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财经客户端   |  南财号   |  理财通   |  城市通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首页 > 汽车 > 正文

直击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丨陈虹续任董事长,车企“航母”始调头

2021-07-01 11:46: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彭苏平

6月30日,上汽集团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以上半年最后一天为分界点,这家汽车行业中的“航母”迎来了它的转折时刻。 

一方面,新的董事会选举产生,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续任。同时,2019年被任命为公司总裁的王晓秋也被重新聘任,任期与新一届董事会一致。

从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陈虹在上一个任期内,带领上汽走过了中国汽车行业变化最大的三年;未来三年,上汽仍将由陈虹掌舵,既是对他过去工作的肯定,也为上汽接下来的转型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另一方面,上汽集团的转型已在近期拉开了帷幕。6月中旬,上汽通过一场机构投资者的沟通会对外宣布,向用户型高科技公司全面转型。新一届董事会与高管团队诞生,刚好无缝进入这轮转型。

上汽的转型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用户型,二是高科技。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浪潮下,上汽重点推出智己汽车和R汽车,作为自主品牌决战新能源的终极筹码,在这两个品牌上,上汽将贯彻全新的to C理念,并应用集团最顶尖的电动平台及智能网联科技。

“在投资者眼中,上汽好像还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变革了,像智己、R标这些重大项目属于突变;其他一些品牌在营销体系、‘新四化’方面也都在发生渐变。”陈虹没有回避,“随着新赛道的业务比重上升,我相信我们的股价会回上来,但这个过程确实需要时间。”

作为国企,市场化机制的改革也在积极落地。陈虹坦言,上汽在体制机制方面确实存在要改的地方,一些诸如职业经理人制度、核心员工持股等深化国企改革的措施已经着手推进,希望能为上汽这一轮的转型激发创新活力。

WechatIMG327.jpeg

转型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时代的加速到来,传统车企的时间窗口正在缩小。行业龙头老大上汽集团,尽管产销规模仍稳居业内第一,但实则已经显露危机。

近两年来,在汽车市场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上汽集团先是在2019年销量增速跑输大盘,然后2020年又成为少数销量下滑的车企,经营目标不及预期,市场占有率也出现下滑。

不仅销量表现不尽如人意,上汽集团的盈利水平也开始落于下风。以2020年的业绩作为对比,一汽集团收入6960亿元,同比增长12.5%,尽管总量不如上汽集团,但净利润达到467亿元,是上汽集团的2倍。

在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上,上汽集团去年全年销量为32万辆,尽管在国内排名第一,但却是旗下多个子公司与合资公司品牌合力的结果。并且其主力车型是小微型纯电动汽车五菱宏光MINI EV,对于业绩的拉动尚无实质性的作用。

除了在汽车主业上“后劲不足”,上汽集团在智能化等新兴领域的投资也不甚理想。“上汽早于其他车企三至五年便确立了‘新四化’战略,是很有远见的,并且大规模投资布局,本应在新能源汽车上占得先机,取得丰收,可现实却不如人意。”有上汽的投资者表示。

这些导致上汽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很难乘上新能源汽车爆发的“东风”。有长期观察上汽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汽主要的利润贡献还是在上汽大众这些合资公司,但这两年这些公司的业绩一直在滑坡,大众MEB平台推出的纯电车型ID.4X预期也不是很好;自主品牌虽然销量增长,但还是走传统堆渠道、堆车型的路子,还撑不起集团的利润。 

“有些机构觉得它太传统,有一些业务机构也看不懂,比如车享家、享道出行这类烧钱的,上汽做东西太全,就没有突出的重点,可能分拆出来这些板块的估值会清晰一些。”该人士表示。

面对汽车销售与新业务布局等方面的现状,上汽已经开始了转型之路。现在,上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心已经转到了定位相对较高的智己汽车和R汽车上,在新能源汽车接下来的运营中,陈虹表示将全方位地以用户为中心,着重打造面向C端的能力。

