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报考人数增加近一成,香港学生来内地读大学热度上升

2019-09-10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洁,李雨珊

图/甘俊摄

对于他在香港的不少朋友来说,黎洋(化名)的选择有点“奇葩”。

他参与了香港中学文凭试(俗称“香港高考”)且分数挺高,可以选择香港理工大学一个不错的专业就读。但是,他最终放弃了香港的升学机会,今年前往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年级。

“我很喜欢内地综合性较强的学校,可选各类别专业。而且很多高校环境十分优美,符合我对大学环境的想象。最后我考虑到地理位置的原因,选择了中山大学。”黎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和黎洋做出同样选择的香港学生不少。根据中国教育留学交流(香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通过各途径报考内地高校的香港中学毕业生有10433人。其中,今年通过“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计划”报读内地高校的人数同比上升近一成。

四种主要途径上内地大学

黎洋是今年中山大学的“新鲜人”,读书成绩一向很好的他,选择来内地读中山大学,一开始并未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家人一开始不是特别理解我的想法,因为当时以我的文凭试分数是可以选择香港理工大学一个还不错的专业。父母觉得我放弃了未免有点可惜,浪费了前面一直以来的努力,因为如果要考取中山大学,我需要参加独立招生考试。后来跟父母讨论了一番以后,他们决定还是尊重我的选择。”他表示。

和黎洋一样,想前往内地念书,但一开始受到家人反对的还有徐子豪(化名)。

“家里人起初不同意,毕竟他们觉得在香港读书会更有竞争力,后来我跟他们一起讨论了几次后,他们便同意了我的决定。”

目前,徐子豪已经在暨南大学读书5年,从本科生一直读到研究生。谈到为何愿意选择来内地就读,他提出“打破舒适圈”的想法。

“中六(高三)开始已经有回内地读书的打算,是因为当时的我觉得香港地方有点小,希望能够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子去接触新鲜的人、事和文化。因此我选择了就近去内地读书,希望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地区的人,拓宽自己的社交网络和人脉,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徐子豪说。

如何到内地求学?他表示主要的途径有几种:第一种是用香港的文凭试来申请内地的学校(免试招生计划);第二种途径是考全国联考(港澳台胞),分数由各个录取学校自己来定,越好的学校分数越高;第三种途径是通过学校校长推荐和在校高中成绩。

“一般附上香港名校校长签名的推荐信,基本上就能推荐到内地一些很好的高校,以高中成绩录取,校长推荐则作为入学依据。前提是中学的实力要高,在香港一般办学历史就约等于学校实力了。”徐子豪表示。

除了这三种途径之外,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会有单独针对港澳台学生的招生考试,黎洋参加的就是这一种。

“在内地的大学中,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都有独立招生计划。中大这个考试个人觉得难度不算特别高,所有专业考同一份试卷,但我需要独立准备语数英三科,需要买历届试题与相关教科书,这些资料在内地书店就找到,题纲与港澳台联招相若。”徐子豪说。

据黎洋和徐子豪介绍,如果希望考入内地的好大学,香港学生的综合门槛不低。以免试招生计划为例,内地的五大高校(清北复交浙)的招生名额少,竞争大,要考上的难度与香港排名前五的学校(港大、港科技、港中文、港理工、城大)相当。而内地一些985学校,比如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门槛与香港的浸会大学、岭南大学、教育大学等相当。

“总体来说,要考上与港校实力相当的内地高校还是需要不懈的努力,要考上顶尖的985大学则难度很大。但内地院校范围广、选择多、发展空间大、总体实力强。同样的分数,香港学生可以有更加多元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水平来对应不同层级学校的要求,一般同一层级都会有不同地区、不同优势专业的学校可选。”黎洋表示。

愿意留在内地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香港学生来内地读大学,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不过他们都通过自己的方法克服了。

徐子豪表示,一开始自己的普通话不太理想,所以和同学的沟通交流有一些问题,而且上课也会落后。“后来通过篮球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跟他们多听多说就改善许多,课程上我自己更加用功,就可以赶上进度了。”

黎洋也提到这一问题。有时候会和来自北方的朋友聊天,总会有听不清楚的情况,这个时候会礼貌的请对方再复述一遍,或者虚心请问一些不认识的词语和自己不认识的网络用语,他们会耐心解释,自己也会不断地接触网络热点,久而久之便可以流畅地与五湖四海的同学沟通了。

除了语言关之外,还存在别的挑战。

比如在暨南大学念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的香港学生李玲(化名)认为,由于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想法不一定相同。“有些同学会在小组作业分组时问我们是来自哪里的,或者是根据我们的口音辨别我们的身份,不过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

在内地念书,其实很大的扩充了香港学生们的“朋友圈”。

徐子豪认为,尽管一开始需要适应,但是暨南大学是一个港澳台侨生和内地学生汇聚、融合的地方,他在这里认识到很多来自不同地方、天南地北的朋友,扩宽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也能够接触到、了解到内地不同的文化风情习俗。

“大家有学业上的问题都会相互交流,小组作业也经常一起完成。通过运动和社团活动,也可以认识很多朋友,总体来说还是挺愉快的。”徐子豪说。

黎洋则表示,已经认识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他们很友好,也愿意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大家相处融洽。

同时,他们对内地大学的教学质量全都“点赞”。徐子豪表示,内地大学的教学质量很不错,授课的老师挺负责。李玲也表示,内地教学质量挺好的。

除了扩大“朋友圈”,很多来内地上学的香港学生,对未来的设想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们大多都愿意留在内地工作。

“在内地读书,其实对我有不同方面的帮助。比如,之前我去找一些在内地发展的香港贸易公司实习。他们会对我在内地实习的经历很感兴趣,对此还给我加了分。后来有机会也在那里实习了一段时间,甚至跟着他们去了一趟广交会。”徐子豪说。

他打算毕业后在深圳工作,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有不同文化融合背景的港澳生应该会有很大的优势。

黎洋也表示,计划在内地发展,希望借助中山大学这一广阔的平台,投身于媒体、教育或文案类的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感觉在内地可以比较容易找到适合的实习或就业机会,我会优先把握好内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