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财经客户端   |  南财号   |  理财通   |  城市通   |  网站简介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首页 > 宏观 > 正文

第一人口大省广东的2035“人口密码”:珠三角将新增2000万人,人口更向核心城市群集中

2021-02-27 15:35:4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帆

一则国土空间规划,透露了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广东未来15年的“人口密码”。

日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了《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的初步成果,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众咨询。

其中,规划指出,按照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规模1.3亿,年均增长约115万人,城镇化水平约80%的预测目标推进城镇发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口分布规划,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从2018年的6301万人增长至2035年的8440万人,平均每年约增加125万。

而在非珠三角地区,北部生态发展区常住人口从2018年的1687万人降至2035年的1510万人;沿海经济带西翼从1620万人增加到1650万人;沿海经济带东翼从1738万人增加到1800万人。

如果将非珠三角地区视作一个整体,则未来15年将呈现人口减少状态。

虽然这并非人口发展规划,但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充分考虑未来的人口总量、空间分布等因素,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规划很大程度上透露了15年后的广东“人口密码”。

(来源:《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咨询版))

未来人口继续向珠三角集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大陆总人口比上年末新增467万,其中广东省常住人口新增175万,占全国增量的37.5%。

从广东省内的区域分布来看,珠三角九市2019年新增人口为146万。2020年4月,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广东人口发展状况分析》称,“人口流动进一步大城市化和都市圈化”。

2019年,珠三角九市常住人口为6446.89万人,占广东省人口总量的55.96%。而根据上述《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到2035年,珠三角的总人口将继续增加约2000万,占全省人口总量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65%左右。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曾参与主持全省人口规划工作,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十四五”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珠三角因为有“双区”叠加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双城”互动优势(广州市、深圳市),人口聚集、人才聚集的功能还将持续保持。

可以看到的是,过去几年间,珠三角常住人口快速增加,广州和深圳两大核心城市发挥了主要作用。

从当前的政策来看,广深都维持着相对宽松的户籍政策。2020年12月,广州发布通告称在7个区实施差别化入户政策,学历放宽至大专学历,要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落户门槛由此进一步降低。

2019年,广州和深圳的常住人口数量分别为1500多万和1300多万。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口继续增加,广深是否可能如同北京、上海一样,因为资源承载力等原因而走上减量发展之路?

董玉整表示,资源承载条件、人口承载力,其实都是相对的概念。从世界上诸多湾区的经验来看,比如纽约湾区、东京湾区,人口集中度都很高。关键要看城市发展配套措施与条件是否完备,比如当城市的交通四通八达、公共服务配套跟得上时,人口压力其实也会缓解。

另一方面,随着都市圈化和城市群化的发展,将可能出现人口从核心城市外溢到周边城市的现象,尤其是伴随着轨道交通的持续发展,广佛、深莞惠等组团将可能实质性地连为一体。

董玉整向记者表示,产业发展对人口也会有牵引作用。比如,企业要去东莞、佛山、肇庆等地建厂,大学要去这些地方建设分校,相应的对当地人口增长也会有带动作用。

与珠三角的人口继续增加相比,根据上述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到2035年,沿海经济带东冀和西冀人口仅小幅增长,平均到每年几乎可忽略不计,北部生态发展区则将出现常住人口的下降。

董玉整表示,当前珠三角核心区对广东省内其他区域的人口虹吸效应仍然很明显,很多非珠三角地市的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即人口处于净流出状态。

未来,沿海经济带东西两冀要发挥好区位优势,人口总量不要出现大的波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重点是要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走生态经济、绿色发展道路,而不是以人口总量增长为主要参照系。

广东省当前及2035年人口预期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广东21市统计公报数据计算整理,《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

全国生育率走低背景下的广东挑战

2019年广东省新增的175万常住人口中,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为92.38万人,计算可知,外来净流入人口约为82.62万人。相比较之下,自然增长人口对常住人口增加的贡献率超过了50%。

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王金营认为,各地生育率与发展水平相关。越是发达的地区,城镇化水平越高,生育率越低,普遍来说,城市人口生育意愿相较于乡村要低一些。

某种程度上,广东算得上是一个“特例”,2019年,广东的GDP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省市第一,城镇化率也达到了71.40%,仅低于上海、北京和天津。

2019年,广东人口出生率为12.54‰,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6个千分点;出生人数为143.38 万人,占全国出生人数的比例接近10%。

上述《2019年广东人口发展状况分析》指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持续发挥作用,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9 年全省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超过60%。

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要想保持人口良性再生产、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必要保持适度的生育水平。但广东省同样存在隐忧,2016年,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为11.85‰,2017年升至13.68‰,但到了2018年出生率开始下降至12.79‰,2019年继续下降至12.54‰。并且,2019年全省出生人口数对比上一年已经小幅下降了0.6万人。

2020年广东的出生人口等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但从一些地市披露的情况来看,全省出生人口数量对比2019年会进一步下降。

当然,广东隐忧的背后,是全国性的人口问题。自2017年起,全国出生人口已经连续3年下降。董玉整表示,与其他省份相比,广东在人口总量和自然增长率等方面,相对还有一些优势,危机来得稍迟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危机不存在。

尤其是,当多个省市提出远期人口增加目标的时候,全国的总出生人口数却呈现减少趋势,当可供被吸引的人口来源不足时,面临一个关键问题,人从哪里来?

当前,广东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23%,除了户籍人口基数较大之外,广东省一方面受益于外来人口大量流入,另一方面,外来人口中的年轻人占比高,又进一步为人口出生率做出贡献。而在未来全国出生率持续下降的趋势下,广东省将受到双重挑战。

《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中专门有一节强调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提出要完善鼓励按政策生育的制度环境、强化公共服务的资源支持等。具体措施包括鼓励用人单位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及必要的便利条件,支持妇女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合理规划配置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

董玉整向记者表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后,影响生育率的更多不是生育政策本身,而是支持生育政策的体系。生育率下降是全球性的问题,与全球化、信息化、个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等都有关联,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因素越来越多。

在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中,不仅仅包括经济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青春成本、社会关系成本等。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参照国际上一些积极的做法,必须拿出配套的生育支持措施,让人们从这些繁重的成本中解脱出来,不能把生育当负担、烦恼。但是,这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全面合作、全体发力、全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