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云南水竹花伞:壮族女子的嫁妆

2019-10-17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亚蝉

本报特约作者李亚蝉云南文山报道

张荣华91岁了,他坐在院子里抽着水烟,听到有人来,抬起头和善地笑着。这里是云南文山州丘北县官寨乡向阳村,一个云南壮族村落,我们来此寻访云南省级非遗——壮族水竹纸伞,张荣华是这项手艺的传承人。

纸伞世家

向阳村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是一个壮族沙支系聚居的村落。张家世代做纸伞,几年前,张荣华的孙子张国庆也回到村子,继承这项祖传的手艺。

水竹伞得名于它使用本地常见的“水竹”作为骨架材料。以前村子没有通自来水,日常饮水依赖水井蓄水,种在井口的水竹,能为水井遮荫,防止干旱时节水井干涸。水竹的竹节很长,一般一节有50-60厘米,有的长达1米,坚韧、不易断,是制作纸伞骨架的优质材料。

和浙江、江西、福建、四川等地的油纸伞一样,水竹伞以棉纸或皮纸为面,再刷桐油作为防水材料。一把水竹伞的制作,大小需要经过80几道的工序。

现在,张荣华正将一棵刚砍下来的粗竹架在条凳上。他皮肤黝黑,脸上布满了皱纹,步履已经蹒跚,他一脚着地、一脚抬起蹬踏竹子,看似无法立稳,但他很轻巧地举起三角锯,准确地落在一个竹节附近,一截竹子很快应声落地。

在不远处,他的孙子张国庆坐在一条小竹凳上,用柴刀熟练地刮竹青。这之后,还需要经过削骨架、钻孔、拼架、锯葫芦、穿线、煮晒伞架、装伞键、裱伞纸、印画、漆桐油等工序。由于工序复杂,一名学徒要独立完成一把纸伞的制作,大概需要花3-5年的时间去学习。

张国庆出生于1989年,从小看着长辈做纸伞,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制伞技艺。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纸伞逐渐被更便宜轻便的现代伞取代。他也像村子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离开村子前往城市打工,直到几年前回到村里,投入这项壮族传统手艺的传承。

印在伞上的民族密码

在很多汉族地区,纸伞面的图案多为手绘。但向阳村的水竹纸伞的图案,多是用印章将图纹印上去。张家有一套用了几百年的伞印,既有简约生动的动植物图形,如蝴蝶、鸟、花等,也有没有明确意向的纹饰。

水竹纸伞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作为壮族女子出嫁的花伞。在丘北县传统的嫁娶婚俗礼仪中,水竹花伞是不可或缺的,年轻的姑娘出嫁时手执花伞,既有为新娘遮阳遮雨的功能,也有遮羞、辟邪的寓意。因此,纸伞上的图案往往以成对的形式,绕圈印制在伞面上。

在丘北县,壮族有很多支系,向阳村居住的是壮族沙支系居民。张国庆说,蝴蝶和喜鹊象征爱情和喜庆,而那些复杂的图形则可能是壮族沙支系的图腾纹饰,其文化意义还有待解读。

除了婚嫁用途外,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也会用到纸伞。那种纸伞尺寸比普通纸伞大出几倍,伞柄粗而长,伞柄末端被削成尖状,以便劳作时插在田间,作为农人活动的遮阳棚。

如今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村民,才会穿传统的服饰。这种鲜明的服饰,是辨别壮族沙支系人的主要依据。水竹纸伞上的特殊纹样,和传统的服饰一样,虽然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却是解开壮族沙支系民族文化密码的宝贵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