨境贸易通关时间方面,新加坡进、出口产品平均总耗时约为38小时和14小时,中国香港地区进、出口产品总耗时均为约20个小时。 据深圳海关统计,2017年,深圳海关货物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分别为8.1小时和1.2小时,分别比2016年缩短44.9%和42.9%。 据广州海关方面消息,2017年,南沙新港进口、出口平均海关通关时间分别为12.94小时、0.84小时,比2016年全国海关通关时间分别压缩48.5%、53.3%,通关效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不过,尽管广东自贸区的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有表现不俗的提升,进而使得营商环境正加速接轨国际先进水平,但作为追赶者,当前也仍存在着诸多短板和问题。

王丹就指出,广东自贸区在获取电力、企业融资和通关便利化等方面,仍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亟待加速优化。

对此,前述课题组和专家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且其中除强调要继续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速、加深制度创新外,还均不约而同地将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视为重点和契机。

周阳指出,广东自贸区应打造与港澳营商环境对接、经济发展协同的合作体系,进一步扩大对港澳开放,强化三地经贸投资合作,推动科技协同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门户枢纽,提升全球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配置能力。

王丹则建议,广东自贸区应借助大湾区建设契机,积极争取粤港自由贸易港共建,探索真正意义上“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国际贸易制度,对标国际最高规则,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

(编辑: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