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再出发 经济特区在变局中如何育新机?

2020-05-24 14:56:44 南方网

  2020年是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40年前,建立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由此开启了我国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经过40年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如何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如何以改革精神和时代担当应对风险、迎接挑战、赢得未来?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来自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特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经济学专家。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

  打造核心引擎当好大湾区建设主阵地

  在深圳工作生活了将近四十年的戴北方,见证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如今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在他看来,深圳的成功靠的是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改革创新,这是深圳特区的“根”和“魂”。

  如今,站在特区建立40周年这一新的起点,戴北方认为,深圳要继续发扬“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精神,始终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市场化与法治化同步推动、互相促进;始终坚持敢于担当、先行示范,当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始终坚持谦虚谨慎、善于学习,对标国际一流,借鉴香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面向和适应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找准坐标点、发力点,推动各项工作走在最前列。

  40周岁,深圳经济特区再次迎来发展机遇,应该如何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承担着巨大责任,同时也获得前所未有的政策扶持,将有利于推动经济、法治、文化、民生、生态环保等全方位的深化改革,打造全球标杆城市。”戴北方表示,深圳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继续高举改革创新旗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抓牢抓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切实增强核心引擎城市功能,深化深港澳合作,对标一流,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

  “‘双区驱动’,深圳再出发!”戴北方说,“双区驱动”强化了深圳在大湾区中的关键作用,深圳要坚决扛起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担当和主体责任,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

  “同时,深圳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努力在大湾区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促进深港澳更紧密合作,为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多做贡献。”戴北方补充说,深圳还应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携手其他城市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市市长郑剑戈:

  以特区之为谋汕头之变

  “汕头作为首批成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在我国实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剑戈表示,40年来汕头大力发挥侨乡、港口和商贸优势,率先运用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GDP增长95.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8倍。

  “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关键历史节点上,汕头要努力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好大变化催生的大机遇,以特区之为谋汕头之变。”郑剑戈说,面向未来,汕头将坚决扛起经济特区使命担当,把握好四大战略机遇。

  一是把握宏观政策机遇,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全面跃升。以“两新一重”建设为重点,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开发运营和城市综合功能的短板,加快打造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二是把握产业洗牌机遇,加速产业迭代更新,打造东翼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主战场。重点依托华侨试验区、高新区、临港产业区等,争取国家、省重大产业项目布局,特别是围绕构建世界级沿海重化产业带,谋划承接石化产业链重大项目,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三是把握生态治理机遇,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建设绿水青山美丽汕头。针对积弊成疴的练江流域污染,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全力攻克垃圾焚烧发电厂、印染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三大山头”,统筹推进五大专项行动严控污染源。

  四是把握深化改革机遇,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加快完成政务服务管理改革、降低综合营商成本、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改革试点任务,在全省率先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

  抓好与港澳联通融通关键一招

  “40年来,珠海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全国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凭借‘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敢为人先,率先在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大胆改革创新,在全国、全省深化改革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权科说。

  作为一名珠海人,他认为,站在新起点上,珠海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就要不断传承“特区精神”,敢于突破创新,敢想敢干。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便是:把与港澳之间的联通、融通作为关键一招。特别是用好港珠澳大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这个历史机遇。

  “珠海在地理位置上毗邻澳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路桥相连的城市。目前,珠海正由交通末稍变为交通枢纽,独特的区位优势、空间优势与生态优势相叠加,让珠海的前景有着无限可能。”苏权科说。

  苏权科提到,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珠海”被提及20次,并被赋予打造澳珠极点的重要使命。当前,珠海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通过加强政策扶持、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空间、发展新兴产业等,促进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推进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林勇:

  站在新起点上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首批四个经济特区,有三个在广东。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经济特区的带动分不开。”林勇表示,四十年来经济特区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起到了排头兵作用,而三地在改革发展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他认为,深圳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与体制创新,从一座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为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珠海开科技重奖先河,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加强,对澳合作全面深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汕头特区也探索出多个“全国率先”,实现三次飞跃,人民生活大大改善。

  展望未来,如何站在新起点深化改革开放?林勇认为,深圳应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发展的优势,建议国家给予深圳发展高新技术方面更多的支持,鼓励深圳继续敢于创新,吸收全世界发展的先进经验。

  “对于珠海,未来能否通过强化和澳门之间的连接,比如在横琴岛的建设上取得突破?横琴的产业发展能否拓展新模式?港珠澳大桥如何发挥其在经济方面的作用?”林勇抛出了一连串思考。他提到,期望珠海未来能继续强化文化教育,并进一步发展医疗、养老产业,惠及粤、港、澳三地居民,打造更有活力、更宜居的特区。

  “以往汕头的经济体量相对稍小,近年来国家给予了不少政策支持,包括打造华侨试验区等。接下来汕头可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潮汕地区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