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财经客户端   |  南财号   |  理财通   |  城市通   |  网站简介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首页 > 南财快评 > 正文

南财快评:课后服务全覆盖该如何推进?

2021-06-24 18:00:2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殷俊

近年来多次强调的“课后服务全覆盖”,又有新的进展:教育部印发通知,遴选确定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并梳理汇总了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 

通知中提出四点:要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其中大部分报道最关注的,是“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下班时间半小时”,但这其实并非推广课后服务的重点或难点——只要有关部门下决心,这一时间上的要求不难做到,但如何平衡学校老师的负担和家长的需求,并非一纸规定可以解决的问题。 

需要正确理解课后服务全覆盖的意义。 

正如中央强调的,课后服务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不能完全推给社会。如果任由市场主导课后服务,除了会增加学生负担,更会带来实质上的分化:有较多资源的家庭会获得更多课后教育资源,而部分弱势家庭可能连辅导作业这样的基本要求都无法满足。这可以成为“课后教育不平等”。所以,推广公立的课后服务,有点类似“免费午餐”,只不过是“精神食粮”。 

课后服务,当然首先要满足双职工家庭托管需要,但不能仅限于此。如果课后服务只是将学生“看”在教室里,或者辅导一下作业,可以想到许多家长不会感到满意,而会另外寻求替代品。这样既无法遏制校外培训教育的恶性竞争,给孩子“减负”,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在“课后”的“课后”继续补习,最终增加了课后负担。 

另一方面,一般的课后服务固然可以减少部分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双职工家庭的负担,有助于帮助困难学生,但对经济和学业上中等的学生反而可能会有消极影响。在消除“课后”教育不平等方面,其效果就可能存疑。 

所以,教育部通知中提出,课后服务不仅要保证量,还要保证质。例如,除了“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还包括“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习辅导,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阅读、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也就是说,相比于课堂教学强调均质性,课后服务更强调针对性、多元性,不仅要满足基础需求,还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 

要做到这一点,当然需要足够的保障,包括人力、财力的投入。在这一方面,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如果内容上的多元化,课后服务的保障也可以尝试多元化路径,除了通过补贴吸引学校教师,还可以以政府采购方式引入校外专业人士或机构。 省级以上教育部门也可以尝试真正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将优质的教育内容推广到相对落后地区和农村的中小学。这样或许可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双赢”。 

(特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