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公司债券执业评价体系酝酿在途 打破承销价格战困局仍然路远

2019-04-18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维,郑敏芳

监管层针对公司债券承销的恶性竞争正在酝酿更多的自律措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4月17日从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处获悉,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日前已内部形成了《证券公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价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将启动行业内的意见征求。

记者了解到,中证协在上述办法中对公司债券业务拟定了包括基础保障能力、业务能力等不少于5项指标对券商的执业能力进行全维度打分,而此前各券商追求的承销项目只数、金额和收入三项指标均被计入业务能力范畴,占总体评价的权重不超过30%。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表示,全方位考评券商执业能力,将进一步引导更多券商注重公司债券业务的风控与合规,平抑激进展业的潜在风险,但也有债承人士表示,上述评价如果仅做公示用途,而不采取相关措施,仍然难以对券商构成有效约束。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债券承销的价格战主要由头部券商掀起,而该类机构通常也具有组织、风控、机制等优势,仍然难以对其低价揽项的现象构成遏制。

五维度评价

监管层正在对投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建立更加多维度的考评方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处获悉,《办法》围绕公司债券业务的执业能力共提出了五项指标,包括基础保证能力指标、业务能力指标、合规展业能力指标、风控实效指标以及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指标,对整体评价权重的占比分别为20%、30%、30%、10%和10%。

其中,基础保证能力和业务能力两项指标又分别包含三项子指标,其中基础保证能力由制度建设指标、三年以上债券从业人员占比指标、质量控制人员构成,权重占比分别为10%、5%和5%;业务能力指标则包括同业间比拼最为激烈的业务收入、项目数量、承销金额三指标构成,权重占比分别为15%、10%和5%。

这也意味着,业内最重视的收入、数量、金额三项指标合计占执业能力评价的比重不超过30%,若仅以金额衡量,其权重占比不到5%。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当前债券承销价格战如火如荼的当下,这一指标有望引导一些券商放弃“唯规模论”展业思路,对平抑低价揽项等市场恶性竞争活动起到一定作用。

“现在的价格战主要是靠降低规模收入比来赚规模,比拼承销金额,所以承销金额在这个评价里只占到了5%的权重。”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表示,“如果一味只考虑金额而不顾数量、收入乃至风控等其他维度,仍然无法获得一个好的行业评价。”

有债承人士指出,监管层出手引导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债承业务中的低价揽项和恶性竞争现象的普遍存在,例如日前某央企百亿级债券承销招标时,某券商报出1万元的价格就一度引起业内瞠目。

“目前债承上的价格战打得太厉害了,很多券商都在赔钱‘刷规模’。”北京一家中字头券商债承人士表示。

马太效应难撼

近年来,价格战一直是债承市场长期存在的现象。而监管层此前也对投行价格战现象进行了数次出手。

早在2018年上半年,监管层通过一份监管通报直指公司债承销费率过低问题,提出要关注承销机构的执业质量,强化发行承销环节的管理,同年9月证监会通过监管问答形式表示已高度关注行业内妨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今年1月21日,中证协召开第六届投资银行委员会专题扩大会议时,“券商执业中应关注业务本身,提高核心业务水平,以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服务形成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更是成为会议共识。

然而屡次通报之下,投行间的价格战反而愈演愈烈。前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认为,由于公司债券的评价维度较为综合,因此会让一些注重质量而非规模的机构有获得更高评价的机会。

“在从业人员、制度建设等长期维度上,评价体系有一些安排,业务占比不到30%,是一个更加综合的排名。”该人士坦言。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债承业务的价格战主要因头部机构而起,而头部机构无论在合规、风控、人员稳定性还是制度建设方面,仍然是对中小券商全方位的碾压。

“尤其在一些大项目上,主要是头部券商在竞标,才导致全行业的价格被拉低。”北京一家中型券商债承人士坦言,“大券商的优势就是资金雄厚,不但有完善的制度,更有亏钱做项目的底气,所以即便按照相对综合的维度来评价,也仍然难以对目前的局面有改观。”

债承价格火拼的确成为头部券商的战场。记者独家获得的一份内部通报数据显示,中信建投、中信两家券商在债券承销总金额上分列一、二位,远远甩开其他同业。

上述数据显示,统计口径内的91家券商中,有42家的债券承销金额未超过百亿元,换而言之,债承业务排名后42家券商的总承销金额之和也比不过中信建投、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中的任意一家。

“头部的很多大规模项目都是已经找好了资金,或者在市场中根本不愁卖,但按要求需要走个保荐资格,所以有‘投行通道化’的性质。”上述中型券商债承人士称,“大券商的客户资源优势更明显,又能报到更低的价格,所以资源也会进一步向其倾斜,这种优势带来的低价现象恐怕不是一个执业评价体系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