过去二十余年来,汽车行业本质上是B2B模式,车企对经销商,经销商对最终用户,但现在随着行业变革加剧,年轻消费群体增加,过去稳妥的路径很难一直走下去。陈虹表示,现在的重要任务是,根据to C的要求,进行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的资源配置调整,并且,不光是上汽自己,还要带着经销商合作伙伴一起转型。

从技术层面看,上汽也加快了在新赛道布局的速度。据悉,上汽旗下孵化了14家科技创新公司,业务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多个领域,包括为智己汽车和R汽车提供软件支持的上汽软件中心零束、研究前瞻性氢燃料电池的捷氢科技,等等。

随着在新赛道的业务比重上升,上汽有望在资本市场上迎来新的估值。此前与机构投资者召开完转型沟通会之后,6月29日相比于6月11日,上汽集团的股价上涨将近10%,比整车板块指数约6%的涨幅稍好。

但陈虹也坦言,市场的重新认识需要时间。“上汽在新赛道上的布局,一般的造车新势力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全面布局了五大中心,包括数据中心、云平台中心、软件中心、人工智能算法中心和网络安全中心,整个基础体系的投入也比较大。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后面要研究的就是要如何把步伐继续加快。” 

改革 

“上汽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电动化、智能化是一场生死大战,如果不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革除弊端,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上述投资者指出了上汽的现状。 

现在启动转型,晚了吗?未必。但作为一家规模庞大的大型国企,在创新业务方面的体制机制是明显的掣肘。上述投资者认为,体制机制的不适应是上汽集团得不到机构青睐、市值很难再上一层楼的重要原因,甚至是根源。

“核心员工要激发他们‘我要干’,而不思‘要我干’,内心动力不足,效率必然低下。”他指出,有效的体制机制的一个表现是,员工能够在非工作时间还能惦记自己的事,背后一定是他的工作与他的绩效与收入挂钩。

对此,他提出了多项建议,一方面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业绩为核心的考核机制,把客户至上融入到企业的血液里;另一方面是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混改”,嫁接富有活力的资本、优化基因,使体制机制焕发活力,“建议非公开发行股票,对产业链和科技领域的优秀企业进行大力度的引进投资。” 

上汽的管理层也意识到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今年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将迈出更大步伐。据陈虹介绍,上汽已经在积极推进“混改”,另外也在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分拆上市,上汽旗下14家科技创新公司,例如研发氢燃料电池的捷氢科技,也在探索资本结构多元化,推动创新业务的市场化发展。

上述长期观察上汽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将科技含量较高的子公司分拆上市,对集团而言是有好处的,子公司估值高,市场也会给予集团更高的估值。

而在集团层面,上汽也在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据了解,上汽将全面强化干部队伍的激励约束退出机制,干部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可浮动的激励薪酬,每年还会有一部分干部“末位淘汰”。 

要“末位淘汰”的不光是人,还有项目企业。“上汽集团很庞大,不管是新赛道还是老赛道的,业务基本上都能全面覆盖。下一步,对于集团重大项目,特别是自主品牌智己、R标等,相应为它配套服务的企业,这些重大项目全部实行对赌机制,做得好就做下去,做不好就让位。”陈虹表示。 

此外,在完成之前的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后,上汽又实施了股份回购,酝酿新一轮核心员工股权激励。上汽先后对5家创新企业实施了股权、期权等多种激励方案,对金融投资相关企业员工实施“业绩分成+跟投”激励方案。

体制机制的改革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必然需要,但改革成效如何还有待观察。以职业经理人制度为例,上述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改革是正面的,但也要有负责任的职业经理人才行,有些民企搞职业经理人,结果这些人只弄自己的一摊事,还抢其他版块资源,瞎搞一气,被控股股东发现就离职了事,这样就又耽误一阵。“关键是要有能力的人,国企里人才还是比较多的。”他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