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巴塞尔艺术展结束后,还有这些美术馆值得去看

2019-06-19 12:25: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许望

6月16日,第50届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展会结束,包括VIP预览日在内,为期一周的展会吸引了93000名观众入场,迎来超过80个国家的藏家到访。

展会结束后,艺术爱好者们还可以去哪里?事实上,位于瑞士、德国、法国交界处的瑞士第三大城市巴塞尔,拥有丰富的美术馆资源。不论是支持新锐艺术发展的巴塞尔艺术馆(Kunsthalle Basel),还是比肩世界一流美术馆的贝耶勒基金会美术馆(Fondation Beyeler),又或是囊括众多建筑大师作品,横跨建筑、艺术、设计领域的Vitra设计博物馆(Vitra Design Museum),都在巴塞尔艺术展前后推出了重量级大展,值得一看。

巴塞尔艺术馆

1872年,巴塞尔艺术联合会创立了巴塞尔艺术馆(Kunsthalle Basel)。虽然历史悠久,但巴塞尔艺术馆一直都支持最前卫大胆的当代艺术实践,许多初出茅庐的新锐艺术家在这里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国际展览。

在巴塞尔艺术馆近150年的历史中,曾在这里举办过个展的艺术家,许多都在后来成为了被写进艺术史的重要人物,比如二十世纪早期的爱德华·蒙克、保罗·高更、文森特·梵高、皮特·蒙德里安,以及后来的杰克逊·波洛克、杰夫·昆斯等。

这里每年大约举办八个展览,据现任馆长Elena Filipovic介绍,巴塞尔艺术馆尤其注重艺术家的国际化,今年已举办四个展览,包括目前正在进行的克罗地亚艺术家Dora Budor个展“I am Gong”(5月24日展至8月11日)和韩国艺术家Geumhyung Jeong个展“Homemade RC Toy”(5月3日展至8月11日)。

(Dora Budor展览现场)

Dora Budor出生于1984年,来自克罗地亚一个电影世家,从小在电影片场度过的时光让她对各种电影道具情有独钟。搬到美国后,Budor将美式电影与人类学研究结合,探寻文化的路径。她常常在拍卖会上购买电影中使用的道具,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雕塑作品中。本次展览中她探究了巴塞尔艺术馆的建筑历史与周边环境,以科幻小说、电影布景、艺术史等为灵感,以声音、灰尘、人造的自然环境为工具,创造了层层递进的观展体验。

(Geumhyung Jeong展览现场)

Geumhyung Jeong则带来由录像、雕塑、装置、表演组成的形式丰富的展览,探索了欲望与控制、人类与机器、生命与非生命个体之间的关系。展览的核心即为其创造的机器人,作为编舞家的Geumhyung Jeong亲自参与表演,她模仿机器人匍匐在地的姿态,通过控制其移动,最终让四散在场馆中的机器人与人类的身体汇聚在一起。录像则记录了她与其创造的机器人的“舞蹈”。最终,她的动作变得如同这些无生命的机器人一样僵硬、笨拙,而机器人在表演过程中则渐渐地体现出类人的感觉。

贝耶勒基金会美术馆

贝耶勒基金会由瑞士著名藏家与艺术经销商恩斯特和希尔迪·贝耶勒(Ernst and Hildy Beyeler)夫妇创立。1970年,正是Ernst Beyeler与另两位画廊主Trudi Bruckner和Balz Hilt联合创办了巴塞尔艺术展。

贝耶勒夫妇拥有庞大的现当代艺术收藏,价值据称达18.5亿瑞士法郎。1997年,由伦佐·皮亚诺设计的美术馆落成,其坐落于巴塞尔附近的一座英式公园,被古树、池塘和田野环绕,通透的建筑设计让足够的自然光线溢满美术馆空间,也让这里成为展示艺术品的最佳场所之一。

(美术馆外的田野风光)

在2019年巴塞尔艺术展期间,贝耶勒基金会美术馆有三场展览同期展出,分别呈现了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早期绘画、艺术家鲁道夫·斯汀格尔(Rudolf Stingel)个展、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展览。

6月16日,贝耶勒基金会美术馆刚刚结束了毕加索早期作品展,该展览是对毕加索在1901-1906年期间作品的一次最大规模回顾。毕加索早年风格多变,这一时期恰逢他从“蓝色时期”向“玫瑰时期”过渡,其中一些画作更是显现了艺术家创造立体主义的影子。该展览全面体现了这一时期内艺术家的充沛活力和能量,对毕加索研究有重要意义。

另两个展览则将延续至今年秋天。其中,总是在探索非传统绘画的意大利画家鲁道夫·斯汀格尔带来了自1980年代以来的多件作品。他的绘画以概念艺术和自我映射著称,通过简单的色彩和纹理,凸显其在绘画材质上的探索。另一方面,斯汀格尔的绘画强调与展览空间的互动。本次展览,艺术家带来多件首次展出的新作品,同时也为贝耶勒基金会的策展空间单独定制了作品。

(Rudolf Stingel展览现场)

此外,法国艺术家路易斯·布尔乔亚的作品系列《失眠症绘画》也在展出中。这一系列作品绘制于1994-1995年,是艺术家晚年长夜难眠时完成的作品。作品以弯折的线条、植物、树木和建筑等意象构建,充满回忆、思绪以及对失眠症的尝试性接纳。

Vitra设计博物馆

莱茵河畔的Vitra设计博物馆位于德、法、瑞三国边境交界处德国一侧,从巴塞尔乘轨道交通不久便可抵达。这座博物馆靠近瑞士家具品牌Vitra的工业园区,其常驻展品也以家具和室内设计为主。而最让这座博物馆出名的,则是由全球建筑大师设计的博物馆主体和周边功能性建筑。

博物馆主体建筑由美国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完成,他的其它作品包括位于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美术馆、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等。在Vitra设计博物馆的构造上,建筑师延续其一贯风格,将变化诡谲的几何形体毫无遮掩地展示出来,一眼即惊艳。

(Frank Gehry操刀的Vitra设计博物馆)

在主体建筑周围的广阔草坪空间,Vitra设计博物馆邀请了多位获得过普利兹克奖的全球建筑大师完成设计。

园区会议中心是一座融入环境的裸色混凝土庭院,由安藤忠雄设计,简洁的外部设计之中,凝聚了建筑师对建筑内部空间景观、光照、动线的巧思。

园区的新生产车间由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设计。这是他们受Vitra邀请,首次完成的工业设施设计。整体建筑呈圆形,以他们标志性的轻盈、通透设计,试图打破工业设施天然的厚重沉闷感。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了工业园区的消防站。这位建筑师与中国结缘颇深,广州大剧院、南京青奥中心、北京望京SOHO等建筑设计均由她完成。在Vitra消防站的设计中,扎哈·哈迪德体现了她早期风格锐利、未来雕塑般的功能性建筑设计理念,与其中后期浑然天成的柔和曲线建筑构成鲜明对比。

目前,Vitra设计博物馆正举办2018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Balkrishna Doshi)的大型回顾展览。现年92岁的多西师从柯布西耶,1954年返回印度后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印度当代建筑的“生活感”。2017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曾为他举办一场大型回顾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