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本土生物科技崛起 反推跨国企业加速布局创新助力项目

2019-05-24 10:19: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卢杉

近年来本土生物技术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带动了跨国企业对这一领域的布局。

“中国生物药企的发展肯定对我们的业务有正向影响,对整体业务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力,特别是在生物制药方面,我们持续在中国做投入来支持这个方面的发展。”在近日举行的2019国际创新生物技术研讨会上,默克生命科学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卫政熹(Steve Vermant)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默克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已经投入超过1亿。

2019年4月18日,默克中国创新中心启动了首期中国加速器项目,六家初创企业正式进驻加速器,并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与默克的创新合作。借助中国加速器项目,为默克寻找和发展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解决中国市场的本土需求。

在本次研讨会上,默克启动了2019新兴生物科技中国资助项目,旨在为新兴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财务、技术和科学研究多方面的支持。除了该资助项目,默克中国创新中心整合生命科学领域创新资源,推动生物技术和项目产业化发展。2018年2月,默克在中国宣布成立创新中心。

本土创新生物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影响着大药企们的投资布局方向。

对于本土和国外的差异,Steve Vermant认为,“中国企业增长速度非常快,国内外主要的差距在于知识、培训、能力等方面,两年前我们建立了实验室,希望可以帮助创新药企能够更快地发展,提供技术方面的培训,如怎样优化工艺流程。”

对于默克本身业务来说,“在中国很大的一个挑战是有很多项目或者研究是同时出现、并存的,有很多分子在研究过程当中。在中国有大量的客户,全部提供支持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Steve Vermant表示,如上海是生物科技企业比较聚集的地方,此外四川省、广东省也希望能够抓住发展的机会,“各地都有需求涌现出来,我们认为可能会持续几年都是这样的趋势或者是状态。有很多潜在的机会,政府也在提供很多支持,比如提供培训或者是跟默克这样的企业来进行合作。”

除此之外,多家跨国药企也在近年来启动了创新加速器项目,以期在更前期介入创新企业的发展,同时这类项目大多也是政府重点扶持领域之一。对于创新企业来说,跨国公司的品牌效应也是巨大的吸引力,前期可谓是双向吸引,至于后期有多少获益、多少成效还有待观察。

今年三月,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在上海宣布启用医疗创新加速器,称该加速器将致力于赋能具有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潜力的早期医疗技术创业公司,促进其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有价值的医疗产品和服务。美敦力医疗创新加速器获得了临港集团和闵行区政府的支持。

据悉,入驻美敦力医疗创新加速器的新创企业将有机会租赁使用美敦力中国研发中心先进的实验室设备,获得美敦力中国研发人员对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原型设计、检测、质控等专业咨询服务,部分项目还可能赢得美敦力中国基金的股权风险投资。

除了产品早期研发方面的支持,长期来看,美敦力还将选择其中优质项目,提供临床试验、上市注册等方面的辅导;并考虑利用公司在华生产基地,给出创新产品的生产制造解决方案;开放美敦力自有的临床培训中心,支持合作伙伴企业开展相关临床技能培训。

对于如何选择入驻的企业,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表示,一是在临床上是否能真正为患者带来好的结果,“二是和我们现有的业务部门有没有协同性,或者是否能帮助现有的业务进行创新。如果这两点符合,就有很大的机会能够和我们合作,不管是投资还是进入到加速器。”

在具体的支持上,默克中国创新中心董事总经理孙正洁表示,“默克的加速器是为期3个月的项目,我们会向初创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相应的一些资源,使其可以接触到默克的专家网络,他们可以找到未来的合作机会,我们投资的部门也会跟他们洽谈投资意向。”

孙正洁表示,筛选企业一项很重要的机制是与默克的契合点,此外,加速器不考虑“特别晚期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种子轮到A轮阶段。另外,必须是我们关注领域,比如高性能材料、医药健康、生命科学,生物传感器和界面、液体活检技术,包括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来提供健康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