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财经客户端   |  南财号   |  理财通   |  城市通   |  网站简介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首页 > 金融 > 正文

解读国常会“降准”提法:为何降,何种形式,何时降?

2021-07-08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志锦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7月7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降准”一经提出,即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记者采访了解到,诸多机构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8.5%左右,完成全年经济增速目标(6%以上)并没有问题,但存在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中小企业冲击大。因此,此次降准如果落地,大概率以定向降准的方式支持小微企业。

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视觉中国

总量无忧但存在结构性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恢复设置GDP增速目标,设定的目标值是6%以上。但由于去年低基数扰动,今年实际GDP增速较高,市场预计增速在8.5%左右,因此完成全年增速目标并没有困难。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下半年经济展望报告中称,进入二季度,随着基数效应的逐步减弱,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位回落,预计GDP增速将从一季度18.3%降至二季度的7.9%左右,三季度GDP增长6.3%左右,全年GDP增长8.8%左右。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称,随着经济活动继续正常化,中国的复苏范围扩大。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8.5%。

因此,如果从总量上看,经济形势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从结构上看,结构性分化明显,PPI高企导致下游小微企业经营困难。

近期,多个部委也召开座谈会研判下半年经济形势。发改委运行局指出,当前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工业生产、投资、出口等指标继续较快增长,但局部疫情仍对当前经济运行有一定程度影响,仍需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好各类风险挑战。

6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京主持召开部分省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座谈会。会议认为,国内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供需、行业、区域和企业之间的结构性分化仍在延续,需求持续恢复仍受到制约,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下游行业和中小企业的成本冲击持续显现,一些苗头性问题和风险隐患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表示,下半年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引发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这影响到了工业部门复苏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5月利润较4月环比降幅在两位数以上的行业有: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0.4%),造纸和纸制品业(-11.5%),纺织服装、服饰业(-13.9%),农副食品加工业(-14.1%)。而后者大多为中小微企业。

因此,当前总量增速无忧,但结构性问题显著,尤其是下游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这些需要宏观政策加以应对。

或开启普惠金融定向降准

此次国常会表示,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从国常会的表述看,针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降准来应对,这应该指定向降准。毕竟当前经济增速无忧,无需启动全面降准。

而定向降准很可能是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所谓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是指央行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而对符合考核标准的商业银行实行的准备金优惠政策。央行于每年对金融机构上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相关数据采集完成后实施考核,根据不同情况银行可享受额外下调0.5、1.5个百分点不等的存准率优惠。

回顾来看,央行2018年1月25日首度开展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释放流动性3000亿;2019年则是1月25日考核,释放流动性2500亿。2020年则是3月16日考核。今年监管部门一直没有公布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消息。

据记者梳理,历年普惠金融动态考核落地时间基本与某旬缴准期重合。现行准备金管理体制下,缴准时间为每月5日、15日、25日,遇节假日顺延。如果开启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今年可能进行考核的最近的两个时间点为7月15日、7月26日。

回顾来看,最近一两年,降准均由国常会先发声,而后在两周之内落实。比如,去年3月10日(周二)召开的国常会要求,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并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支持。3月13日(周五)央行即宣布了相关的降准措施。

再如,去年3月31日(周二)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引导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优惠利率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扩大对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产业的信贷投放。

去年4月3日(周五),央行公布称,将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

因此,此次降准如落地,可能本周五就会有相关措施宣布。

但前述定律也有失效。去年6月17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但此后并无降准措施落地。

总之,本周五傍晚可能是个重要的观察窗口。

不过,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降准的方式倾向于定向降准,特别是对中小金融机构的降准。但现在PPI高企,具体实施时机需要视通胀情况的变化而定。”

中金固收则认为,降准的目的是适度引导货币市场和债券利率回落,缓冲上游价格过高对下游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影响。因为二季度央行问卷显示企业贷款需求已经放缓。如果四季度经济增速低于疫情前,那么利率低于疫情前也是合理的。

“至于降准进一步刺激上游价格,其实也不用担心。因为虽然资金面可能偏松,但政策层面收紧了地产和基建,社融增速回落。收紧地产和基建以及放松供给端约束就可以降温上游价格。”中金固收称。

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央行数据显示,经过2018年以来的多次降准,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9.4%,较2018年年初下降5.2个百分点。其中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小型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11%、9%、6%。从我国历史以及发展中国家情况看,小型银行6%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比较低的水平。

“目前降准还是有空间的,有助于向银行提供长期的流动性。目前中小银行负债成本偏高,降准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有助于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温彬表示。

央行5月11日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12月末上行0.07个百分点至5.10%。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为首次上行,二者分别为4.63%、5.37%,较去年12月末上行0.02、0.03个百分点。

其原因在于,占银行负债端六成以上的存款利率保持刚性。鉴于此,监管部门推动存款利率定价改革:存款定价方式由现行的“基准利率×倍数”改为“基准利率+基点”,向贷款定价方式靠拢。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改革后中长期限定存利率上限下调,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利于息差改善。不过,新政目标在于通过降低银行存款成本来保持贷款利率低位稳定,对息差的改善作用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实现,不一定非得需要利率下降。比如,让银行降费可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把非标控制住然后多发点贷款和多发点债也可以降低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