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中民投求生记:变卖资产、引战投

2019-02-15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晓

处于舆论漩涡中心多日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民投”),在2月14日这天,终于打破沉默,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予以回应。

中民投总裁吕本献正视当前中民投遇到的流动性困难,并称正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退出不符合战略转型方向的项目等多方面举措以解决问题。

让中民投能够打破沉默的原因,或许在于其已经处置了部分资产回笼资金,以解决当前的流动性危机,2月13日,绿地集团以121亿元接手开发董家渡地块的中民外滩50%股权及相应债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独家获悉,更多的资产处置正在路上,涉及航空融资租赁、健康融资租赁、地产开发、装配式建筑、环保、医院资产等六大板块。

中民投方面还称,正在与国内、国外的意向战略投资者沟通推进中,近期将取得重要进展。有接近中民投人士透露,中信集团和正大集团有入场进行尽调。2月11日,中民投首次设立董事局联席主席一职,由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杨小平担任。不过更多具体进展尚有待官方披露。

吕本献在回应中表示,去年以来,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相对困难的民企融资环境,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冬天到来,谁都无法置身事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生存不易,赚钱更不易。”他续称,很多负债是因为并购产生,属于被动负债。随着相关资产的处置和退出,其负债也会剥离。更重要的是,中民投的净资产规模达800亿元,完全能覆盖债务和利息。“我们有信心能解决当前的流动性困难。”

管理失控偿债能力几何

自诞生就光环加身的中民投,何以因30亿元PPN兑付疑云即陷入当下变卖资产求生的窘境?

有接近中民投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民投在前期业务布局中模式很重,前期投入规模大,但产业回报周期又长,势必带来负债率居高不下。2018年,多家民营企业陷入危机,即因为此前高负债扩张,遇到金融市场去杠杆、流动性收紧。由众多民企龙头企业发起的中民投,也存在这一问题。

上述人士称,尽管管理层早有心将负债率降下来,但各业务板块有近千家子公司、孙公司像野草一般野蛮生长,一定程度上管理失控。而管理失控或许才是当前的困境根源。

中民投的营业支出也受到关注。其2018年第七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显示,职工薪酬在2016年、2017年分别为19.77亿元、38.31亿元,占营业支出比例为19.83%和18.83%。除职工随业务扩张不断增长因素外,其薪酬水平令业界艳羡。一位金融机构人士介绍,中民投早前招聘普通投资经理年薪就高达300万,但高激励下相应的管理约束并未跟上。

危局之下,最紧张的,莫过于其授信银行以及债券持有人。上述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中民投获得银行授信额度1503.24亿元,已使用额度761.44亿元,未使用额度为741.80亿元。用信额排名前十的银行分别为进出口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邮储银行,涉及用信额546.05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部分中民投股东将股权质押给金融机构,这或许也应引起机构警惕。

上述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中民投总资产3108.64亿元,负债合计2327.92亿元,股东权益合计780.72亿元。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46.87亿元,净利润16.02亿元,负债率74.9%。据新世纪评级报告显示,巨额的负债中,其中短期借款为398.45亿元,其他应付款为214.1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29.76亿元,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

当下的中民投,对于债券偿付以及商业银行授信有怎样的保障?中民投指出,营业收入将为债券本息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外部融资渠道畅通。

据新世纪评级报告显示,2016年和2017年,中民投营业收入分别为195.15亿元、28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6.76亿元、55.64亿元。相较之下,2018年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而2017年收入走高的很重要原因在于,中民投处置中民外滩、上海金心、成都海润等公司股权获得投资收益191.01亿元。其中,转让中民外滩45%股权给安信信托就获得142.61亿元。而中民外滩主要负责上海市黄浦区董家渡综合房地产项目开发,董家渡地块坐落于外滩金融集聚带的核心位置,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2014年11月,中民投联合外滩投资、佳渡置业以248.5亿元竞得其中的13、15地块。

尽管中民投2018年各业务板块经营数据尚未公布,但观察2015年-2017年的各板块经营数据可以发现,融资租赁、光伏新能源、再保险、房地产等业务板块收入贡献度快速上升,但资本管理与股权投资业务在2017年营收-20.07亿元。中民投也指,资本管理和投资、融资租赁、光伏新能源、房地产板块周期性强,受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及相关行业波动影响较大。

外部融资方面,上述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主要贷款银行授信额度为1503.24亿元,已使用额度761.44亿元,未使用额度741.80亿元。并称有较强的资产变现能力。截至2018年9月末,银行存款220.50亿元,以股票等金融资产为416.71亿元;以地产项目开发、待开发土地的存货185.89亿元。“上述资产在必要时可以通过变现流动资产补充偿债资金。”

但多位受访金融市场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债券兑付肯定要融资部门提前准备,市场纠结其债券是否已经兑付,说明其资金链是比较紧张了。”亦有市场人士称,中民投的资金链紧绷在金融市场上并不是秘密。

出售资产接洽正大、中信

而当下,变卖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需求更为迫切。2月13日出手的董家渡地块,亦被指是当前中民投手上最值钱也相对容易变现的资产。在业务板块上,中民投目前主要有资产管理与股权投资业务、综合物业销售及管理业务、保险业务、融资租赁业务、新能源业务和公务机托管业务等。

在接下来拟分拆出售的资产中,块头较大的包括中民投健康租赁,上述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7年末(下同)总资产118.11亿元,2017年营收5.89亿元;中民投航空租赁总资产91.13亿元,营收2.03亿元;专营装配式建筑的中民筑友,总资产35.57亿元,营收4.83亿元,净亏损0.35亿元。此外,地产类资产除董家渡项目外,还包括2015年收购60.78%股权的上置集团(01207.HK)、2016年收购53.02%股权(2017年降至38.30%)的亿达中国(03639.HK)。有接近中民投的消息人士表示,部分资产寻求买方已有一段时间,仍有待找到意向买家。

对于地产板块,吕本献在回应中解释,中民投本没有布局地产的初衷,由于董家渡项目而进入地产行业。自2015年开始,部分民营地产企业出现临时性困难,作为肩负抱团发展、承担纾困责任的民营联合体,中民投出资救助,开展股权收购,并计划适时退出。这加大了中民投的被动负债,使整体负债规模显著上升。

资产处置之外,引入战略投资者亦是中民投当前的重要举措。

中民投方面称,正在与国内、国外的意向战略投资者沟通推进中,近期将取得重要进展。有接近中民投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中信集团和正大集团有入场进行尽调。2月11日,中民投首次设立董事局联席主席一职,由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杨小平担任。截至发稿时,记者暂未能联系到中信集团置评。

泰国正大集团是平安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和中信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在华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其通过正大光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中民投2%股份。正大集团资深董事长谢国民与中民投首任董事局主席董文标交好,2018年5月,谢国民受河南省政府领导及董文标邀请,前往河南考察投资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了解到,中民投高管在2018年拜会过中信集团。但最终谁将成为白马骑士,仍有待揭盅。

吕本献称,中民投自2017年底开始“双降双提”(即降规模,提质量;降杠杆,提效率),实施战略转型,但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转型的速度及自身应变能力远远跟不上变化的形势,造成了目前的被动局面。2018年中民投共偿还到期债务800多亿,已减少银行贷款和债券共计244亿元,并称产业板块已陆续进入回报期;在完成引战后有望取得全新的发展动力。

但于市场而言,中民投能否渡过此次危机依然是个未知数。(编辑:周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