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粤港澳三地携手推进

2019-02-22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丽娜

特约撰稿朱丽娜香港报道

【编者按·大湾区大机遇】

2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宣讲会举行,会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有利于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引领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破解粤港澳三地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同时,业界纷纷期待更多便利化措施和发展机遇。(辛灵)

如何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将其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外界十分关注的议题之一。-陈东球摄

2月21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宣讲会在香港举行。来自三地政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分别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解读和阐释。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从为什么香港要参与大湾区发展、香港如何参与大湾区发展和未来工作重点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

林郑月娥指出,特区政府未来的重点工作包括: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优势范畴开拓发展空间;加强大湾区内城市互联互通;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充分用好香港的国际联系和国际网络,向海外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吸引资金和人才落户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林念修在致辞中表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有利于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引领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破解粤港澳三地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林念修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无论是国际、国内都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事业,头绪多、任务重、难度大,要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紧紧把握以下原则:第一,始终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第二,始终坚持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第三,始终坚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致辞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三地共同的重大机遇。广东将抓住这个重大机遇,把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总牵引,主动与港澳共同做好谋划落实工作,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广东所能”,举全省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

马兴瑞指出,下一步,广东将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定位,认真学习借鉴国际一流湾区的建设经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大湾区建设。聚焦规则衔接、聚焦创新驱动、聚焦互联互通、聚焦产业发展、聚焦对外开放、聚焦民生福祉。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指出,在参与大湾区建设中,澳门特区将坚持提升自身能力和加强区域合作的“两条腿”走路,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将继续坚持务实进取的态度,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促进湾区共同发展;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切实发挥澳门的国际化优势,作为提高国际知名度与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将加大力量扶持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继续高度重视青年的发展,做好规划纲要宣讲工作,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林郑月娥强调,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享有独特的双重优势。香港是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拥有开放便利的营商环境及优质的专业服务。香港可以把这些优势与大湾区内地9市的广阔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科技实力较强等优势结合起来。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丰富 ‘一国两制’实践、有利于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引领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破解粤港澳三地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林念修致辞时表示。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郭兰峰表示,港澳同胞为内地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以香港为例,2018年香港投资内地899.2亿美元,占内地吸引外资的三分之二,香港居民来往内地5000多万人次,每人平均6次多。内地对香港投资700亿美元,占香港吸引投资总额的58.1%,内地对香港的出口3020.7亿美元,占内地出口总额12.2%,去年内地赴港上市的企业51家,同比增加50%,融资金额达到1624亿港元,增长了31%。

“在一国两制、宪法和基本法的前提下,是否可以探讨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建立共同的法律规则和行为守则,实施投资保障、贸易保障等。法律作为一个制度性的保障,是信心的保证,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顾敏康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坦言,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未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很多变革,引领中国未来的发展。从模式上看,可以参考目前欧盟的一些做法,设立大湾区总部等。”

推动科创合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将其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外界十分关注的议题之一。

事实上,香港在推动粤港两地创科发展方面的动作不断。据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专门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网显示,香港特区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于2018年11月签署备忘录,确立中科院将在香港设立院属机构,负责推动其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自动化研究所,分别落户两个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研发工作。香港有逾40名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将成立“大湾区院士联盟”,推动区内的两院院士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8年5月,科技部和财政部公布,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可向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直接申请项目经费,实现“科研资金过河”。通过这个试点计划,香港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6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已经收到中央资金。

据悉,香港科技大学的“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去年获发内地“过境”科研资金,有获得相关研究经费的科大生命科学部郑氏理学副教授刘凯坦言,香港科研投入总额有限,相比广州、深圳等投入占GDP比例属偏低。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湾区现有的一些科技元素很有特点,但是没有形成合力。比如香港拥有国际领先的大学和基础科研能力,但由于香港缺乏制造业,未能形成产业化。而在广东那一侧,比如深圳已经形成了很强的科技产业规模,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科技企业,但吸引国际人才的环境、基础科研的能力相对欠缺。”

目前,香港大学的世界排名屡居前列,在Quacquare lliSymonds(QS)《2019年世界大学排名榜》,共有四家大学进入世界100强。

WeLab创始人及CEO龙沛智认为:“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这些举措可帮助创科行业汇聚人才,WeLab目前有90%员工在大湾区内,在专才培养上可望进一步受惠。规划纲要同时为创科企业缔造了更佳的营商及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促进香港金融科技发展;配合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规划,稳步扩大香港及内地居民及机构进行跨境投资,有望强化香港在金融及创科方面的领先地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WeLab早在2014年便以深圳为据点开拓内地业务,亦在过去受惠于大湾区的互通便利。目前集团共有3500万名注册用户,当中约20%集中在大湾区。

近年来,香港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2017年已有超过2200家,相比三年前的1100家增加了一倍,这说明香港的初创生态日渐蓬勃。

此外,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致辞时表示,澳门特别行政区将加大力量扶持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期盼便民措施落地

根据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预计将推出各项便民措施。

郭兰峰强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始终聚焦改善民生福祉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让港澳居民能够在居住地享受到与内地居民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和便利,(去年8月)国家宣布发放港澳居民居住证。目前,香港居民申请港澳居民居住证的有9万多人,澳门申请的也有2万多人。

同时,他指出,港珠澳大桥开通、珠澳联合检验一次放行模式、广深港高铁正式通车、香港西九龙实行一地两检的模式、香港实行高铁网络、边界通行44个内地城市,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奠定了人员与货物的便捷流通,加强人员、货物、信息、资金等领域体制机制的对接,推进三地人心相通。

“希望尽快推出各项便民措施,包括通关便利,各个口岸的安排方便人员和车辆的出入,香港居民在内地所交个人所得税是否能实行‘港人港税’安排等,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大湾区规划在香港的受欢迎程度。香港将与大湾区的各个城市通力合作,尽快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港区人大代表谭耀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由于地理相近、文化相通以及生活成本相宜,大湾区各个城市已经成为了很多香港居民退休后颐养天年之地。

为此,1997年4月起,香港特区政府推出“长者定居广东省续领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让长者福利受助人可在广东定居,并能在综援计划下领取相同的每月标准金额和每年的长期个案补助金。同时,于2013年10月推出广东计划,让65岁或以上、选择移居广东的合资格长者,无须每年回港居住60天以上,也可领取高龄津贴,目前惠及约16000名长者。

港区人大代表吴秋北则表示,希望相应社会保障、医疗政策可以尽快落实,充分体现宜居宜游。他认为,让香港市民在内地购买医疗保障,并建议香港的医疗券可于内地的三甲医院使用,从而缓解目前香港医疗体系的压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特区政府每年派发2000港元的长者医疗券亦可于2015年起在内地使用,但只限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截至2016年10月底,共有1060名长者曾于该医院使用医疗券。据悉,香港特区政府官员近日亦表示,如果未来大湾区内有更多香港管理的医院, 可以考虑增加长者医疗券在内地的使用点。

(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xinlingfly20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