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无风险套利”2个点 借贷投资信托产品违规吗?

2019-02-22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江湖海

21理财私房课

“理财投资本来就不应该通过借贷加杠杆去进行,何况这种做法是监管禁止的,而且现在资管市场打破刚兑的序幕已经拉开,没有产品是百分之百无风险的。”

“最近我们公司针对内部员工发了个产品,收益率超过8%,秒杀市面上各类理财产品。关键是比较安全,实在心动,就是没钱投,门槛要100万。”几个星期前,上海一家信托公司的普通员工小吴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感慨。

本以为没钱的小吴就此作罢,没想到他后来找到“妙招”如愿投资了这一产品。事情是这样的,小吴约了几位有同样投资意愿的同事,打算每个人通过信用贷向银行借一笔钱,凑足100万参与进去。

“虽然从银行借贷款是要利率的,而且都超过了6%,但是投这个产品还赚取2-3个点的利差,而且几乎风险很低。现在信用贷款的申请流程非常便利,我们就都办了。”小吴如此表示。

借款投资不合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像小吴这种做法目前非常普遍,尤其是金融机构员工,对金融产品和借贷的情况较一般人更为熟悉,甚至如同小吴一样能获得一些内部产品的认购资格,“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过理论上,这种操作手法也适用于非金融机构的普通投资人。

目前市场的一大热点就是,通过套取信用贷资金用来投资信托产品;而在2018年之前,他们讨论得更多的是,如何套信用贷投资P2P产品。这一市场转变的背景众所周知:去年市场骤变,P2P集中爆雷让投资者望而生畏。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一直以来是严格禁止从银行借贷进行投资的,商业银行的贷款合同中一般也会有相关规定:贷款资金不可用于投资(如购买股票等)。信用贷款只能用于个人消费用途(包括购车、装修、教育学资、大宗消费购物、旅游等,不能用于购房)。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各种形式的个人贷款被用于投资的情况屡禁不止。一家近来个贷业务较为火爆的城商行人士张元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在城商行当地,2014年之前房价和股市尚未高涨时,信用贷业务很平淡;后来随着房价快速上涨,股市也活跃起来,从银行借钱出去炒房、炒股的人就多了起来。

银行信用下沉是另一个背景。张元继续表示,从借款人群上看,最开始仅针对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放款,后来慢慢延展,逐渐扩大,判断资质的标准也更多样化,比如根据公司的性质、公积金缴纳情况、税收缴纳情况等。

另据记者了解,很多银行均对贷款人群所在企业设有白名单。“我们白名单有800多家公司,不同档次设有不同的额度和利率。”另一家城商行的个贷经理对记者说。

在这个过程中,监管以及银行针对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测也越来越严格,但绕道操作仍然不难。记者以借贷人的身份直接向多家银行个贷经理咨询:这笔借贷资金我想用来投资可以么?

个贷经理们大多向记者建议,如果想用来投资,资金到账之后,不要直接转账进入相应账户,先从卡里取出现金,然后再存到其他银行的银行卡就可以了,“现在银行会查资金流向,一旦发现你去炒股、买房以及其他投资等,会要求你提前还款,现在每个月都有不少客户被要求提前还款。”

他们还建议,每家银行的额度是有限的,一般最高三十万,以前银行不看征信,可以从不同银行多次申请贷款,但是现在如果一家银行发现借款人在其他银行有借款,会控制额度。

“套利”空间压缩

对普通人来说,申请信用贷进行投资的“捷径”并不合规,而且“套利”的空间已经大为压缩。

张元说,数年前他从银行借信用贷,当时利率几乎与基准利率持平,成本在5%以内,投资一些政府平台的融资产品收益率能达到11%-12%,利差能达到六七个点。

目前,随着信用下沉和监管趋严,多数银行的信用贷利率已经有了明显上调,比如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目前的利率多在6%以上,甚至接近7%。而目前的信托产品,收益率较高的档次也仅在7%-9%,即套利空间最多2-3个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做了一个小调查。部分投资人认为,目前信托产品与银行理财类似,还处于“实质刚兑”状态,这种套利风险较低,2-3个点已经不错了。

但更多投资人并不认可这种操作,他们认为理财投资本来就不应该通过借贷加杠杆去进行,何况这种做法是监管禁止的,而且现在资管市场打破刚兑的序幕已经拉开,没有产品是百分之百无风险的,冒着被发现提前收回贷款和产品违约损失本金的风险,得不偿失。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