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资管新规下保险资管产品洗牌中:保险债权、股权投资计划“双降”

2018-06-15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致鸿,胡杨

资管新规落地对金融业的影响日趋明显,保险资管受到的影响虽然相对较小,但变化调整也正在发生。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数据显示,2018年5月,共计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9项,合计注册规模170.80亿元。无论是注册公司数量,还是注册的项目数量和规模较去年同期都有所减少。

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盛今指出,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组成部分,保险资金运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狭义的资产配置角度看,整个保险行业在非标资产的配置比例不到30%,非上市股权投资不到10%,短期内其资产配置受到的影响和冲击并不大。但从广义的大资产管理竞争角度看,保险资产管理面临着产品的洗牌和商业模式的再造,如何在新的监管环境下找准定位、提升竞争力,成为保险资产管理必须面对的挑战。

面临再投资风险

2012-2014年,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保险资管产品快速发展,为保险资金提供了信用等级较高、期限较长且收益较好的资产配置品种,但是到2018、2019年将出现到期和赎回高峰,保险资金将面临再投资风险。

资管新规出台后,禁止明股实债、打破刚性兑付,符合保险资金需求的高收益、长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可能更加缺乏,新增保费和资管产品到期形成的资金,将面临没有产品可配的局面,进一步加大资产配置的压力。

以资管新规出台的时间为界。2017年5月,有8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17项,合计注册规模536亿元。与之对比,2018年5月,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9项,合计注册规模170.8亿元。这意味着,注册公司数量同比减少62.50%,注册的项目数量和规模分别同比减少47.06%和68.13%。

具体对比,2017年5月,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6项,注册规模210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9项,注册规模186亿元;股权投资计划2项,注册规模140亿元。2018年5月,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5项,注册规模119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4项,注册规模51.8亿元;无股权投资计划。这意味着,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注册的项目梳理和规模分别同比减少16.67%和43.33%;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分别同比减少55.56%和72.58%。

资管新规的影响已经显现。进一步放在1-5月的坐标中看,2017年1-5月,1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66项,合计注册规模1727.3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15项,注册规模515.97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41项,注册规模742.85亿元;股权投资计划10项,注册规模468.5亿元。

2018年1-5月,1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注册债权投资计划62项,合计注册规模1221.5亿元,注册公司数量同比增加11.76%,注册的项目数量和规模分别同比减少6.06%和29.28%。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27项,注册规模656.9亿元,分别同比增加80%和27.31%;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35项,注册规模564.6亿元,分别同比减少14.63%和24%。

虽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整体注册的项目数量和规模在减少,但是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表现良好。盛今指出,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领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投资经验,且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较大,合作方往往都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标的资质比较优良,非常适合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以往的痛点在于,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对财务成本高度敏感,因而为了控制融资成本,往往采取高杠杆和短贷长投的方式,预期收益率难以满足长期资金的要求。资管新规强调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严格控制杠杆、防范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有利于形成较为合理的收益率曲线,有利于长期资金的定价。未来一段时期,重大基础设施仍然是保险资金支持国家战略的主要着力点。

截至2018年5月底,保险资管累计发起设立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905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21975.64亿元。相较于截至2017年5月底,累计发起设立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693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17405.99亿元,注册项目的数量同比增加30.59%,规模同比增加26.25%。

一位保险资管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中涉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数量、规模将会继续下降。“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及后续政策出台后,相关影响已经十分明显,资管新规将会进一步规范保险资金投资地方政府债务等行为。”

收缩风险偏好

目前,保险资金对接实体经济主要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资产支持计划等直接融资方式。原保监会曾下发《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债权投资计划投资重大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多个文件,以推动相关融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三类项目中,债权投资计划交易结构最为成熟,最能满足实体经济对保险资金量大、期长的直接融资需求,但债权投资计划对投资项目和信用增级要求较高,能投放的项目受到一定限制。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认为:“融资主体对资金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在功能上,需要满足融资主体生产运营、补充资本金、并购、债务置换等多方面需求;在结构上,需要具有灵活的期限、规模和成本管理。因此,交易结构单一、资质要求较高的传统债权投资计划,难以更好地满足融资主体的需求。此外,流动性不足、二级市场不发达,也成为制约债权投资计划发展的重要因素。”

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表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权投资计划,本质上是类贷款业务,为保证资金安全,通常希望办理土地、房产、在建工程抵押,但是由于保险资管公司没有“金融许可证”(原银监会下发),金融机构地位得不到认可,导致在有些地区无法办理抵押手续。“银保监会合并以及资管新规落地后,不知这一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股权投资计划可以提供股本金的投资,有利于企业降低负债比例,优化股比,但股权投资计划对当期收益以及退出安排要求高,合作对象受到一定限制。

整体而言,资产支持计划的优势是可以盘活企业存量优质资产,提高企业资产利用效率,但保险资金作为私募性质的ABS,成本相较公开市场高,与公开发行ABS产品相比,对企业吸引力较小。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风险问题。近日,在“光大永明-营口港债权投资计划”事件中,国寿股份、中国平安、平安财险、新华人寿、英大泰和人寿、英大泰和财险、华泰人寿、华泰财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建信人寿等机构“踩雷”。

一位保险公司投资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应该不是“踩雷”的问题,而是需要面对信用风险成为常态的问题。无论是业务,还是风险偏好都应该收缩,在去杠杆背景下,以谨慎为主。优质资产融资需求下降,建议选择长久期、高评级的资产,比如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

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坦言,会优选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企业开展合作,但重点还是看交易对手,即看企业、看项目。

目前,保险资金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70%左右。在债券投资中,国债和金融债占比57%,企业债中AAA级占比85%;在银行存款中,80%集中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

6月14日,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指出,市场经济下出现债务违约十分正常,相比国外,我国企业债务违约率总体仍然较低。到2018年5月末,企业债券违约后未兑付金额,只占存量信用债总金额的0.43%。要遵循市场规律,实行差异化金融政策,对于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的企业要坚决退出,对于出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相关各方要加强沟通协商,采取积极措施共同努力,帮助其渡过难关。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