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民族跨越发展的中国样板

2019-07-05 13:02:38 光明日报

少小民族跨越发展的中国样板

——云南基诺族实现整族脱贫纪实

光明日报记者任维东

  基诺族,是生活在边疆深山里的一个“直过民族”,是云南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们只有几千人,还在滇南边陲基诺山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狩猎,刀耕火种,氏族部落由长老管理,穿的是树皮衣,住的是茅草屋,食物与财产实行平均分配,没有文字,靠刻木记事。

  通过民族学者的调查识别,1979年6月6日,国务院正式将基诺族认定为中国第56个民族。从此,基诺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如今他们已经实现整族脱贫,正奋进在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新征程中。

  绿色经济助力脱贫

  6月1日一早,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城区出发,记者与国内基诺族研究著名学者郑晓云一道,乘车赶往基诺山,走进亚诺寨。

  亚诺村民小组位于基诺山乡东南部,距乡政府15公里,全村海拔在1200米以上,其龙帕古茶山,是当地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其中树龄100至800年左右的古茶树2500亩。龙帕茶山海拔高达1700米,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这为茶叶的自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亚诺寨长期做调查研究的郑晓云,轻车熟路,打着招呼走进了他的定点联系户切微家。这是一座建于10多年前的小洋楼,楼下停放着切微家的两辆汽车。切微今年36岁,脸庞黑黝黝的。2006年,她从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回乡创业,从事普洱茶的加工、销售。如今,她家里的生活条件已经完全现代化了,过上了和城里一样的生活。

  穿过寨子,一辆辆小汽车、两三层高的小洋楼随处可见,这里家家都在做茶生意。切微说,基诺山古称攸乐山,为云南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首。亚诺寨的古茶园,是基诺人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所以,亚诺寨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采摘、加工和销售普洱茶。

  “今年天太干,清明节后一个月没下雨,茶叶减产严重。”切微边采摘着古茶树新发出的芽头边说。她家大约有40亩茶地,茶树大大小小有2000棵。去年,切微一家靠卖古茶树制作的普洱茶,挣了30多万元,今年因为减产,卖茶的收入预计会少,好在还有往年储存的老普洱茶,生活不会有太大影响。

  “你看,这是婴儿时的你。”郑晓云拿出手机,把自己30多年前拍摄的亚诺寨和切微幼年的黑白照片展示给大家看。

  1983年10月,为了研究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刚从云南大学毕业的郑晓云背起行李,来到基诺山。在随后的五六年中,他走遍了基诺山区的40多个村子。当时绝大多数的村子都没有通公路,有的边远村子需要走两三天才能到。那时的茶叶卖不出钱,大多数村子都是木板茅草顶房,没有通电,出行靠双脚。

  白天忙完调查,晚上郑晓云坐在切微的外公、老村长布鲁周家木楼的阳台上,看着满天的星斗时,郑晓云心中充满了疑惑:“什么是基诺族的现代化?未来20年、30年,基诺山区能够公路通达、都有电灯、老百姓都能够住上和城里一样的砖瓦房?能够看上电视?能够过上和城里一样的生活?”

  多年来,在云南省大力发展茶产业、通过普洱茶帮助山地民族脱贫致富的政策引导下,亚诺寨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的茶树资源优势,通过多种渠道与外地客商搭建了合作桥梁,引进外来多家茶商,还正式挂牌成立两家“亚诺古茶树合作社”,在普洱茶界知名的云南“斗记”普洱茶公司也在亚诺寨设立了初制所。2018年年底,全村有130户410人,实现经济总收入599.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53元,走出了一条农村经济“一村一品”发展和稳步增收的路子。

  基诺族乡乡长李柏忠告诉记者,作为全国唯一的基诺族民族乡,近些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云南省委、省政府实施西双版纳州“两山”扶贫攻坚机遇,充分发挥优良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发展普洱茶、橡胶、砂仁等绿色产业,全面改善基诺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精准扶贫脱贫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基诺山乡7个村委会46个自然村,有3868户14300人;全乡经济总收入25522.94万元,是1978年的263.7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1757元,比2013年的8558元增长了37.38%,是1978年的110倍。

  巨变发生的背后

  巴坡寨是基诺山基诺族乡巴亚村民委员会的一个基诺族村民小组,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

  在1997年,巴坡寨的人均收入只有620元,只有少数几户住上了瓦房。如今,巴坡寨人,家家住的都是保持了干栏式建筑特色的小楼,私家小汽车已很普遍。

  旅游业在这里发展如火如荼。2005年5月,乡里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以“攸乐·攸乐”为主题的传统歌舞实景演艺,完善景区内基础设施,构建了“景区—山寨—博物馆—民族风情园”同步四点一线的旅游专线,吸引不少国内外游客。乡村旅游解决了巴坡村75人、全乡180余人就业,有26户农户在景区摆摊设点50余个,主要销售工艺品、民族服饰等基诺民族文化产品,实现户均年增收两万余元。旅游业的发展壮大,还激发了巴坡人承包景区工程项目、自办茶叶加工作坊、经营住宿餐饮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宽了村民脱贫致富的路径。2018年巴坡寨实现人均纯收入13300元,高于全乡人均收入水平。

