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控制权”转让乍热的秘密:纾困第二季国资角色悄然转变

2019-06-15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安丽芬

第二季纾困新信号

有人喜欢用“异地接盘”来形容逐渐密集起来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

这个词汇朗朗上口,语义却不尽然。

从去年四季度起,地方政府主导的上市公司收购越来越多,也的确呈现出跨区域特色。透过数据,异地收购的秘密逐渐显露。

比如,中西部地市国资收购东南沿海上市公司。一方面,纾困解决上市公司燃眉之急的目的明朗;另一方面,通过深层次牵手投融资活跃区域的上市平台,藉此盘活和整合当地资源,成为优于一味借助本土平台体内盘活资产的一种方式。

更遑论,许多城市甚至不具备A股公司,在产业整合过程中,备受掣肘。

新的趋势,在又一轮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中,越发明朗。(李新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近一个月,已有约1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控制权变更公告。

股市低位横盘,上市民企的控制权转让又火了起来。

仅6月13日晚间就有4家上市公司发布纾困、控制权转让相关公告,包括赛福天(603028.SH)、跨境通(002640.SZ)、*ST利源(002501.SZ)等。

根据本报记者了解,在本波控制权转让潮中,协议转让、协议转让+表决权委托、表决权委托成为主要的方式,并出现了协议转让+表决权放弃等新方式。另外从受让方性质看,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民营企业出手的比例也在加大。

“目前的市场情况跟去年又不一样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股票质押风险没那么着急解决,但是希望为上市公司的前途着想引进有产业协同的实力控股股东,创始人甘愿做二股东。”6月14日,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新的市场背景下,不少纾困基金也不是单纯为大股东解困,而开始聚焦上市公司本身的发展。

股市低位横盘,上市民企的控制权转让又火了起来。宋文辉图

单月15起控制权变更

去年四季度以来,上市民企的控制权转让火极一时。随着今年春节后股市反弹,控制权转让彼时也淡了下来。

但自4月下旬股市再度大跌之后,一直在低位徘徊,控制权转让“满血复活”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数据显示,近一个月,约1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控制权变更提示性公告,宣告第一大股东之位易主,其中有9家上市公司的接盘方是国资,6家是民营企业。跟去年四季度相比,民营企业受让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比例获得提高,像刘永好、华东医药等实力方也开始出手。

颇为典型的是,6月14日,赛福天公告称实际控制人崔志强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持有的控股股东无锡市赛福天钢绳有限公司16.73%的股权转让给苏州市天凯汇润产业投资合伙企业(下称“天凯汇润”),并将其持有的无锡赛福天剩余50.19%的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天凯汇润。转让完成后,赛福天实控人将由崔志强变为无实控人。

“公司目前只知道对方先拿控制权,还没有明晰的计划,公司的管理团队目前也比较稳定。”6月14日,赛福天证券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股东有国资背景,实力比较雄厚。

资料显示,天凯汇润的5名合伙人分别为苏州越旺集团、苏州滨湖集团、吴中金控、吴中经发、东吴创新资本等,均为苏州当地国资。

此外,跨境通公告称实际控制人与泸州老窖集团旗下的四川金舵投资签署了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框架协议,相关细节还在具体协商中。去年11月,金舵投资还通过增持控制了鸿利智汇(300219.SZ)。另外,星光农机(603789.SH)、派思股份(603318.SH)、腾邦国际(300178.SZ)、东方网力(300367.SZ)、佐力药业(300181.SZ)、恒通科技(300374.SZ)等多家上市公司于近一月发布了控制权变更公告。

在上述控制权变更的上市公司中,有些大股东仍然存在不小的股票质押压力。随着股权协议转让的进行,股票质押也在陆续解押中。

比如星光农机6月11日发布了实际控制人股份转让协议,6月14日其实际控制人便解除了3160.56万股(为其全部持股)的股票质押,至此已不存在股票质押情形。

为什么在各地纾困如火如荼的情况下,控制权变更仍然比较火?

“很多上市公司并不符合纾困条件,有些问题纾困基金难以解决。此外,由于国资比较慎重且审批环节较多,即使符合了,也会因为审批时间较长而流产。”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受纾困基金落地周期影响,不少大股东不得不自谋出路。

其认为,为了公司发展,将控制权转让给实力股东,管理团队仍对公司继续管理,这种合作也是个趋势。

“资本+产业”模式浮水

在控制权转让中,得益的一般是控股股东。因为受让方直接把资金给了大股东,而非上市公司。从去年11月,各地设立纾困基金为大股东解困的同时,一些国资也把目光放在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上。

“去年四季度,为大股东纾困是主旋律。”近日,广东某国资创投人士表示,参与的方式包括定增、引入战投等,“随着纾困政策的出台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主旋律发生了变化,已经变为如何提升上市公司的发展。因此,有些基金定位已不再是纾困,而是与上市公司同舟共济。”

近日,也有少数上市公司公告获得纾困基金以及相关措施。

6月14日,*ST利源(002501.SZ)发布关于纾困工作进展情况的公告,国资纾困平台智晟达福源与*ST利源近日就1月30日签订的《产品委托加工合同》未尽事宜签订补充协议,委托加工期限自2019年6月10日至2020年6月10日止,到期前30日可协商续签合同。

此前,吉林银行通过智晟达总额为14亿元的授信申请,其中9.1亿元为重组贷款,4.9亿元用于采购原材料,帮助利源精制恢复生产。今年3月29日,吉林银行将其对利源精制享有的全部债权转让给了智晟达及智晟达福源,后两者成为利源精制的债权人。

此外,中国长城资产湖南分公司和中国农业银行郴州分行分别与金贵银业(002716.SZ)以及湖南金和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合作资金高达41.7亿元。5月29日,金贵银业公布了控股股东协议转让的公告,实际控制人拟将持有的5.72%股份协议转让给拥有国资背景的湖南省财信常勤壹号基金合伙企业。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依然比较难,只要引入了实力国资股东,信用就会上一个台阶,融资也比较便利了。”广东某上市公司实控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过,如果不出让控制权,引入国资其实比较难操作。

除了资金支持,很多上市公司还看重地方国资能带来多大的产业支持。

“去年下半年以来,很多地方国资来找我们谈,但是最终选择了能够带给我们产业协同最大的国资。”上述实控人表示。

“很多地方国资跨省收购上市公司,是希望能够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税收、就业。”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而上市公司也希望能去产业相关配套比较完备的地区,后期如果培育出成熟的资产也可以注入上市公司。

比如民营物流龙头华鹏飞(300350.SZ)近日宣布控股股东拟变更为广西百色国资公司。双方在协议里已约定,在不构成“借壳上市”或相关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2年内,将控制的实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体按市场价格转让给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