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商业 > 正文

对话新中新总经理申剑光:“疫情带来高校业务新增量”

2022-01-28 18:02:4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贺泓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泓源 北京报道

疫情改变了什么?

当谈到这点时,申剑光有喜有忧。“付款周期拉得很长,但也带来业务增量,总体来说机会大于危机。”他说。

申剑光是新中新总经理。该公司以校园一卡通业务起步,其称在这一块市占率排名第一,重点高校占比60%,拥有超过1000家高校用户并覆盖1000万高校C端用户。

当下,新中新到了一个节点。

在业务端,新中新计划将核心产品一卡通升级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从生活服务类场景向智慧教学、数字校园、绿色校园等多场景拓展;在智能终端领域,新中新计划开发系列化专用AI服务机器人与线上机器人产品,并投放大量机器人设备在多业务场景。

甚至高校校园元宇宙也成为方向。

新中新表示,其智慧校园平台是以学生的数字ID和校园电子支付系统为数字化底座,并通过联通线上数字虚拟校园系统和线下AIOT系统来实现软硬一体化的虚实融合服务,构成了元宇宙所需的基础设施。

但申剑光也坦言,该业务“需要一些想象力,目前实际需求有限”,但又表示,“体验增强之后的话,会刺激客户需求的提升”。

另一头,新中新于近期完成新一轮过亿融资,该轮融资由合肥高投和鼎晖资本作为领投方。

这家公司还有了上市规划。

新中新以校园一卡通业务起步。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21世纪》:新中新核心业务是什么?

申剑光:学校客户需求大类分成了三块,教学、教务管理、生活服务管理,我们一直锚定在生活服务这块,并且向其他领域和场景去扩张。

生活服务最核心产品体现在,从底层的底座型平台到上面的数字化应用服务,再到智能化终端。我们是从软到硬,从底层到应用层到终端层,一套完整系统。

换成用户最直观表现,是校园卡系统,以校园卡系统为核心的一套数字化系统。

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库是我们开发和维护的;学校里面的资金结算系统数据库在我们这块;学校的一套物联网系统,学校里大部分的电子化或者智能化的硬件设备是我们来提供的,比如加密的支付设备的POS机,自助服务设备,门禁道闸等。

《21世纪》:硬件来自何处?

申剑光:创始人从哈工大出来之后创业,第一个方向就是给学校里做对讲机。后来接到了学校里面一个被放弃的科研项目,暨校园一卡通原型。我们核心产品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是自主开发的。

新中新是以软硬件的核心开发为主,而不是以集成为主的。

《21世纪》:硬件主要是通过自有渠道制造还是外包?

申剑光:加密设备的话是自己生产的。对硬件有一个划分,一类叫信息化设备,一类叫智能化设备,信息化设备的话自产为主;智能化设备,既有自产也有柔性供应链,就是用OEM的方式。

高校业务,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季节性特别强。因为学校是分学期的,财年又是预算制,所以核心生产和交付季基本上集中在二季度的下旬和三季度的上旬。所以制造会存在边际不经济的问题,一部分会外包出去,建立柔性供应链管理体系。

《21世纪》:最主要业务合作模式是什么?

申剑光:把它分成三类,一类是销售产品,暨标准化产品,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产品,这块在收入占比是比较高。销售对象包括学校用户,也包括产业链上下游集成商。

除了产品之外,我们也会有一些集成。因为头部客户定制化要求比较高。

第三类是基于服务收费,可以理解为订阅模式。对单向的服务客户也分两类,一类是学校用户,还有一类生态链上,比如说像银行或者BAT。

《21世纪》:这三块,收入占比大概是怎样的?

申剑光:产品销售这块的收入占比应该是超过一半以上,剩下的是服务类和集成类的。

《21世纪》:疫情后,同业上市公司都存在应收账款积压加剧问题,新中新是否也有这方面压力?

申剑光:账上也有应收账款,但对供应链的应收账款很少,大部分是对学校的,就是说对公的,如果最终销售这块都会有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的话分两部分,一部分应收账款,我们认为就属于非常健康和正常的,因为是工程类项目,按正常周期办,有尾款,有质保金。从商业上来讲是没什么风险的。

重点院校资金来源比较灵活,呆账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

从疫情之后,是有付款速度减慢的情况,只能说减慢。其实是整个链条的减慢,有两个因素,一个学校等级越低的,受地方财政的影响越大,地方财政拨付的慢,付款的就慢,但是不付可能性是比较低的。

客观来讲,对行业里的厂家,只要拥有这种直营工程类项目都会资金流动压力,但我们还好,因为这块占比少。

《21世纪》:疫情还带来了哪些影响?

申剑光:疫情实际上是对(高校)管理能力的一个极限挑战。形成了一种客户的需求共识,就是传统我靠手工来进行各种数据对比,达不到动态跟踪、动态管理的作用,一定要用信息化或者数字化的智慧化手段才能做到。

从软到硬,甚至现在很多高校校长亲自盯这个事情,甚至是对IT技术知识是一个普及。

以前可能只是简单取学生校园卡数据就可以了,现在要看连续轨迹。要求各个场景各个系统打通,向一个系统看齐。像我们做校园管理的系统底座,现在处于优势地位,对业务是种刺激。

另外一个是场景覆盖。好多地方原来没有覆盖的,现在都要补点。比如浙大,在杭州有7个校园,活跃账户50万,相当于一个小县城规模。

前几年因为学校真实的需求少,现在都得基于数字化管理。大量新设备,对后台的要求也就越高。

所以说疫情影响有危有机,目前业务结构和产品能力来讲的话,还是机会大于危机的。

《21世纪》:新中新未来方向是什么?

申剑光:从技术角度来讲的话,我们选择了三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AIoT战略,用AI加IoT,我们虽然有软件有硬件,但硬件应该是直接推动我们业绩增长的一个产品,重要的落地点。

随着新基建更新换代,传统的信息化设备需要改造,存量升级的潜力特别大。

同时随着疫情影响,用户对于信息化的认知,有根本的转变,夸张一点说的话,90%潜力还没有挖掘,我们是具有先发优势的。IOT的特点是什么?使每一台设备和设备之间的连接,它能够进行数据的传输能力,特别的大数据都能够被采集和应用起来。而AI的话实际上是什么?设备本身服务输出能力强了,同时后台处理数据能力也强了,这块是必须要做的。

第二是加密。我们系统客户迁移成本特别高,这种核心壁垒在于什么?所有的形成的数据资产,它对可靠性保密性要求特别高。所以对我们来讲,加密能力要提高,核心是区块链这样的技术来做,应该是个共识,但我们希望能成为行业里面率先真正落地。

第三个方向是人机交互。现在比较火的元宇宙,这些东西其实本质来讲,就是说交互的升级。

《21世纪》:为什么会在这个节点准备上市?

申剑光:从2017年开始,就有上市计划。资本和业务双车驱动的想法始终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