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证监会高层频繁发声时刻 阎庆民点题上市公司治理

2018-05-31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谷枫

又到年中证监会高层频繁发声的时段,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证监会两位副主席公开亮相。

证监会高层在回顾2018年至今资本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与此同时,针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强监管态势则是2018年以来证监会主导的另外一项重点工作。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5月19日在出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8年年会时便表示:“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国资本市场交易者不成熟、交易制度不完备、市场体系不完善、监管制度不适应等问题仍长期存在,制约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两个不够’问题不容忽视。”

一突出两不够

记者了解,阎庆民所说的“一个突出、两个不够”分别指的是“上市公司道德风险突出”“信息披露有效性不够”以及“公司治理的科学性不够”。

首先是道德风险突出,阎庆民特别指出:“有的上市公司缺乏诚信合规意识,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干扰公司经营,损害公司利益,甚至出现侵吞公司财产等问题。”

一些公司为了上市、再融资或者保壳,从而虚构业务,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变造甚至伪造产权证书和重要经营证照,恶意欺诈投资者。

另外,上市公司的道德风险也体现在并购重组端和交易端。近年来证监会的多起大案要案都与此相关,如赵薇收购万家文化案,北八道操纵市场案等。

阎庆民表示:“‘讲故事’、‘蹭概念’,进行忽悠式、跟风式、盲目跨界重组,不履行承诺,严重危害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有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与不法投资机构内外勾结,以市值管理为名或假借发布利好消息、利用信息优势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非法牟利。”

除了道德风险,信息披露有效性和公司治理科学性不够也是上市公司目前治理的困难点,近年来证监会也一直在多方面努力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例如多数上市公司侧重于按财务信息编报规则编排信息,一些上市公司存在模板化、同质化披露的问题。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后,一些上市公司没有及时反映新的盈利模式、竞争环境和风险特征。

5月30日一位申万宏源的分析师则指出:“在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方面,一些上市公司只披露一些与自身无直接关联的风险,拼凑数量。有的上市公司将风险与优势混合披露,传递“风险虽有但已化解”的信号,没有深入和持续地解释真正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关键风险。”

对症下药

阎庆民所提出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也正是2018年以来证监会在上市公司层面监管的重点,正所谓对症下药。

记者梳理了2018年以来监管层所做的措施,首先是持续规范重组、股份减持、高额送转股等行为。

“监管层的这一做法是通过优化政策和机制来降低上市公司道德风险,此前数年并购重组乱象频发,上市公司高转送一直在做诱导中小投资者的数字游戏,近两年来通过严监管和众多政策补丁使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前述申万宏源分析师表示。

另外一项重要的监管特点是证监会始终强调要充分发挥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不断完善信息披露、退市、持股行权等市场基础制度。

近期*ST吉恩(600432.SH)、*ST昆机(600806.SH)、*ST烯碳(000511.SZ)三家公司,因不同的原因相继被沪深交易所强制退市便是最典型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还深入开展上市公司全面风险排查、防范和监测工作,稳妥处置退市等高风险公司。

“今年以来债券违约事件频发,这一背景下针对上市公司全面的风险排查十分有必要,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可以处置的范围内。”一位国信证券从事固收业务的人士5月30日同记者交流时认为。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尤其是A股即将纳入MSCI指数之时,监管层也提醒上市公司应当有ESG信息披露的自觉意识,要适应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局面,学会同海外多元的投资者进行交流。

(编辑:杨颖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