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评论|海南自由贸易港要打造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2020-06-06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郭周明,李建军

郭周明(中国商务出版社社长、中商智库执行理事长) 李建军(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对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这个总体方案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要求而制定的。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总体方案》目标导向清晰,为我们昭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恢弘愿景,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历史经验表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过去40余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自由贸易港是一种大幅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高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制度形式,对提升产业竞争力、扩大国际贸易、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极大推进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大开局期,是中国从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阶段的重要爬坡期,具有非常特殊的历史地位。在这新一个五年规划时期,加快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不仅是“以开放促改革”实践经验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战略选择。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必将对构建改革开放新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在学习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立足本土,符合中国国情。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也必须因地制宜,立足海南区位、资源、环境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不断增强海南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是要推动旅游业提质升级。着力提升旅游消费品质,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加快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大力提升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擦亮“国际旅游岛”品牌,将海南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构建富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高水平打造以海洋旅游、健康旅游、购物旅游、文体旅游、森林生态旅游等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全省的旅游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国际知名度、美誉度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旅游产业的特色、质量和效益要全面提升。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下大力气调优结构,重点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教育文体、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产业,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显著提升国内外要素配置资源能力,打造总部经济基地,构建全球开放程度最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三是要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海南优势特色领域,借力“智慧海南”建设,以高新技术推动油气化工、低碳制造、清洁能源优化升级,瞄准世界一流标准,建设好“五大平台”“三大科技城”,培育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面向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国际技术创新之岛。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海南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持突出特色、集约集聚、差异化发展原则,引导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向园区集聚,形成“南北两极带动、东西两翼加快发展、中部山区生态保育”格局。

同时,海南还要紧跟全球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新路径,全面扩大产业对内对外开放,深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在种业、医疗、教育、旅游、电信、互联网、文化、金融、航空、海洋经济、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大开放力度,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此外,还要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旅游及消费金融、绿色金融、贸易金融、医养金融、科技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开放创新。根据自贸港内外人流、物流、资金流管理架构,建设服务于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账户体系。积极吸引国内外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金融机构在海南设立资产管理、风险管理、投资银行、直接投资等专业化子公司,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形成牌照齐全、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

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自由贸易港作为最高水平的开放形式,要在全方位、全领域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更大程度的自主权,立足海南产业和空间布局,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全域开放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支持海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一是主动适应高规格经贸规则发展趋势。海南自由贸易港必须要不断主动地紧跟、把握与响应国际经贸规则的最新演变趋势,加强对国际经贸新规则发展新方向、新议题、新内容的研判,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贸体系、相关规则不断重构的大背景下,要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制度安排,并增强自身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使海南成为我国深度参与国际经贸体系规则完善的重要力量。

二是要形成全方位高效服务体系。自由贸易港要实现国内外货物、资金、人员等高度流动,必须具备全方位的高效服务体系。从国际经验看,世界典型自由港所在国家或地区在边境管理、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服务、信息通信、运营环境方面具有国际级高水平不俗表现,这需要大量专业化的人才资源。海南自贸港建设必须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全面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让各类人才在海南各尽其用、各展其才。

三是坚持需求导向,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着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保持政策执行连续性、稳定性,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改革放活产业管理体制,切实减少微观经济领域的行政干预,扩大民营投资领域,顺应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

四是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壮大市场主体。加快自贸港建设,关键是要尽快集聚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全球生产要素和资源在海南的集聚效应。一方面要整合重组全省国有优势企业和优质资源,搭建国有控股的产业发展主体,做强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重点产业标杆企业。另一方面要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高水平中小企业集群。

五是推进专项立法为制度创新做好保障。自由贸易港建设旨在实施更大程度、更宽领域、更广范围的制度创新,法治供给直接关系着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效。国外自由港建设均遵循“先立法、后实践”的做法,通过专门立法明确自由港的法律地位和性质,以及自由港的协调与监管机构职责与权限等内容,为自由贸易港建设完备的制度框架。下一步应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专项立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持续释放自由贸易港的政策红利。

在“管得住”的基础上分步实施“放得开”的政策

从全球成熟的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验看,成功的自由贸易港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与积累才实现的。因此,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必须要把握好节奏,久久为功、循序渐进。《总体方案》中也提出,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统筹安排好开放节奏和进度,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只有统筹安排好开放节奏和进度,才能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行稳致远。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还要做好风险的防控,在确保“管得住”的基础上,分步实施“放得开”的政策。在实施重大政策之前,一定要开展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及时查堵监管漏洞,扎紧制度“篱笆”,实现精准管理和有效管理。

《总体方案》明确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设计和分步骤分阶段安排,既是“路线图”,也是“施工图”。要紧紧围绕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等目标,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不断推动《总体方案》部署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地实施、产生实效。

在国际经济面临更多可以预见和不可以预见挑战的当代世界,中国坚定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以开放促发展、以深度开放促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决心。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还承担着“国之所需”的时代使命。海南应该不负使命,不断创新探索,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发挥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