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财经客户端   |  南财号   |  理财通   |  城市通   |  网站简介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首页 > 宏观 > 正文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粤港澳青创工场两年增199项知识产权,深港引领探索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2021-04-02 11:46:30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实习生常乐昕

“双创工场成立两年内即已培育23家团队,主营业务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医疗科技、新材料等领域,产生知识产权199项,其中稀土陶瓷、稀土镁合金等技术的研发突破为国家成功解决‘卡脖子’问题。”在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内,共青团深圳市福田区委员会联络部部长辜为宜介绍道。

近日,跟随“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主题采访团,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一批深港合作代表性项目,探寻深港双城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最新动态。

从昔日的边陲农业县发展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特区改革开放40余年的飞速发展与香港息息相通。进入新发展阶段,深港双城合作模式正逐渐发生转变,从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店后厂”模式,到深港共建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被视作深港更高水平合作的重要抓手。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要推动更高水平深港合作,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十四五”时期,深港双城合作正走入协同发展“深水区”。

粤港澳青创工场两年产生199项知识产权

“我们专注于研发EDA工业设计软件,为华为、中兴这类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提供设计芯片的工具。”在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简称“双创工场”)内,奇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奇捷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魏星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道。

“EDA软件位于整个芯片、集成电路产业倒金字塔的最底层,可以说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基石,一旦缺失就会导致产业停摆,甚至坍塌。但目前国内EDA软件设计技术还是非常薄弱。”魏星表示,中国EDA产业规模达5.4亿美元,其中95%的市场份额被海外厂商占据。

魏星表示,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目前奇捷科技自主研发的产品已经实现了EDA国产化的单点突破,“包括韩国三星,以及晶晨半导体、飞腾、灿芯等国内外知名IC设计公司都采购了我们的工具,去年公司营收已达约400万,今年争取营业收入破千万。”

在双创工场内,像奇捷科技这样的高新技术研发团队还有许多。据悉,目前双创工场已培育23家团队,其中港澳背景团队21家,占比达91%,主营业务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医疗科技、新材料等领域,产生知识产权199项,其中稀土陶瓷、稀土镁合金等技术的研发突破为国家成功解决“卡脖子”问题。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深圳抓住国际信息产业崛起和全球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工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2019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230.85亿元,增长11.3%,约占全年GDP(26927.09亿元)的34.28%。随着科技创新成为深圳的城市特色和“金字招牌”,深港合作模式也逐渐由“前店后厂”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发展。

随着深圳经济体量不断增大和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深圳资本市场活跃度也实现大幅提高。在与香港的协同发展中,深圳的竞争优势正逐渐从单一成本优势,转化为叠加平台和资本优势的综合竞争优势。

“当时选择在深圳创业有三大主要原因,一是深圳周边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支持,二是深圳政府大力度的创业补贴优惠政策,三是考虑到资本青睐和资本活跃度。”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展示大厅内,前海随身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随身宝科技”)联合创始人刘柏林表示。

“在香港当然也有很多知名的资本,但是他们青睐的投资方向与深圳有一定不同。在香港的资本更偏爱金融、生物医药等领域,但在深圳的资本更青睐智能硬件等领域。”刘柏林表示,“包括对创业不同阶段也有差异,在香港,创业项目在后期往往可以更顺利地拿到融资,前期会相对难一点,但在深圳就会有更多早期投资机构。”

据悉,2016年入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后,主营智能行李箱的随身宝科技已申请超20项专利,并成功完成两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

“十四五”深港探索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进入“十四五”时期,深港双城正在探索更深层次,更高维度的协同发展。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中被多次提及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简称“合作区”)即是未来深港探索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的一个具体着力点。

合作区位于深圳河中游的落马洲河套地区,由深圳河北侧的深方园区和深圳河南侧的港方园区两部分组成,“一河两岸”分属深圳和香港管辖,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是大湾区唯一定位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

“目前深圳河南侧的香港园区正在施工,进行土地平整和土地修复,预计2024年可将首期的三栋楼宇交付使用。”合作区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3.2.jpeg

(深圳河南侧的黄色地块为香港园区,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和土地修复,郑玮/摄)

今年2月,深圳市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出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研及创新创业若干支持措施》(简称“政策包”),提出要着力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管理模式、项目准入、经费管理、人才决策权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多项创新政策。

其中,政策包明确,深圳园区将参考借鉴加拿大创新超级集群计划(ISI),建立简易流程的政企联动制。具体来讲,就是对已获得企业投资的科研项目实行备案立项制,免予一般性项目评审,由政府根据企业投资额度给予最高不超过1:1配套资金支持。

政企联动制的设立是合作区创新科研管理模式的一次新尝试,可助推合作区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构建高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

在走访合作区的过程中,包括深圳显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丁克在内的多位粤港澳青创项目负责人均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未来希望能够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试点,出台针对科技人员往返深港的特殊通关政策,进一步便利科研人员通勤深港双城。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永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春玲亦建议,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支持香港高校等优质科研项目在深圳园区布局建设,解决香港科研空间小、产业化不足、市场狭小等问题。

周春玲同时建议,撬动深圳与香港科研和人才制度规则衔接,在合作区打造全球科研人才集聚高地。支持合作区探索实施特殊税收政策。在现有税收法律框架下,探索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简税制、低税率”特殊税收安排。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四十余载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以科技创新为牵引,更多“春天的故事”将在深港双城的协同发展里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