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从“大江大河”到“涓涓细流” ,宽货币力度或减弱

2019-03-29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侯潇怡

伴随着股市转牛、部分一线城市楼市回暖,资金市场的风向也随之转变。

有别于年初央行接连降准与公开市场多种工具运用,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的操作似乎转向保守,更似涓涓细流。

3月28日,央行连续第七个工作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公告表示,考虑到季末财政支出力度较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故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wind查询历史数据获悉,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数据表现看,银行间流动性保持平稳,28日shibor全线下行,各期限利率仍保持在低点水平。但从更能反映市场的中长端利率走势看,以一个月期限shibor为例,2月下旬以来开始一路回升,直至3月22日到达2.8840%,为2019年1月7日以来最高水平。

市场多数认为,虽然整体中性的货币环境没有变化,但资金市场已经从宽松向平衡有所转变。

而在银行间资金市场整体平稳宽松的同时,资金市场随着跨季临近随之有所收紧。3月28日,国债逆回购盘中中短期限利率全线飘红,截至收盘,R-007利率与前日持平报3.510%,GC007小幅下行至3.490%,而隔夜、2天、3天国债逆回购利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收盘均破4%。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市场与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除去短暂季节性扰动对流动性不可避免的影响,货币政策不改的前提下,此前的流动性长期宽松甚至淤积的情况在未来或将转变,宽货币力度或将减弱。

4月流动性承压

一位华东城商行资金交易员指出,最近流动性有所收紧,过去市场上淤积的资金比较多,机构对于跨季跨月的预期此前一直较为乐观,不会过多担忧。“但是此次跨季明显与此前不同,一些机构在积极准备跨月资金,最近7天、跨季的资金需求开始多了起来,价格也有所回升。”

上述人士直言,年初时机构对于2019年全年的流动性都很有信心,但现在随着股市、房市回暖,资金市场却有些拿不准未来几个季度央行的尺度。“目前流动性有所收紧,预防泡沫也是合逻辑的。机构也在观望。”

天风证券3月26日宏观研报指出,4月长期流动性缺口较大,预计流动性总缺口约1.4-1.7万亿,长期流动性缺口约8000亿-1.1万亿。

天风证券认为,4月作为财政缴款大月,考虑到增值税减税从4月1日开始施行,结合经济基本面判断,估计4月增值税收入占全年比重7.5%,结合个税减免等措施,预计4月财政净回笼5000-6000亿。而在利率债方面,预计4月利率债共计可能达到5500-7000亿元,再叠加4月17日有3665亿元,整体流动性缺口或破万亿。

在4月份流动性承压的预判下,不少机构认为,4月中旬左右,或许央行将进行年内第二次降准。

降准未必如期而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随着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风格的细微转变,市场对于未来货币政策与央行货币工具的使用的判断上,也出现了分歧。对于降准解决流动性是否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效果,也存在一定争议。

目前,机构与分析人士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阻碍和流动性淤积情况,有较为一致的判断,当前经济增长压力犹存,而通过注入流动性的货币工具的传导阻力,仍没有被有效化解,此时关于降息的讨论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但弹性的利率政策能否在近期落地,市场仍不敢断言。但相较年初市场对于今年内多次降准的强烈预期,目前不少机构判断转为保守。

西班牙对外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在今年货币政策放松的过程中,整体的步骤、步伐的幅度都较为节制,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本次的刺激政策主要由财政减税政策完成,央行的货币政策并非绝对主导,所以央行可以更加节制、也更加灵活地使用多种货币工具。

夏乐还指出,之前通过注入大量流动性的方式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企业的诉求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减税等措施获得更直接的刺激。但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货币政策基调不具备转向的条件,今年内还是存在两次的降准机会,不过相较于降准的效果,或许降息将更有利于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中信证券固收分析师明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历史季节规律,4月份确实是流动性的一个关口,降准有其合理性。但降准会导致流动性过于集中,对于长期的流动性平滑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通过短期的结构性操作更为合理。从这个层面来说,降准是否一定要在4月份完成有待商榷,若降准过于频繁、力度过大,或许对利率市场化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或许二季度晚些时候或年中再进行第二次降准,有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