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中国工程院2019年新增75位院士:36人来自高校,两位70后入选

2019-11-22 14:22: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果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共有75位工程院院士新当选,以及29名外籍院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本次增选的院士年龄结构多为“60后”,即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两名“70后”的院士。

从本次增选院士的工作单位看,75位院士中,来自高校的有36人,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多,有3人入选,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有2人入选。

而本次为第14次院士增选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选,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共有院士 833人,外籍院士108人。

“60后”仍为主力

在新当选的75位工程院院士中,来自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9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7人,农业学部7人,医药卫生学部10人,工程管理学部6人。新当选院士中,女性6名;平均年龄55.7岁,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87.5%。

此外,还选举产生来自挪威、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9人。

在75人中,年龄最大的新增院士,为1943年2月出生的王琦,当选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1946年3月出生的郑纬民(清华大学),当选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年龄最小的是两位新增院士皆为1970年生,即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的院士罗先刚(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的院士单忠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生于1970年12月的罗先刚,现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的是主要研究微纳尺度、亚波长尺度下电磁行为特性规律等。

单忠德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任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其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数字化精密成形技术及绿色智能装备。

来自企业的代表是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其主持研发了中国唯一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突破世界级技术难题,实现中国云计算从0到1的突破。 

 北京、长沙高校占比最高

从本次增选院士的工作单位看,75位院士中,来自高校的有36人,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多,有3人入选,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有2人入选。

而从高校所在城市观察,分别来自14座城市,其中占比最高的为北京市,新增院士来自当地的6所大学;排名第二的是长沙市,当地有4所大学有新增院士;上海市以3所大学的数量排名第三位;哈尔滨、武汉、西安、杭州、沈阳、南京有均有两所高校出现新增院士;而长春、济南、无锡、温州和澳门均有一所大学出现新增院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如以GDP万亿城市衡量,则有广州、深圳、重庆、天津、成都、苏州未有大学入选。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院士队伍建设是中国工程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完善院士制度。2014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进行了章程修订内容最多、调整力度最大的一次院士制度改革,将原来的100多个推荐渠道收紧,仅保留了由“院士和有关学术团体”两个渠道推荐,并通过评选机制、退出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定位。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会议上表示,院士称号是学术界的精神高地,是科技界的一面旗帜,院士队伍要成为坚固的科技长城,院士的一言一行不仅要与学术性相称,更应与荣誉性相称。

附,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