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资本“深耕”互联网医疗赛道:微脉何以破局?

2021-09-24 11:14:5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植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持续提升与国家政策扶持,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吸引越来越多创投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关注。


与此同时,众多创投机构发现,随着流量红利日渐消退,互联网医疗行业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谁能率先从“流量思维”切换到“服务思维”,实现用户深耕和服务升级,方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这个赛道正呈现强者愈强的格局。”一位长期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投资机会的创投机构合伙人向记者指出。尤其是那些塑造差异化发展模式并取得卓越成效的互联网医疗机构,越有机会赢得更大的未来发展空间。

一位微脉人士对此表示,这也是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去数年,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呈现百舸争流,群雄并起态势,创新业态层出不穷——有企业布局医药电商、在线问诊、慢病管理,也有企业涉足互联网医院、医疗保险、科普宣教等。如今随着行业发展进入下半场,从业者们开始思考如何令互联网医疗回归“让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更多人”的本质。

“微脉对此选择了不拼流量、不追求大快全、不做同质化轻模式竞争,转而做精本地一站式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医疗服务创新征途,致力于成为数字化医疗时代的一个重要创新力量。”他向记者指出。目前微脉的业务模式概括而言,就是“一医二多三全”。

过去六年以来,微脉一直坚持拥抱公立医院,立足于满足民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与公立医院重点科室深度合作,不断探索面向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从落实医疗服务“最多跑一次”,帮助医院优化就医流程,到打造“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服务”平台,开展多个数字疗法实践和验证,实现患者全生命周期的高效跟踪管理。

今年初,微脉迈入基于用户全量运营的3.0时代——在与各地公立医院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强化连接医院的支付、健康档案、线上工具类服务;在与各地医生形成线上+线下的有效连接的基础上,通过AI人工智能随访能力的加持,为全人群提供一套完整的医疗健康服务,以此支撑更多基于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多层次服务体系)的互联网+全病程管理创新服务。

数据显示,当前微脉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业务覆盖200多个城市,合作公立医院逾2000家,连接近20万医生,累计提供约10亿次医疗健康服务。其中,微脉自主研发的“Neumann AI”虚拟医生助手的智能随访服务累计节省医院人力122万小时,全病程管理创新服务累计节省用户就医时长300万小时,提供约20000种医疗健康服务SKU,患者对其医疗健康服务满意度高达98%。

记者获悉,自成立以来,过去6年微脉先后完成多轮融资,得到元璟资本、源码资本、经纬中国、千骥资本、IDG、百度等创投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数亿美元投资。其中,2020年微脉完成1亿美元C+轮股权融资,其估值突破10亿美元,跃升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独角兽级别企业。

近日,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新经济准独角兽准独企业研究报告显示,全国31家高成长性医疗健康准独角企业中,微脉位居前五。

在一些互联网医疗业内人士看来,近年,人工智能+医疗、数字化智慧医疗注重用户体验、内容服务创新俨然成为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推动互联网医疗生态体系的重构进程,微脉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深耕产业、扎实服务的“长坡厚雪”之路,持续打通线下与线上、院内与院外壁垒,将单次、随机的医疗服务转向周期、专属的,深度连接的高品质医疗服务,助力微脉医疗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升级,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变革浪潮中“稳步前行”。

记者获悉,在以往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下,患者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仅能连接医生或医院中的一方,且连接不够紧密,令信息数据难以打通、诊疗服务质量难有保障。微脉因此将平台、医院、医生和患者进行深度连接,为当地百姓创新出更精细化的医疗服务模式。

目前,微脉在全国数百家公立医院落地包括孕、产、妇、儿、肿瘤、亚健康、四后(诊后、院后、术后、检后)等各类人群的成熟的全病程管理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全病程管理创新服务体系,助力合作的医院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服务供给。

与此同时,微脉在全国范围内部署逾500个本地化健康管家团队入驻医院,为患者及用户提供专业、有温度的服务。将服务落到实处、扎实深耕,在过去的六年间,微脉及其服务的医院,不断接收到来自患者的锦旗及感谢信。

“此外,我们正与多家医院共建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服务中心,协助医疗机构建立起一整套流程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全病程管理服务体系,涵盖在线咨询、线上预约、院内陪诊、在线缴费、术前宣教、院后康复、复诊提醒等服务。”前述微脉人士告诉记者。

多位创投机构人士向记者指出,互联网医疗平台要与本地医院、医生筑建“服务共同体”,绝非易事。一方面本地医院与医生希望互联网医疗平台能带来更多导流与业务量,从而提升医院医生的阳光收入,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用户们则需要本地医院医生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两者如何取得平衡,很大程度考验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业务协同能力与资源整合实力。

记者获悉,在与本地医院、医生筑建“服务共同体”的同时,“科技”和“医学”成为微脉发展的关键字。2021年,微脉提出“用科技点亮医学”的年度口号,并升级了医学与AI数字疗法中心,以便更全面赋能公立医院为老百姓提供全病程管理服务。比如微脉针对专病患者群体的周期性医疗健康管理需求,组织由主管医师领衔的服务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创覆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凯琳•桑德全病程管理体系”。此外,微脉自主研发并广泛应用了医疗级人工智能系统诺依曼AI,可帮助1位医生同一时间为数百人提供服务。

通过连接公立医院电子病历(EMR)和“微脉全管”服务体系上的院后真实世界数据(RWD),微脉还在国内率先提出基于院内、院外整合数据下的数字疗法全新架构,为病患提供基于软件驱动的、具有循证医学依据的全病程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当前,微脉已与全国上百家医院合作,开展了围绕6个重点专科领域、覆盖9个病种的数字疗法实践和验证,帮助和服务了上千患者。数据显示,微脉肿瘤数字疗法提升患者复诊率至80%,使患者生存周期延长约5.2个月;微脉孤独症数字疗法提升治疗效果近15%。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微脉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国际数字疗法联盟(DTA)认证的中国企业,驱动国内数字疗法持续“接轨”国际标准。

据Frost&Sullivan预计,到2026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但与此同时,看似蓝海市场的互联网医疗赛道仍是一片“苦海”。究其原因,这个赛道普遍存在前期高投入、回报周期较慢的特点。

多位创投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前期投入巨大且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当前约90%的国内互联网医疗企业尚未实现盈利。

前述微脉人士坦言,互联网医疗这个赛道可谓“长坡厚雪”,真正能迈过这些坎坷迎来丰收季的平台,必须学会用心做“慢生意”,一是在垂直细分领域扎得够深,通过解决行业诸多痛点以持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二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某些细分市场做精做细,打造卓越的行业口碑,打造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如今,微脉正积极响应国家陆续出台的“优生优育”、“三胎”等政策,不断优化升级“孕产一体化管理”与“儿童关爱管理”服务。截至2021年8月,微脉已经累计服务孕妈10万+,合作医院的孕产服务效率提高了47%,接受过服务的孕妈们二次生育意愿也因此得到提升。

“未来,微脉还将继续投入资金以扩大本地化医疗资源整合优势,加大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创新的投入,持续驱动创新服务升级和技术迭代,让老百姓接受医疗健康服务不再难,让医护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不再难。”他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