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豌豆思维张洁:少儿数学思维正在成为素质教育的入口

2019-06-18 19:09:0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峰

今年高考过后,数学考题刷了屏。

“断臂维纳斯”“登陆月球”“一朵云”等“网红”考题,让考生和全社会领略了数学这个抽象学科的“场景之美”。事实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数学思维的体现。

现今的教育正在从传授知识向传授思维能力转型,在教育培训行业,学科素质化正已经站上“风口”,比如K12领域的语数外课外培训都衍生出了新品类,语文发展出“大语文”,英语发展出“口语一对一”,最新的赛道是少儿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面向3岁起的低幼龄学员,训练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2017年至今,市场上已经出现多家机构,并完成了数十亿级的融资。

创立于2016年的豌豆思维是较早进入这个赛道的一家在线机构,日前披露月营收已达到2800万元。

近日,豌豆思维创始人张洁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这也是豌豆思维团队首次对外接受采访,张洁回答了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传统的K12教育会带来什么改变,以及这个全新但已火热的教育赛道如何跑通商业模式?

一个注重知识一个注重能力

《21世纪》:不管是校内教育还是校外培训,数学思维正在受到普遍重视。豌豆思维在国内最早一批进入少儿数学思维这个赛道,是看中了这个赛道什么?

张洁:是的,你会发现今年的高考数学有很大的变化,更加侧重题目的应用,让考生去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这就是数学思维的体现。我认为非常好的一点是,通过高考这根指挥棒,让学生的学习目的从掌握解题的套路,转变到掌握数学思维,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我自己非常喜欢数学,从初中开始就自学数学,到高一时已自学了高二、高三的数学,而且从小就从数学中获得了学习成就感,这个事情让我受益终身。但机缘不巧的是,我高考报的是应用数学专业,却被调到土木工程专业去了。所以现在做豌豆思维也是回归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希望做一个让小朋友终身受益的事情。

《21世纪》:少儿数学思维是一个新的教育产品,它和传统的K12的数学课外培训有什么区别?

张洁:数学培训和数学思维培训,一个注重知识的获取,一个注重能力的获取,这是核心差别。培训数学思维还是要依赖数学知识作为载体,因为思维是凭空的,如果没有架子,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到底是把数学作为载体还是本身。

数学培训是把数学作为本身,就是要教会学生这些知识点、考试方法,而数学思维培训是把数学作为载体,重点是如何理解、运用知识。

《21世纪》:那么这样的产品属性给数学思维产品的教学带来了哪些要求?

张洁:我认为学习要解决三个问题: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这里面最难的是学习动力问题。解决学习动力问题,一定要从兴趣入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他不可能有动力。这就要求加强学生和内容之间的互动,而不是靠传统的老师单向的传播来获得学习反馈。

我以前从事游戏产业,游戏中存在一套机制,可以应用到教育中,增加教育的参与感。

这套机制的核心要素包括三点:第一,要构建一个世界观;第二,在游戏过程中要实现及时反馈;第三,搭建一个好的成就激励体系。

(游戏化正成为少儿数学思维产品的共性  豌豆思维供图)

《21世纪》:你能否以豌豆思维的产品为例,介绍一些少儿数学思维的课程是如何设计的?

张洁: 我们制作一节课很复杂。首先是由教研团队制定课程大纲,具体到每一节课,教研团队会输出一个明确的目标,需要小朋友在这节课上掌握哪些东西,然后基于这个目标再去拆解内容,并设计教学环节,形成一篇教案。

这之后需要设计游戏化教学的过程,第二道工序是由儿童剧本创编师来写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能构建一个世界观,同时协调所有的教学环节。

接下来,游戏策划师会把教学逻辑转变成一个可操作化的游戏。在游戏化体验中,学员通过Pad与内容交互,因此这个工序要求学员学习时要有沉浸感和及时反馈。

然后,由美术设计团队把这个故事制作成一个动画。最后由技术团队,将产品最终合成为一个课件。

3-8岁是未来教育产品的入口

《21世纪》:少儿数学思维产品为何都是从低年龄段市场切入的?

