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汽车 > 正文

21深度丨R标“单飞”后:上汽自主品牌向上故事怎么讲?

2021-12-08 18:35:3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彭苏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苏平 上海报道

预热四个多月之后,名爵新车MG ONE终于上市。12月2日,在无锡太湖秀场,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孙亦炯亲自上场扮演“机电潮人”,为MG ONE代言。

名爵是上汽乘用车旗下品牌之一,MG ONE则是其今年重磅打造的一款车型。正式上市之前,这款车的专场发布会就至少开了两次,一次侧重亮相造型,一次重点展示配置。在11月中下旬举行的广州车展上,孙亦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希望MG ONE能够成为拉动名爵销量的“第三驾马车”。

好事多磨,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MG ONE姗姗来迟。而且这次上市也不是一步到位——MG ONE在车型设计上有个特点:一款车型做了两套前脸,分为α版和β版,但这次只有α版上市,β版仍处于盲订阶段。

受芯片供给、内部团队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名爵今年新车型的推出节奏并没有加快。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除了MG ONE之外,名爵今年本来还有一款新车要上市,而按照更早之前的计划,名爵要在2021年底之前推出7款新车,当前的情况显然与这一目标存在不小的差距。

名爵不是唯一受到影响的品牌。实际上,同属于上汽乘用车的荣威,今年也没有推出真正意义上的新车,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荣威今年的产品序列,新面孔只是一些过去车型的换代或改款,如今年7月上市的全新RX5 PLUS、8月上市的2022款iMAX8等。

随着R标拆分、飞凡汽车独立运营,上汽乘用车“留守”的两个品牌——荣威和名爵,也迎来了更具挑战的时刻:上汽的诸多资源正在向智己汽车、飞凡汽车倾斜,它们是上汽自主品牌迈向高端、智能的两张大牌,而荣威和名爵,一方面要在上汽“创业”的时候稳住基本盘,另一方面也要在汽车变革浪潮下完成自身的进化——无论是哪一项,都不可谓不难。

“上汽乘用车”官方账号上,R标仍与荣威、名爵并列

明年将会有更多新车上市

抓住2021年的尾巴,名爵新车MG ONE终于上市了。这款名爵倾力打造的“智潮科技SUV”,从今年8月起就开始预热,也颇受市场关注,据孙亦炯此前介绍,该车11月12日开启预售之后,仅七天内α版的订单量已经突破3000。

这样的产品有望成为“爆款”,至少在上汽乘用车体系内。不过在新车推出的节奏上,名爵似乎并不着急,现在只有α一个版本上市,另外的β版还在盲订之中。β版的前脸造型与α版不同,α版主打“数智运动”,β版主打“科技时尚”。

芯片是主要的掣肘。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上汽乘用车公司首席数字官(CDO)张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MG ONE的β版会推迟到明年上市,因为芯片供给的原因。

实际上,已经上市的α版芯片供应都颇具挑战。几乎每一次MG ONE发布会后的交流中,上汽乘用车的领导层都要被问及芯片的备货情况,这一次主管生产与供应链的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崔卫国再次表态,会在资源配置上向新车倾斜,“如果新车没有足够的资源来保障交付,对用户是一种伤害,对品牌形象、产品口碑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外界的担忧源自汽车产业链的规模效应特征。有熟悉汽车产业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车起步往往量少,前期都是赔钱的,现在芯片这么稀缺,车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成熟、有利润的老车型,还是新鲜但没钱赚的新车型,的确需要权衡和考量。

从整个上汽乘用车的角度来看,稀缺的资源还不仅仅是芯片,还有人。随着智己、R标相继独立,上汽乘用车原有的体系已经出现了不小的变动,这或许是名爵、荣威今年产品节奏放缓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有接近上汽乘用车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标尽管剥离出了上汽乘用车,但人员主要还是来自上汽乘用车技术中心。另有供应商人士向记者“吐槽”,现在上汽人事变动较多,导致业务“断断续续”。

对于荣威和名爵而言,今年是蛰伏的一年。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它们都表示,将在明年加快产品推出的步伐。张亮称:“(名爵)明年还会有很多新车型推出。”在此前的广州车展上,孙亦炯也表示,荣威从明年开始,会有新的车型陆续推向市场,“我们会保留RX系列,但是也会有更多不同系列的新产品。”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上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69.5万辆,同比增长25%,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不过上汽仍然很难跻身自主品牌第一梯队,与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相比仍差距明显。

