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地评线】南财快评:回忆我所经历科尔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的传播及思考

2021-10-19 20:48:07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姚树洁

北京时间10月19日早上,著名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奈(János Kornai)教授去世,享年94岁。噩耗传来,在国内外经济学界引起很大震动。我的第一反应是:“如果诺贝尔奖评选没有歧视,他早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许成钢教授在《比较》2016年第4期发表的文章《我的导师科尔奈》一文中提到,他在哈佛大学另外一位导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多次提名科尔奈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钱颖一教授认为“科尔奈的思想和研究深刻地改变了全球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尤其是从根本上影响了一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者。”

我草根出身,1978年考上大学,在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现海南大学)攻读植物保护专业,后来因为对经济学产生强烈兴趣,转读农业经济学,毕业以后留校任教。1985年考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院,我接受了三年半的西方经济学教育,可是硕士和博士论文都专注研究中国的粮食生产问题,那是因为我从小的人生经历的缘故。我是典型的“东西方结合”的研究思路,但是很少接触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系统性理论。直到1989年,作为博士后研究员,进入牛津大学参加唐纳德-黑伊(张维迎教授的博士导师)研究团队,开始接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董辅礽教授(已故)、吴敬琏教授、美国加州大学的巴利-诺顿教授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波兰裔斯坦特利斯-格木尔卡教授,才能够系统地了解科尔奈的理论和国有企业改革。

科尔奈教授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有许多语言版本,包括中文版本。他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软约束”理论及相关学术观点得到东西方经济学者的广泛认可和应用。例如,国有企业同时肩负着获取商业利润和满足政府政策需要的双重使命,在计划经济时代,产品定价、生产、流通都受到政府计划的严格管控,使得有些企业为了完成生产任务,不得不产生巨大亏损。这种计划、价格和市场扭曲,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企业亏损就会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出现“技术性”破产。同时,因为各种扭曲存在,政府对企业的监督和激励,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当局部问题蔓延到这个经济系统时,整体经济表现就会很糟糕。

科尔奈教授早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发表了《经济管理中的过度集中》(1957年),针对当时匈牙利计划经济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了他自己一套计划经济理论。他后来发表的《短缺经济学》一文,提出因为经济系统发展的复杂性与计划手段的局限性,很难形成所谓理想的“一般均衡”和资源配置效果。供需两侧不能达成均衡,往往是因为需求的刚性和供给的低效率而造成的。在我留学英国前后,我们学习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理论,却没有很好学习短缺经济学理论,研读科尔奈的著作以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科尔奈出生在一个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33岁获匈牙利卡尔•马克思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他读博士期间,就能发表震撼东西方经济学界的理论和见解,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有独特的自我判断力和对当时社会经济现象的洞察能力。他后来去过英国和美国等多所著名大学工作,特别是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期间培养了许多中国的青年学者,他们后来把科尔奈的著作翻译成中文,传播他的理论及思想,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02年,在他75岁的时候,从哈佛大学退休,定居在他的祖国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Budapest),美丽的多瑙河把布达(Buda)和佩斯(Pest)分割在两旁,那是一个充满欧洲浪漫主义色彩的国际大都市。我去过布达佩斯两次,对奥匈帝国的历史和西西公主的动人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难怪科尔奈到了晚年依然选择回到这个美丽城市度过了他的余生。

回忆还把我拉回到了牛津大学的那段岁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唐纳德-黑伊带领下,我们在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于1994年发表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及绩效》的专著,该专著长达400多页,近30万字,由著名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董辅礽教授研究团队调查的400家国有企业1981-88年的面板数据库。这本书受科尔奈“软约束”理论的影响深刻,但是,我们还是在他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扩展了我们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系统性思考。我们认为,国有企业存在的“软约束”和“低效率”问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改革,包括奖金制度、厂长经理负责制、产品价格市场化等措施,大幅度提高国有企业绩效。我们反对因为短期机制性所造成的低效率而彻底否定国有企业的理论观点。

在之后中国数十年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中国经济表现连续40多年优于许多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持续缩小。中国国有企业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演进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验证了我们那个时候对科尔奈理论创新性拓展的正确性。中国的经济实践充分说明,科尔奈的短缺经济学和软约束理论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但是,中国的经济实践及社会发展,也大大拓展了科尔奈计划经济理论的边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实践证明,“短缺”和“软约束”问题,都是机制问题,不是制度问题。不管是狭义的资本主义,还是广义的社会主义,合理的机制安排,科学的激励措施,符合本国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现实的制度,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优制度。

(作者系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