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卷入重大专利纠纷,聚和股份IPO陡然生变!涉事产品营收占比超90%,专家称诉讼拉锯或超三年

2021-09-24 14:40:5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雷晨

同行一纸诉状将正处于IPO审核期的聚和股份告上法庭,原因是侵害专利权纠纷。这让后者的IPO之路平添了一抹不确定色彩。

9月22日,帝科股份发布公告显示,公司重组标的江苏索特就聚和股份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提起国内、国外共三项诉讼,其中国内诉讼要求聚和股份赔偿经济损失1.98亿元。

 根据公告,9月17日,江苏索特收到了苏州中院下发的《受理案件通知书》,就聚和股份侵害其发明专利权纠纷向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的两起诉讼获立案受理。

 

此外,江苏索特的全资子公司SolarPaste,LLC就聚和股份、东方日升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向美国特拉华州联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亦获立案受理。

 

对于专利侵权依据等相关问题,帝科股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诉讼已在法律进程当中,相应的证据材料及进展信息,原告方江苏索特会根据司法进程披露。”

 

9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聚和股份处获悉,关于前述涉嫌侵权专利,聚和股份已于2020年底完成购买。目前公司尚未收到有关国外诉讼的任何正式文件,国内诉讼已在第一时间联系苏州中院确认。

 

帝科股份与聚和股份同为我国正面银浆行业头部企业。对于此次专利纠纷,有法律界人士认为,案件周期会比较长,估计整个诉讼周期至少三年以上。而细分领域行业巨头之间的专利诉讼,本质上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IPO闯关路上被同行起诉

 

聚和股份成立于2015年8月,是一家专业从事新型电子浆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用正面银浆,其中单晶正银产品是营收“重头戏”。

 

帝科股份9月22日公告称,SolarPaste,LLC系“包含铅-碲-锂-钛-氧化物的厚膜浆料以及它们在制造半导体装置的用途”(专利号为201180032359.1)和“包含铅-碲-锂-氧化物的厚膜浆料以及它们在半导体装置制造中的用途”(专利号为201180032701.8)发明专利的专利权人。江苏索特通过许可的方式从专利权人处获得了上述专利的使用权及诉权。

 

帝科股份在公告中表示,聚和股份未经专利权人和被许可人的许可,大量制造、销售、许诺销售的单晶硅正银系列浆料落入上述专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严重侵犯了江苏索特的合法权益。为维护江苏索特的合法权益,原告特向法院提起诉讼。

 

据聚和股份首轮问询回复内容,2018年至2020年,公司单晶正银产品收入分别为6826.83万元、6.41亿元、23.1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达32.31%、71.97%、92.64%。

 

这意味着,聚和股份涉嫌侵权的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90%以上。

 

9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聚和股份方面独家获悉,“公司迄今为止尚未收到中国司法部或法院的任何正式送达、通知或文件。关于在苏州中院的起诉,公司律师团队也于第一时间与法院联系确认。”

 

对于江苏索特提及的几项侵权专利,聚和股份相关负责人称,去年12月公司已向三星SDI、无锡三星购买了相关无形资产。Solar Paste,LLC今年2月在美国成立,在8月26日受让其他公司专利,并于9月1日向法院针对聚和股份和东方日升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具体来看,2020年12月4日,聚和股份与三星SDI、无锡三星签署了《资产购买协议》,以800万美元向三星SDI、无锡三星购买光伏银浆生产相关设备及境内外专利或专利申请权等无形资产,包括250项专利权及128项专利申请权共计378项。

 

在首轮问询回复中,聚和股份表示。除部分专利的权利人变更登记手续尚在办理过程中,上述资产购买所涉及的各项资产业已交付,所涉及的交易各方的各项义务均已履行完毕。

 

半年斥资1200万美元买专利

 

2020年6月18日,帝科股份率先登陆创业板,2021年6月29日,聚和股份在上交所官网披露了招股书。目前,聚和股份经历了两轮问询,仍处于IPO审核阶段。

 