品牌向上仍是重要任务

上汽自主品牌中,R标和智己是明显定位较高的两个品牌,它们主打纯电智能,在价位上上攻到20万以上区间。相比较而言,荣威和名爵的定位就偏低,例如最新上市的MG ONE,价格区间为10.78-12.98万。

在乘用车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荣威和名爵,早年便是靠性价比吸引了一波用户,对于这些消费者相对熟悉的品牌来说,改变定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过,上汽乘用车并不甘心将这两个品牌维持在现有水准,无论是荣威还是名爵,都仍在追求品牌向上。

张亮表示,随着更多车型上市,明年名爵重点有三大战略推进实施,包括品牌向上、电动化以及品牌理性形象深化。“MG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国际汽车品牌,在全球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是比较高的,未来还需要进一步高端化。”

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品牌理性形象也是推动品牌向上的一部分。“名爵品牌在感性方面是有特征的,消费者听到MG就会觉得车是比较时尚的、潮的、不一样的,这种特征已经初步建立,明年我们会在理性特征上发力,建立起性能很好、底盘很扎实、科技很强这一类的品牌形象。”

荣威同样如此。孙亦炯也表示,今年国内自主品牌集体向上蓬勃发展,荣威作为上汽自主品牌中的一员,希望不管在技术上还是产品上,都“一定要为国货争光”。实际上,R标原本也是荣威品牌向上的产物,R标独立后,荣威仍然面临怎么提升品牌形象的课题。

品牌向上最有力的抓手是产品,而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也为自主品牌向上提供了契机。

荣威曾因“互联网汽车”一炮而红,在智能汽车已经相当普遍的今天,荣威还将继续提升汽车的智能化体验,力图给予消费者“不一般”的使用感受。以其最新推出的洛神智慧座舱系统为例,它搭载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号称“最先进的车规级芯片”,领先特斯拉HW3.0芯片的14nm制程不止一代,能够有效降低功耗,支持多个功能同步运行。

不过,品牌向上不是易事。“仅仅通过一款产品肯定不够,一款重磅的产品也不够,可能需要一个系列,也可能是一个子品牌,一个组合拳,也可能是一个线下销售体系或者一个产品组合。”张亮坦言。

荣威和名爵会“左右互搏”吗?

同属于上汽乘用车体系,荣威和名爵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如何做差异化?

从过去发布的产品和营销活动来看,两者之间的趋同已经越来越明显了。例如,名爵最新发布的MG ONE是基于SIGMA架构打造,宣传亮点是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搭载洛神智能座舱系统、行业内首个具备T+X自学习能力的达摩AI语义等,而这些也同样是荣威车型的主要卖点。

在营销层面,荣威和名爵也都主打年轻化。“用户共创”是双方都在尝试的一项新玩法,比如荣威旗下MPV车型iMAX8,据称就做了一年半左右的用户运营和共创,昵称“大8”就是用户反馈的结果,未来造型、颜色、内饰、功能等各方面的内容都将融入用户的意见;名爵也在今年广州车展上宣布成立了用户共创的专属组织——Cyber暴造局,后续名爵将与用户一起进行名爵首款概念纯电跑车——MG Cyberster的外观、功能设计。

“官方改装”也是荣威和名爵都在玩的一个概念。今年7月,名爵推出了改装车子品牌MG XPOWER并亮相了第一款改装车型MG6 XPOWER,而今年成都车展期间,荣威也推出了新款i5 GT,主打新车出厂即改装。

除此之外,过去一年来,荣威和名爵也都尝试了各类跨界营销,通过IP联名、明星代言等方式初步打造了各自的年轻化形象。如果一定要区分,荣威更多聚焦在“国潮”,会在车展展台上引入《山海经》等传统文化的意向,而名爵则主打潮流、时尚,与机甲大师孙世前一起打造了概念飞船装置,还与时尚ICON韩火火打造了联名款潮流服饰等。

从整体观感上,荣威和名爵的风格越来越像,两者瞄准的也的确是同一拨消费群体,未来两品牌如何做进一步区分、避免内耗,也是摆在上汽乘用车领导团队面前的很现实的问题。孙亦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差异化主要还是来源于产品,未来会从产品开始考虑区隔。

张亮也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解题思路。“智能化有两方面,一个是技术解决问题,一个是产品解决问题。比如说,我们的智能驾驶技术就是强、算法就是强,这是技术解决问题;而产品解决问题是说,大家的技术是相对同质化的,但是产品的组合方式不一样,可以有很多产品的组合、想法和方案带来的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