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平安集团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3万亿险资如何既“避雷”又获取稳健回报?

2019-08-30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植

对话资管30人

2019年上半年,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5%,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5%,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

“能取得这样的收益率,不容易。”中国平安集团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正遭遇过去20年以来从未遇到的结构性风险与周期性风险叠加冲击,导致各类别资产价格波动性骤增,甚至出现不少爆雷事件。

陈德贤。资料图

陈德贤透露,所幸的是,过去2-3年平安保险资金已提前收紧风险偏好,同时加强逆周期投资,成功避开一系列爆雷事件的冲击。

不过,如何确保平安逾2.96万亿元保险资金在持续“避雷”同时获取稳健的回报,对他而言依然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在陈德贤看来,持续优化大类资产结构、提升发掘优质资产以及深度研究提前预判的能力,延续逆周期投资并获取良好稳定的NII(净收益收入)回报,是平安险资得以在市场剧烈波动中保持平稳发展的最大保障。

“我们发现,NII收入能起到较强的资产安全垫效应。”陈德贤说,2006年至今,平安险资NII按金额算,平均每年增长22%。

“更重要的是,全球经济领先指标存在着三年一个周期的规律,这一轮周期于2018年1月开启,目前已进入中间拐点阶段。这意味着随着国内货币环境相对宽松,信贷需求出现企稳,中国经济可能很快迈入新的企稳反弹周期,为平安险资获取新的优质资产与优化资产结构获取NII回报创造有利条件。”他强调。

如何“避雷”?

《21世纪》:2019年以来众多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性明显加大,尤其是信用债等踩雷事件不断,对此平安保险资金在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方面做了哪些调整?

陈德贤:今年以来全球很多资产类别波动性都很大,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结构性风险与周期性问题的叠加影响,所谓结构性风险,主要包括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口红利转变、全球债务问题、金融监管趋严,以及民粹主义等方面。某种意义而言,这些问题在过去20-30年不曾存在,但在未来5-10年会逐步显现出压力。用一句通俗的话理解,就是过去20年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财富创造与积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可能是财富再分配。

在2-3年前,我们已开始为此做出调整,比如将资产风险偏好逐步收紧,截至目前,我们没有遭遇到大型债券违约损失,持有的公司债风险敞口规模也相对较小,比如公司债投资占比仅4.1%,信用债投资则以高信用等级配置为主,94%以上属于AA评级。

过去2-3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加强逆周期投资,其中包括优化资产结构,侧重获取良好稳定的NII(净收益收入)等。

比如在利率债方面,我们拉长了投资久期,目前平安险资的资产组合里,逾7500亿资金配置15年期以上的债券,目前这些债券的利率比2016年略高,比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16年是2.6%,现在差不多在3%左右,加上国债免税的政策,因此对险资而言有相当高的配置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大配置超长期国债,我们的资产与负债的缺口随之下滑,数年前我们这个缺口差不多有8年,现在差不多到了5.9年左右。

此外,我们还斥资约1000亿元配置了优先股,年化收益率差不多在4.9%,但加上股息免税政策,免税后收益率可能达到6.6%;与此同时,我们还关注永续债的投资,按照财政部的规定,持有的永续债属于权益类工具,只要持有满一年股息可以免征所得税,比如此前中行永续债票面利率为4.5%,但持有一年免税后的实际利率可以达到6%左右,这些资产都能很好地提振险资在固定收益类投资方面的稳健回报率。

《21世纪》: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性加大,平安险资在权益类投资方面围绕股市结构变化,以及新会计准则IFRS9实施等因素,做了哪些调整?

陈德贤:对于权益类投资,中国平安的投资策略调整不大,仍聚焦高分红、低估值、股权结构相对分散、经营稳健、盈利能力强且稳定、管理团队执行力较高的大盘蓝筹股进行投资。

我们也注意到,近期资本市场在关注我们近期举牌了华夏幸福、汇丰银行与中国金茂等股票。事实上,我们不是以收购者的姿态进去的,而是侧重通过集中投资、长期投资、提升净投资收益率以获得相对稳健的财务回报。比如我们通过与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沟通,可以考虑按权益法入账,那么在持有期内,收益主要来自上市公司的盈利,不受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影响。

此外,我们也在考虑通过MOM、FOF等形式选择第三方优秀基金管理人,委托外部力量提升险资投资收益。

至于新会计准则IFRS9实施对保险资金投资策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权益类资产配置过程的波动率控制方面。因为在新准则下,大部分权益类资产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当年险资投资的利润表,因此保险公司一方面要平衡好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对财务精算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控制权益类资产质量,这也是我们持续青睐高分红、低估值大盘蓝筹股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何加大房地产投资?

《21世纪》:尽管房地产市场面临持续调控,今年以来平安似乎在不动产投资领域动作频频,除了举牌华夏幸福与中国金茂,还先后参与多个不动产项目投资,加大房地产方面投资,也是平安加强逆周期投资的一个重要举措?

陈德贤:中国平安投资地产股,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量:一是看好地产上市公司未来长期发展潜力,以获得稳定的股息分红;二是不动产符合保险资金对长期、稳定、健康投资回报的要求,其兼具价值与成长属性的特点比较契合险资的配置需求;三是平安可以与这些地产公司合作开展长租公寓、健康养老等业务。

对地产股举牌投资方面,我们会优先看企业财务状况,财务若不行,我们投进去肯定很危险;其次会评估这些地产企业的战略发展脉络,评估其产业经营状况与团队执行力度,最后与他们谈判,能否形成保障我们稳健收益的条款。事实上,这些谈判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包括彼此熟悉互信与相互寻找合作点。

至于不动产项目投资,我们不会做短期炒作买卖,而是站在一个相对长期的角度看待其投资价值。我们目前侧重聚焦一些新型的不动产项目,比如与民生相关的长租公寓、康养不动产、综合性商业地产等。不过,在综合性商业地产方面会关注但未必会投资太多,毕竟单个项目投资额可能要100-200亿元,在全国投资8个项目就要耗资约1000亿元。

未来,我们还会关注与上述不动产项目相关联的基建、轻轨、城际交通、公路等项目投资机会。目前,平安此前投资的商住楼租金年化回报率达到6.8%,符合险资投资的收益预期。

《21世纪》:以往保险资金通过大量持有非标资产博取高回报,如今随着非标类资产遭遇从严金融监管而大量压缩,以及经济环境变化导致非标资产风险增加,平安将如何应对?

陈德贤:截至2019年6月30日,平安债权计划及债权型理财产品投资规模为4458.09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15.1%,目前这些债券计划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5.8%-6%之间,上半年新增的非标类资产收益率也达到6.1%。我们仍然会关注这类资产的投资机会。

不过,当前非标类资产投资的最大挑战,是找优质资产相当难,我们正通过平安集团、平安银行、平安信托、平安证券等渠道找到相对稳健的资产。所幸的是,当前平安险资所持的债权计划及债权型理财产品未出现一单违约,整体风险相对可控。

这背后,是我们坚持选择高信用评级的非标类资产进行投资。比如平安所持有的债权计划和信托计划里,外部信用评级达到AAA的占比约98%,剩余的2%也有AA+,绝大部分项目都有担保或足额资产抵押。就行业及地域分布而言,平安集团内部也在主动规避高风险行业和区域,除了分散投资非银金融、不动产、高速公路等稳健增长性行业,投资区域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和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