众所周知,IPO排队企业要想拿到科创板的“入场券”,科创成色必不可少。截至今年5月末,公司拥有152项专利,大部分为去年12月外购所得。

 

截至6月30日,前述《资产购买协议》涉及的250项专利权中,191项专利权已完成专利权人变更登记手续;128项专利申请权中,23项专利申请权已获专利授权,其中22项完成专利权利人变更登记手续。

 

另据聚和股份第二轮问询回复,今年6月,公司还与昭荣化学签订了《专利购买协议》,约定向后者购买与光伏浆料业务相关专利权利份额,交易对价为400万美元。

 

从专利数量来看,聚和股份已在行业中遥遥领先。招股书中披露的可比同行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末,帝科股份拥有43项专利、匡宇科技的专利数量为16项;截至2020年10月,苏州晶银有26项专利。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6月半年多的时间,聚和股份斥资1200万美元购买专利,无疑能够“扮靓”自身科创属性。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研发投入方面,2018年-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629.34万元、3893.36万元及9337.33万元,占营收的比重从7.48%下滑至3.73%。除了2020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整体研发投入均低于帝科股份等竞争对手。

 

而在监管层面,4月16日,证监会修改公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曾提到要严防研发投入注水、突击购买专利、夸大科技技术标准、科创技术水准及行业分类不准确等情形。

 

纵观国产正面银浆行业,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帝科股份、晶银新材、匡宇科技、聚和股份等为代表的四大国内浆料龙头企业。据国联证券研报,这四家公司市场份额合计已超过50%。

 

其中,聚和股份的发展势头迅猛。

 

2018年-2020年,聚和股份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18亿元、8.93亿元及25.02亿元,2019年、2020年增幅分别为310.44%和180.0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9.02%,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帝科股份、苏州晶银及匡宇科技。

 

根据《2020-2021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2020年度,聚和股份在正银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3.43%,排名国产厂商第一位、全行业第二位。

 

营收高增长的同时,2020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与应收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共计10.71亿元,占公司同期营收约42.79%;2020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也出现下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三年连续为负。

 

基于此,能够顺利上市“补血”对聚和股份而言显得格外重要。据招股书,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约68.16%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诉讼周期或超过三年

 

与同行在专利上的纠纷,不仅折射出聚和股份研发投入隐忧,还使其在IPO层面遭遇挑战。在上市“补血”需求迫切之际,被竞争对手“狙击”或对上市进程产生影响。

 

9月23日,聚和股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将积极应对本次诉讼事件。并将按照监管相关要求积极沟通和推进IPO相关申报工作,相关情况将按照交易所规则和要求及时对外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聚和股份在8月27日披露的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中,曾提示过专利相关风险:若被竞争对手诉诸知识产权争端,或者公司自身知识产权被竞争对手侵犯而采取法律措施后仍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将对公司的品牌形象、竞争地位和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诉讼事件,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化工领域专利律师王柱认为,科创板上市对企业的自有技术要求比较高,本案中聚和股份涉及重大专利诉讼,对其上市进程会有重大影响。

 

王柱告诉记者,中国发明专利侵权诉讼一审一般由专业的知识产权法院或知识产权法庭管辖,二审直接由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管辖。重大发明专利侵权诉讼一般还会伴随有专利无效程序。

 

“帝科股份诉聚和股份发明专利侵权案件,涉案发明专利保护的是化工领域的新材料,本案件结果对原被告双方皆有重大影响,因此案件周期会比较长,估计整个诉讼周期至少三年以上。”王柱表示。

 

王柱认为,近年来,在化工领域频繁发生比较大的专利诉讼,专利诉讼已成为企业维护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重要手段。化工领域专利诉讼案件复杂、诉讼周期长、并且多伴随鉴定程序,结果比较难预测,“初步推测原被告双方在漫长的诉讼周期中达成和解的希望还是比较大。”

 

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许春锋律师亦指出,专利权权属、侵权纠纷是常见的。一般来说,调解、和解方式结案的比较多,但判决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在专利技术使用中,建议通过符合交易习惯的合法渠道取得合法来源,从源头上避免专利侵权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