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尼日利亚农业部常务秘书乌马尔: 尼日利亚要打破“石油诅咒”,成为世界食品生产基地之一

2019-08-13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青亭

说到“石油诅咒”对农业的伤害,尼日利亚恐怕是最好的例子。

在独立之初,尼日利亚的可可、棉花、花生等许多农产品在世界上曾居领先地位。但自从1956年壳牌公司在尼日利亚发现了石油之后,尼日利亚经济重心就开始转向石油,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而尼日利亚农业却迅速萎缩,产量大幅下降。

如今,尼日利亚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85%、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来源于石油行业。其他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粮食不能自给,基础设施落后。1992年,尼日利亚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低收入国家。

怎样才能摆脱“石油诅咒”,重振尼日利亚农业?尼日利亚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常务秘书穆罕默德·贝洛·乌马尔(Mohammed Bello Umar)8月8日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近年来,尼日利亚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正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作物产量有所回升。

2017年4月,尼日利亚发布了《2017-2020经济复苏与增长计划》(ERGP),对近中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规划。该计划提出,要努力实现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加大对农业投资,争取在2018年实现大米自给自足,2019/2020财年实现小麦自给自足。今年4月,尼日利亚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部长奥格贝在出席活动时说,该国90%的大米消费来自当地。

乌马尔指出,实际上,尼日利亚完全有潜力可以重振农业,该国不仅拥有大量的耕地、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具有适合全年生产的气候条件。他强调,凭借这些自然和人力条件,尼日利亚非常有希望成为世界食品生产基地之一。

谈到中国向非洲提供的农业支持,乌马尔表示,中国和尼日利亚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两国已经在世界粮农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一项南南合作,在农业领域有丰硕的合作成果。他表示,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期待中国进一步帮助尼日利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农业援助项目向尼日利亚进行技术转移。

尼农业受到“石油诅咒”

《21世纪》:自1956年发现石油以来,尼日利亚的农业持续下降。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现任政府期望农业在国家增长中发挥什么作用?

乌马尔:在1956年发现石油之初,农业增长并没有真正地放缓。农业是尼日利亚经济的支柱,在1960-1970年期间占到GDP的60%左右。我们的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可可、油棕、橡胶、棉花、皮革等,这些产品主要用于出口,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这些地区,农业在基础设施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农业占到我国出口的70%,可以满足国内95%的粮食需求。此外,农业雇用的劳动力占到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二,为约90%的农村人口提供生计。

然而,随着石油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繁荣时期,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出口也更多地依赖石油,这使得我国经济单一地依赖石油,造成了农业的突然下滑。从以农业为主到主要依赖石油作为外汇收入来源的转变,对农业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农业对GDP的贡献在1970年代下降到48%。在1980年代,农业对GDP的贡献平均约为20%,而在2000-2018年期间为38%。

另一造成农业对GDP贡献下降的因素是缺乏农业投入(种子、幼苗、化肥、农用化学品),加工和储存设施不足以及对农民发放的信贷匮乏。

这迫使历届政府启动相关政策和计划,以扭转农业下降趋势。当前,布哈里政府也做出了努力,发布了农业促进政策和经济复苏增长计划(ERGP),该计划将推动并促进农业发展,让尼日利亚成为全球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其他值得称赞的举措和计划还有,通过尼日利亚农业部与尼日利亚中央银行的合作,尼日利亚启动了锚定借款人计划(ABP)和农业贷款风险分担系统(NIRSAL),这促进了水稻、玉米、高粱等主要作物产量在可持续基础上的大幅提升。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用于进口食品的花销,尤其是大米、鱼、牛奶、糖和小麦,已经大幅削减,在过去34个月内节省了大约210亿美元。

《21世纪》:根据尼日利亚农业转型议程(ATA),尼日利亚正在推动从自给农业向商业农业的转变。到目前为止进展如何?还需要解决哪些挑战?

乌马尔:确实,农业转型议程(ATA)重新点燃了人们将农业视为商业而不是维持自给农业发展项目的意识。ATA为重新吸引主要利益相关方参与尼日利亚农业搭建了一个平台,将农业重点转向了如何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商业经济。同样,现在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通过生产、加工、储存和营销活动提升农业大宗产品的附加值上,旨在增加农业价值链上的农民和主要参与者的收入。我们已经看到,务农人口稳步增加,大米、玉米、木薯和高粱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也在增加。

中尼农业合作有巨大潜力

《21世纪》:根据非洲开发银行总裁阿金武米·阿德希纳(Akinwumi Adesina)的说法,尼日利亚必须要成为一个粮食和农业大国。你对此怎么看?尼日利亚可以利用哪些优势来促进农业商业化的发展?

乌马尔:事实上,说尼日利亚必须是一个农业强国,这低估了尼日利亚的实力。这是因为尼日利亚就没有进口食品的理由,因为对我们来说,自己生产是更具比较优势的。我国拥有丰富的耕地,约314万公顷可灌溉土地,有利的气候条件让我们全年都可以种植各种作物。此外,我们还有大量的从事农业的劳动力。鉴于所有这些潜力,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利用好人力和自然资源,使我国成为全球食品中心之一。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中国和尼日利亚开展农业合作的潜力?能否列举一些两国正在进行的农业项目?中国是否也可以从与尼日利亚的农业合作中受益?

乌马尔:中国和尼日利亚在农业合作方面存在很大潜力。多年来,两国开展了很多合作。中国、尼日利亚和粮农组织有一个南南合作三方协议。在协议框架下,2003-2007年为第一阶段,2009-2015年为第二阶段。该计划是在国家粮食安全计划下实施的,以支持农业转型议程(ATA)。该计划涉及的内容包括:中国向尼日利亚派遣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帮助尼日利亚确定、设计和实施各种农业相关活动,如水控制和管理、蜂业、园艺、蔬菜生产、渔业生产、作物集约化农产品加工、畜牧生产以及简单的农场设备和工具制造。最近,为了巩固两国农业合作的成果,这个双边协议得到了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支持,该行将对为大规模优质大米加工机和优质木薯加工设备提供信贷服务。

《21世纪》: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要同非洲一道制定并实施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规划和行动计划,实施50个农业援助项目,向非洲派遣500名高级农业专家,培养青年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在这些计划中,哪些内容让尼日利亚最感兴趣?

乌马尔: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是一个受欢迎的进展,将促进和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双边和经贸关系。对我们来说,我们更关注在同中国的合作中通过工业机械化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如使用现代拖拉机、农场设备、大规模加工设施等。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加工活动的劳动力成本高,并且工作繁琐。此外,对于那50个农业援助项目,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知识和技术转移来提升我们的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