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社论丨应重视农民工职业培训以适应后工业经济时代

2021-01-16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麦肯锡日前发布的一项报告提醒称,中国30多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了一支以适应工业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的劳动力队伍,但是,目前和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推动中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使之能够适应后工业经济时代对创新和数字化的需求。

从宏观上看,中国已经提出到2050年人均GDP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70%,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人均GDP和工资需要分别保持4.7%和4.9%的年均增长率,长期保持如此高的增长率意味着需要全面的可持续的提升劳动效率,这种提升必须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以及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但是,中国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属于粗放式发展阶段的产物,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好准备。

从人才需求结构上看,根据麦肯锡的分析,未来10年里,中国前沿创新者的需求可能增长46%,熟练专业人才增长28%,一线服务人员增长23%,与此同时,制造业工人则减少27%,建筑和农业劳动者减少28%。增减之间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大调整,这既要积极培养创新人才和熟练专业人才,同时又要对未来就业岗位大缩减部门的就业者进行新的技能培训,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自动化的影响对未来职业冲击很大,麦肯锡认为,到2030年,多达2.2亿中国劳动者(占劳动力队伍的30%)可能因自动化技术的影响而变更职业。考虑到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中受自动化技术影响的比例高达22%~40%,而这一群体的技能水平通常较低,获得技能发展的资源和渠道较为有限。因此,中国或将需要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多支持。

从劳动力供给看,一方面中国老龄化程度会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数为2.91亿人。随着中国城镇化的继续推进,农民工规模或将在2030年达到3.31亿人。按照目前的户籍制度和劳动力管理方式,大量农民工仍未享受到与城市相当的医疗和教育福利,也少有机会参加高质量的培训项目。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出现了,中国首先必须推动教育和技能发展体系的转型。麦肯锡认为需要关注三个方面,首先,学习者不应只限于学龄人群,应把中国的成年劳动者纳入其中(所有人),相当于学习者范围扩大三倍。第二,学习内容或可不只限于基础知识,应广泛覆盖各种技能(所有内容)。到2030年,对高认知技能、社会和情感沟通技能、技术技能的总需求将新增2360亿工时,平均到每个劳动者约为40天。第三,教育和技能发展应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树立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所有地方),让所有的劳动者每年都参加各种形式的再培训。即要实现三个“所有”。这对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提出了全面的挑战。

把中国所有成年劳动者纳入到终身学习和教育培训中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高端服务业、技术性企业都有能力投资建立自己的培训体系,农民工群体则是职业培训的“无人地带”,他们是关键。

首先,对于存量的农民工而言,其原籍除了提供基础义务教育外,并不会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而在工作地,因为不属于本地居民也缺少这种福利。对于工厂企业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劳动力创造短期价值,长时间的加班也使得员工没有学习的时间。同样,农民工较低的收入以及低技能,让他们很难负担职业培训的费用。这些劳动力大部分会过早地离开劳动力市场而早早归乡,使得中国老龄化状态下加剧劳动力供给紧张。

对于未来新增的农民工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农村教育质量相对较差,高中升学率很低,应该大幅提高高中升学率,甚至可以普及高中教育。与此同时,推广职业应用技术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强化与产业之间的联系,加快发展具备行业经验的职业教育者,甚至可以聘请大量境外教师。

后工业经济时代正在来临,数字化已成趋势,如果不能及时培训农民工群体以适应时代需求,不仅会拖累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还会造成人才结构性短缺与失业率上升的错配问题,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因此,有必要尽快进行顶层设计,未雨绸缪,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