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财经客户端   |  南财号   |  理财通   |  城市通   |  网站简介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首页 > 南财快评 > 正文

南财快评:从农业现代化到农村现代化,乡村建设行动再上新台阶

2021-02-26 08:21: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林发勤,吕雨桐,刘梦洵

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是第十八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后的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三农工作”重心沿着原先的路径和方向顺势发生历史性转移,尽管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仍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1、 继往开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农村绝对贫困的消除标志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基本形成贫困地区与其他农村地区实现同步发展的基础,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这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的最终解决,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仍要持续推进扶贫工作,全面提高脱贫质量,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因此,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设立衔接过渡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为实现过渡期内的有效衔接,打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渠道,实现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实现思想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应做好时序和内容衔接,需要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政策体系,保持现有政策稳定性,建立常规性、普惠性、长期性政策,以稳固脱贫攻坚成果,针对返贫问题、脱贫不稳定问题以及相对贫困问题对症下药。与此同时,进行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建立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逐步推动“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2、 踵事增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虽然到2020年,我国粮食已经连续17年的丰收,谷物单产大多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国际竞争力还很薄弱。发展现代化农业仍然是国家的第一大事,在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地实现集约化农业和小农生产有机结合,打造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的同时,也要注重农业发展的生态友好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科技在稳定粮食生产上不可或缺。另外,要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保护开发利用农业种质资源是基础,坚决守住18亿耕地是底线。

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种业安全涉及国家根基,种业问题近年来引发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我国作为种子净进口国,长期面临种业贸易逆差。本年度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次将其作为重点内容提出,采取支持种业基础性研究,注重农业育种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相关举措,并强调市场在种业发展中的调节作用,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

中央一号文件对耕地非粮化和非农化问题持续关注,强调耕地是农业发展的根基,并提出用“长牙齿”措施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为我们生产粮食的土地。要实现2021年建成1亿亩旱涝保收的高质量农田,需要地方财政向耕地建设倾斜,同时,也要加强以农耕者为中心的土地流转政策。

3、 革故鼎新,着力农村现代化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村现代化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以实施农村建设为着力点,持续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发力,强化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

“十四五”时期,建设现代化乡村,要先行农村规划编制,立足实际,坚持保护传统农村民居、历史文化和打造农村特色风貌并重。目前,我国农村分布点多面广,地区发展与自然环境各异,加之乡村无序建设问题突出,使得推进农村编制规划工作成为先行举措。推动各地合理确定村庄分类和布局,因村施策,精准编制。严格规范农村撤并,根据农村现状保留乡村特色文化,尊重农民意愿,落实农村人居安全隐患排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

实施农村建设,要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中央一号文件在水电路气房讯、冷链物流等方面作了相应部署。继续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以道路畅通、供水保障、数字农村建设、综合服务设施提升、清洁能源建设为抓手,实施“三通一防”重点工程,支持5G、物联网等新基建向农村覆盖延伸,推动农村数字产业化。加强农村居住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推进农村清洁和绿化行动。继续落实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公共资源均衡优化配置。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农村现代化建设,关注县域就业能力,做强县域、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县域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统筹配置。

4、 软硬兼施,提升农村软实力

无论是现代农业发展还是农村现代化建设,既要注重“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要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信息等汇集的良性循环,破除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为实现乡村建设注入新动力,提升农村现代化建设软实力。在疫情防控中,地方陆续开始探索乡村政务服务数字化,前景广阔。近年来,乡村电商、移动社交在农村得到迅速普及,这些数字化在农村的应用应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重点探索领域。但制约农村振兴的瓶颈依然存在,人才短缺特别是初期缺乏示范引领,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关键。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农村发展人才库战略,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应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加大数字化乡村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乡村创新创业提供研发等资金支持。注重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合理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为全面振兴农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林发勤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吕雨桐和刘梦洵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