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商业 > 正文

中国科创如何发展?樊纲:防止“科技烂尾楼”,龙头企业应“先强带后强”

2021-12-08 20:20:5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雅婷

大国博弈的竞技场在何处?国土面积、人口规模、经济军事实力都曾为各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争取过重要地位,塑造世界发展方向。而在信息化发展的当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了新变化。

“大国博弈最后竞技场是科技博弈,将贯穿整个博弈过程。完善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资源利用不被分散化是关键。”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12月7日举办的首届湾区科创峰会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科技攻关过程中需要警惕“举国体制不举国”的不良倾向,防止出现“科技烂尾楼”。

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樊纲认为,湾区城市群需要发挥开放创新共振、科研创新能力共建、协同创新共进等作用。对于龙头企业而言,应实现“先强带后强”,大企业要有大作为。

防止“科技烂尾楼”

“对全国所有地区、所有企业而言,大家现在越来越认识到,科技创新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你‘做得成’与‘做不成’的问题。”樊纲的发言掷地有声,“这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在大国竞争背景之下,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与挑战增多。从欧美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供应链相关政策来看,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政策同样收紧,试图遏制中国发展。最重要的遏制环节便集中在科技上,对中国采取‘卡脖子’、断供、脱钩、列入白名单等一系列措施。

在樊纲看来,大国博弈最后竞技场是科技博弈,将贯穿整个博弈过程。当科技创新成为必由之路,中国应该如何推动更大、更基础的科技创新?樊纲从两个角度阐述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由于高新科技产业大多是民营企业,首要问题便是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当中的作用。樊纲给出两个解法,一是供给,二是需求。供给方面,指民营企业自负盈亏创新,更具有冒险精神也更负责任;从需求侧的角度,国家采取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是国家重器的技术,还包含很多关键环节的技术。

“比如现在600多项‘卡脖子’问题当中,有约70%是一些关键的零部件、关键的元器件、关键的原材料。类似这种关键零部件研发技术突破,无法作为国家级的技术攻关,而需要千百万‘隐形冠军’企业进行精细化且持之以恒的创新。”樊纲举例,一家江苏的民营企业经过多年潜心钻研,在近日解决了汽车轮胎的螺丝帽制作难题。

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是对我国科技创新历史经验的坚持和发展,也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家和各地政府都在开展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据樊纲透露,约20个省份都在相同领域,利用相同技术,打造相同产品进行攻关项目,投资数十亿。

面对这一发展现状,樊纲抛出一个重要问题——科技攻关过程中需要警惕“举国体制不举国”的不良倾向,防止出现“科技烂尾楼”。

“资源利用不被分散化是关键。如果一个国家把一个实验室放在一个地方,就代表有国家力量来调动全国各种稀缺资源。创新一个领域,资源一定很稀缺,怎么把有创新能力的少数人集中起来,这是‘举国体制’。”樊纲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家应统一调度、集中利用稀缺资源攻克难关,避免“举国体制不举国”呈现出的分散化、碎片化问题。

如何重新定义与规划举国体制的项目,樊纲建议,第一是实现真正的“举国”,而不是分散到各省各市;第二是在一定时期内选择3-5个关键领域集中攻坚,使基础人才与稀缺资源得到集中利用;第三则是关注底层技术,建立关键领域的“创新共同体”;第四则是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使科技创新的基础更加雄厚与牢固。

“共享创新”是大湾区科创关键词

面对国家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步伐加速。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大湾区下一步将加快打造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湾区经济”的新增长极坐标,指向了粤港澳大湾区。对比世界其他地区的湾区,科技同样是离不开的发展动力。例如美国旧金山湾区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牵引,日本东京湾区集中了日本70%以上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美国纽约湾区是全球金融和文化中心,也将科技作为应对全球竞争的重要之举。

“粤港澳大湾区走出了一条与旧金山、纽约、东京三个湾区相似却有不同的科创路径,有旧金山湾区数字科技、东京湾区硬件供应链,也有纽约湾区文化、金融。”樊纲表示,大湾区要做世界科创大熔炉。但从发展进程而言,在世界500强、国际PCT、独角兽企业等领域所占的比重,与世界其他湾区仍存差距。

如何让大湾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科创发展?共享创新成为关键词。

樊纲提到,首要能发挥的作用是开放创新共振,发挥好港澳的作用,建设国际化、开放的科技湾区。具体到港澳的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如何具有长期性的发展规划以及如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当下应该关心的议题。同时,在科研能力上,大湾区也应发挥共建能力,利用大企业的基础与动力,形成各方面基础科研力量联合的态势。

人才在实现科技创新上至关重要。对于大湾区的年轻科创者而言,面临的挑战还在于生活压力。除了住房,孩子上学有着落,医疗、社会保障等保障,均是创业途中的后顾之忧。

这一问题在樊纲看来,也需要大湾区发挥更多的协同创新共进作用。通过城市群的发展,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打造区域科创生态,使得大湾区实现更多城市相互协调、更多社会保障与服务机制,各个城市互补,互相促进,让企业成本以及科创产业发展的成本更低,从而反哺人才更安心地创新创业。

“先强带后强,大企业要有大作为”

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需要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家持续推动创新要素在企业集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腾讯、华为、大疆、美的、格力、顺丰……大湾区有诸多代表性的高科技企业,代表着未来科技的前进方向。

不过,从当下的国际竞争来看,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面临不小压力。我国平台企业市值排名前五家的市值之和,仅相当于苹果一家公司的市值。在营收表现上,谷歌、亚马逊等国际代表性科技公司除本国市场之外,国外营收占比普遍高能达50%以上,而我国企业的国外营收仅占1%-1.5%。

“相比国外,我国的科技产业仍处于需要发展的过程,技术上需要进一步发展。规模上也要进一步扩大。”樊纲认为,对于我国的龙头企业来说,发展仍然是一个主题,不仅是合规发展,关键还要更好的、更大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当中,如何鼓励竞争、培育市场的共同发展,是龙头企业需要思考的命题。“大企业的一个社会责任是创造更多的就业,保持更多就业,大企业能够带动更多小企业的发展,先强带后强,这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樊纲说。

“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是对科创湾区的未来憧憬。樊纲表示,实现这一图景,龙头企业需要在四个方面加强:啃底层技术的“硬骨头”,利用大企业的条件攻克技术难关;建立“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带动科技产业发展;做到守正创新、敬畏市场,对市场规律保持敬畏之心;强化技术开放、平台开放、能力开放,带动更多中小企业的发展。

可以预见,大湾区的市场将面向所有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创新也不仅限于技术层面,组织、管理、营销等领域的变革同样是创新发展动力。

“市场永远有机遇,技术在不断创新,市场机会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不断有像‘元宇宙’这样的新概念在产生。”樊纲总结道,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这个机遇,而在于是否有抓住机遇的能力,大湾区的企业应当有自信能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