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券商中报折射冷灶新三板 坚守者倚价值盼改革

2018-09-06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丹

随着上市券商半年报的悉数出炉,它们在新三板业务上的现状或多或少地浮出了水面。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受监管环境趋严、市场流动性差等因素影响,新三板市场表现惨淡,各家主办券商的日子亦大受影响,目前或退或守,静待改革的曙光。

券商“点赞”大缩水

据中信证券披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6月末,新三板成指收于1018.91点,较2017年末下降20.11%,新三板做市指数收于845.91点,较2017年末下降14.87%。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11243家,较2017年末减少387家,总股本6590.22亿股,总市值38773.69亿元。2018年整个上半年,新三板市场总成交金额507.90亿元,完成股票发行募集资金共计357.92亿元。

与前些年新三板市场“轰轰烈烈”开展,各家券商在年报、中报中纷纷突出介绍现状与成果不同,从今年的券商中报来看,明显“低调”了许多,有些券商已经将原本单列出的“场外市场业务”或“新三板业务”融入到了投行、并购重组等大类之中。

此外,各家券商关于新三板业务的介绍也有收缩。如申万宏源仅在投行业务中提到公司新三板业务继续保持市场领先优势,完成7家一级市场推荐挂牌项目和61家定向增资项目。而去年同期,该公司完成的一级市场推荐挂牌项目有46家,定向增资项目有76家。

中信建投在中报中“坦言”,新三板市场行情平淡,整体回归理性。西部证券也表示,新三板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新增挂牌企业大幅减少,企业后续督导压力较大,摘牌数量明显增加。其中报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新三板业务亏损约522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盈利3081.85万元,“困难”可窥一斑。

国信证券在中报中透露了新三板市场今年上半年遇冷的两大原因:一方面交易改革后成交量未见提升,流动性情况未见好转,增量企业减少,摘牌企业增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已遇转折;另一方面,去杠杆大环境下企业经营风险逐渐暴露, 监管与风险控制再次提上新的高度。

价值视角的坚守理由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各家开展新三板业务的券商有三种动向:一种是退,索性把新三板业务与其他业务合并。他坦言,随着挂牌数量和做市数量的减少,这条路正逐渐成为主流趋势;第二种是守,不乏有坚守新三板阵地者,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公司投行、经纪业务、并购重组业务等做储备和铺垫;第三种则是进,这个比例比较低。但他认为,这也反映出部分券商的一种短视,“新三板市场投资与二级市场不同,与股权投资更为相似,更应该逆势而为,市场越不好,有价值的企业才更具有机会。当然,这也是部分券商还在坚守新三板业务的原因之一”,付立春说。

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在中报中谈及新三板业务时都强调了“价值”二字,并作为发展策略。中信证券称,2018年上半年,公司新三板业务继续坚持以价值发现和价值实现为核心,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工作,下半年,除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新三板综合服务外,重点选择优质企业,深度挖掘企业价值。

广发证券的表述是,坚持以价值发现为核心,发挥公司研究能力突出的优势,强化业务协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新三板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日前,该公司一位投行人士曾向记者透露,他们目前最为看重的是新三板企业的质量,选择标的的要求已接近创业板。

弱市寻出路

去年上半年,各家券商对于新三板业务还是寄予希望的居多,大型券商提出的战略偏重于自身品牌的打造和服务的提高。不过半年多的光景,便发生了趋势性改变。

据了解,截至目前,券商从事的与新三板相关的业务包括推荐挂牌、督导、融资顾问、并购重组、后续IPO,研究与做市等七大项。而从上市券商今年中报显露的内容可以发现,推荐挂牌业务和做市业务收缩得最为明显。督导业务由于新三板市场庞大的存量体量尚有一定保障。

据中信证券数据,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作为主办券商在持续督导的挂牌公司共35家,而2017年上半年是159家;2018年上半年,公司为160家挂牌公司提供了做市服务,而2017年上半年是180家。

再借鉴东北证券披露的数据,2018 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场做市企业数量减少85家,该公司当期无新增做市企业,反而退出做市16家。

在付立春看来,券商在新三板挂牌业务上也是退得最为明显的。但在督导、做市投资上以坚守为主。研究业务中,投资研究咨询的部分目前陷入瓶颈,因为原来的研究方法和模式主要借鉴A股,后来发现在新三板市场并不适用,存在弊端,故有券商正在挖掘创新。而关于企业研究的部分,还有融资咨询,以及并购重组和IPO业务,目前来看,是各家券商偏于积极的方向。

西部证券在新三板业务发展战略中亦表示,未来,将充分挖掘存量客户潜在需求,提供包括并购、再融资等传统服务和港股IPO、双创债等增值服务的业务模式将是公司新三板业务的发展重点。

“大家还是看好新三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新生力量,改革桥头堡的地位,以及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作用,看好其战略价值和长期价值,只是目前的现状暂时落后于预期”,付立春认为,新三板的最大出路还是要深化改革,针对企业差异化服务。

国信证券的一位投行高管也在接受采访时称,从中长期而言,新三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定位将逐步清晰,市场功能将进一步完善。

(编辑: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