  这样一个人口少小民族、直过民族,产生如此巨变绝非偶然。

  1999年11月,国家民委和国务院扶贫办有关领导到基诺山乡调研,将基诺山乡列为扶贫综合开发示范乡。2000年4月,云南省政府在景洪召开现场办公会,确定对基诺山进行整体扶持,列入当地“两山”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同时,基诺山又被国家民委列为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扶贫综合开发试点。一场力度空前的扶贫攻坚战在基诺山乡打响。2005年,国家民委等五部委又制定出台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再次将基诺族列入扶持规划。2013年,云南省重点实施“3121”工程,又把基诺山乡作为示范点重点帮扶的乡镇。终于,基诺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山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郑晓云教授在基诺山坚持跟踪调查研究了37年之久。在他看来,基诺族和基诺山区在过去40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总结起来最重要的就是党和国家的关心,社会各界的扶持帮助。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发展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基诺山的辉煌成就都凝聚着来自各级党委政府和外部社会的大力支持。没有这些支持,是没有今天基诺山区的发展成就的。

  当记者问到,为何这些年基诺族大学生、作家、各级领导干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层出不穷时,郑晓云教授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基诺族几代人。基诺族人民热爱教育事业,学生勤奋好学是远近闻名的。1985年,我在景洪市第二中学做调查时发现,当时的几个初中班级中,基诺族学生的成绩都名列前茅。从1965年开办第一所学校,到80年代不仅普及了小学及初中教育,而且有了本民族的大学生,到1991年已有了基诺族大学毕业生36人,这都是历史性的进步。基诺族中成长起来一批批优秀人才,他们的带动对这个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多年来,基诺族乡全面营造“教育为本、教育优先”的教育氛围。比如,出台“升考奖优办法”,鼓励基诺学子努力学习,绝不让一个学子掉队,2014至2017年共发放24.64万元的升学奖学金,受益204人。仅2018年,全乡就投入教育补助210.08万元,在教育基础投入方面,正在兴建基诺乡中心小学环形塑胶田径场,总投资300余万元。

  在长期研究基诺族发展的专家学者们看来,科学技术的推广也是基诺山巨变的重要原因。基诺山区近几十年来,经济所以能发展较快,不论是砂仁、橡胶种植,还是茶叶加工的提升改造等,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对群众的技能培训。

  此外,基诺族被认定为一个民族之后,从中央到地方,从云南省到西双版纳州,各级政府部门还高度重视基诺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认定了基诺族的传统节日特懋克,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中国基诺族博物馆,使其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基诺族的民族歌舞、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也都获得了传承,认定了一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项目,在政府支持下进行传承保护。还有一批专家学者在长期从事基诺族的研究工作。

  以巴坡寨为例,2009年被列为人口较少民族示范村,云南省民委和州、市民宗局投入100万元,兴建文化室、篮球场、垃圾池以及村内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2012年,云南省民委又投入70万元,打造提升基诺族特色村寨。201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诺大鼓舞”传习所在巴坡村正式成立,还培养了一个国家级基诺大鼓舞非遗传承人。

  2017年,巴坡寨获批“最美乡村农村新业态示范建设项目”,得到投资约400万元,用于村寨大门、村内绿化美化、公厕、文化长廊、商业亭、旅游标识系统等项目建设。

  基诺族整族脱贫的思考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9年被认定为中国第56个民族以来,基诺山、基诺族所展现的历史性跨越与惊人进步,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给世人以诸多启迪与思考。

  它再次以铁的事实证明,唯有中国共产党、唯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基诺族乡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长期研究基诺族的著名学者、云南大学尹绍亭教授说:“基诺族40年的巨变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正确英明;巨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巨变是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文明整体性进步的象征;巨变也证明了中华文明是一个充满多样性、包容性、进取性的博大精深的文明。”

  就在6月2日下午,为了探讨未来怎样走好脱贫之后的路,基诺族乡党委、乡政府联合西双版纳州社科联,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召开了“基诺族确认40周年暨整族脱贫”研讨会。

  郑晓云教授说:“基诺族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过去40年的发展也并不是平坦的,甚至是波澜起伏的。我认为要进一步促进基诺山区的绿色经济发展,以绿色经济为主轴,全面提升基诺山区的发展质量。”

  “基诺山今后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发展,才能走向更大的辉煌。”曾经倡导创办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和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的尹绍亭教授对巴坡寨文化旅游现状进行了剖析,他犀利地指出:“巴坡旅游村仍需在思想开放和观念转变、生态环境修复建设、文化深度发掘展示、民居建筑特色凸显等方面下大功夫,促大变化。”

  西双版纳州社科联主席游启道说,基诺民族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继续保护和弘扬基诺族的传统文化,让民族文化成为基诺族和世界沟通的桥梁、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资源,依然任重道远。

  6月6日,基诺族乡年轻的党委书记王超通过微信朋友圈,表达了基诺山人的心声:“四十年来,基诺族有了自己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到出行很通畅、就医有保障,村寨里走出一批批大学生;茶叶、砂仁成了村民致富的商品;生活在绿水青山中的基诺族,讲述着一个个变化的故事,发展的故事,跨越的故事。基诺族正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5日 01版)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