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财快评 > 正文

南财快评: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2019-11-15 21:34:1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林晨

商务部发言人在11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加大对外资企业权益保护力度。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也向外界发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声音。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从开放的经济模式中获取了巨大收益。中国经济具备“大”,“强”,“稳”的特点,中国经济有能力从进一步对外开放中获取发展红利。中国产业不用过度担心“狼来了”,有能力在与狼共舞中优胜劣汰,做大做强。 

过去四十年,开放的经济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原因有三:一是按产业分工比较优势原则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提升经济效率;二是外国直接投资在带来技术的同时,为中国企业经营者积累组织生产和寻找外国买家的经验;三是用外源性的竞争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国际上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浪潮,国内也出现了我们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质疑。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来看,逆全球化的声音有其历史和现实根源。首先,国际分工虽然提升了贸易参与国的经济效率和经济总福利,但是有可能恶化国内的收入分配状况。国际分工有利于该国强势产业的从业者,不利于相对弱势产业的从业者。更为重要的是,资本容易随着产业结构的变迁而改变投资方向,保持原有的盈利水平。劳动力则由于原有技能水平的限制,不容易随着产业结构的变迁而改变就业岗位。弱势产业的从业者会因全球化的深化而失去工作机会。其次,弱国在全球商品定价和收入分配体系中缺乏话语权,有可能不能从全球化中获取利益。换句话说,全球化让蛋糕更大了,但是有可能分配更不均了。最后,全球化带来了外源性的经济和金融风险。外源性的需求和供给冲击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冲击。

但是,中国经济具备“大”,“强”,“稳”的特点,中国有能力克服以上负面因素,从进一步的对外开放获益。首先,中国经济规模足够大,足以因对外源性的经济和金融风险。其次,中国经济足够“强”,足以从全球分工中获益。中国有着勤劳的产业工人、发展型的政府、极具进取精神的企业家、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适于发展制造业的文化条件。更大规模的对外开放不会摧毁中国的现有产业,而是会通过引入良性竞争推动优胜劣汰,进一步推动国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最后,中国经济足够“稳”。一方面,中国政府有着较强的治理能力和纠错能力,有能力建立适当的利益平衡和再分配体系,让全民分享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红利。另一方面,中国一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路径,进一步对外开放不会带来过于强烈的政策风险。 

因此,中国有能力从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中持续获益,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从开放中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仍然是资本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地区。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对于中国经济和外国资本来说是双赢选择。 

(林晨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