张洁:少儿数学思维产品的用户年龄段普遍设定为3到12岁,我们一开始希望能够覆盖3到8岁,这是因为高龄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时间主要被应试占据了,学习压力、考试成绩是他们选择产品的首要目标。

比如说上学而思一般认为可以从三年级开始,所以在设定核心用户群时,数学思维产品的人群就跟数学课外培训不一样,然后再根据人群设计课程产品。

另外的原因是出于商业竞争,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市场已经有大量的K12课外培训机构,包括线上和线下机构,可以说是一片红海。

而3到8岁对于教育产品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就是说一个教育机构如果通过好的产品聚集了这部分用户,未来随着这批用户的成长可以去做很多事情。

也就是说,在纵向上可以将产品继续做深,开发面向三年级以上的产品,横向上可以扩展产品品类,比如接入编程、STEAM产品。原因就是你抓住了一个很好的年龄入口。

即使目前只针对3至8岁的学员,用户的生命周期也能有6年时间,即使每个用户平均只在一个机构学习3年,也能给机构带来很好的商业回报。

《21世纪》:素质教育产品目前正在进入一个爆发期,比如市场上很多少儿编程产品,同样强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你认为编程与数学思维产品之间有什么异同?

张洁:我觉得数学思维和编程产品是可以打通的。学编程之前,必须要有数学知识,这是一个前置关系,数学不好是不可能学好编程的。

比如说学编程时,你要编写一个炮弹发射,炮弹发射出去,它应该要符合抛物线规则,那么首先就得知道抛物线的公式。

编程更加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因为它更开放。数学有的东西还是封闭性的。但总体上,数学思维和编程培养的能力是一样的,都是逻辑思维能力,只是手段不一样,因此用户群是可以复用的。

一家创业公司的快与稳

《21世纪》:豌豆思维起初是一家线下机构,为何在发展过程中改变了模式,转为一家线上机构?

张洁:我们在2017年3月左右开发了自己的产品,起初我们不想做一个太重的公司,因此设计的商业模式是向其他教育机构提供产品,再由其他机构添加教学服务。

但当时国内还几乎没有少儿数学思维产品,所以未经市场验证的情况下,仅有产品还不足以跑通一个商业模式,还要懂得如何做市场推广、销售转化,如何交付、服务,从而形成闭环。

所以2017年9月,我们在广州开了第一家直营店,希望自己首先跑通所有的运营环节,打造一个样板。这个店比较成功,从营业开始现金流就是正向的,目前已经有了正向利润。

到了2018年1月,豌豆思维完成了Pre-A轮融资,想用这笔钱复制开店。但采取线下模式的问题在于,规模化的瓶颈明显,因为影响线下机构客流量的重要因素是开店的地段,一个好的商圈要么价格非常贵,要么一时拿不到。

此外,我们此时重新评估了团队的能力,我和其他两个合伙人都是互联网出身,互联网技术产品、运营是我们的强项。所以,2018年4月,豌豆思维决定转变为线上机构。

《21世纪》:少儿数学思维产品作为一个素质类教育产品,面临的一个尴尬是如何设计产品。如果难度太大,会面临超纲教学的政策监管,如果难度太小,恐怕又不符合家长的心理预期,毕竟市面上的学前班等都在提供数学类辅导。

张洁:现在很多幼儿园大班都在开设数学思维课,关键是不要让小朋友去超前学习。什么叫超前学习?就是让小朋友去学一些他没有理解的东西。

我们的学习内容、方法都是围绕小朋友自身的认知规律去做的,而且是游戏化教学,所以它并不是一个枯燥的填鸭过程。这还是在素质教育的政策范围内。

学科素质化已经是教育机构的新趋势,比如数学衍生出了数学思维,语文衍生出了大语文,其实都是希望改变原来只以成绩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更侧重于能力的发展。

至于家长中有没有抱着“抢跑”的目的来让孩子学习的?这个我想肯定有,因为中国的家长对数学学科比较重视。但是现在的80后、90后家长,已经不会逼着小朋友去学他们不愿意学的东西了。

另外,数学思维与学前班又是有不同的。我国幼儿园教育一般有五大领域的目标:健康目标、语言目标、社会目标、科学目标、艺术目标。

比如科学目标中就包括,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问题在于这五大领域的能力培养,与小学的学科是脱离的,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长“抢跑”的焦虑,也给了其他教育产品去满足需求的机会。

《21世纪》:豌豆思维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7月的营收还只有30万,到了2019年5月,已经快速增长到2800万,你如何看待这样快速的规模化?

张洁:线上教育面临资本的竞争,也就是对于创业者来说,需要解决先做增长还是先做口碑的问题。增长太快是容易出问题的,比如老师的培养、教学服务的提升会不会跟得上?但不快速增长也容易出问题,就是如果融不到资,没有拿到足够的资源,可能都活不下去。

豌豆思维从二十几万的月收入,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增长到近三千万,确实有点快了。但我们的销售是在很客观地描述我们的产品,而且豌豆思维已经成长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阶段,我们已经可以比较从容地加大对后端的投入。

此外,少儿数学思维机构的获客成本、教师等人力成本,是远远低于一些在线教育的风口行业的。我希望豌豆思维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在线素质教育公司,区别于K12公司,这是有想象空间的,也是符合趋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