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南财快评:全球粮价高涨是粮食安全的核心风险

2022-06-13 18:58:1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春顶,谢渭莘

李春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

谢渭莘(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科研助理)

当地时间6月12日,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世贸组织第十二届部长级会议上表示世贸组织当前必须着手应对粮食危机。干旱、洪水、热浪和其他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与新冠疫情带来的供应链瓶颈相叠加,导致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俄乌冲突加剧了这种局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与去年5月相比,全球小麦价格上涨56%,谷物整体价格上涨近30%,近期植物油价格同比上涨45%。更早时间,6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就发布了关于全球粮食严重不安全形势的报告。指出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导致很多国家食品和燃料价格飙升,全球农业和粮食体系受到冲击,几十个国家面临不稳定状态,数百万人陷入贫困和饥饿。

随着疫情的持续,极端天气的灾情影响,加上俄乌冲突的外生冲击,全球粮食供应出现了紧张的局势,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全球贫困和饥饿的人群不断增长,粮食安全的风险与危机节节攀升。事实上,从全球粮食的供应量来看,是能够保障粮食需求的;粮食安全的风险更多来自于不平衡的分配,核心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导致贫困国家和人群没有粮食购买和消费能力。可以说,当前全球粮食安全的核心风险是粮食价格的高涨。

疫情以来,全球主粮价格涨超 70%,小麦价格创历史新高,全球饥饿人口占比突破 10%。从 CBOT 期货收盘价看,2020 年以来大豆、玉米、小麦、豆油涨幅分别 77%、92%、94%、122%,今年以来分别上涨26%、27%、41%、38%。2022 年 4 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 158.5 ,虽比 3 月创下的历史最高点下降 1.2 个百分点,但仍比2021年同期高出 36.4个百分点。4 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油指数大幅下滑,同时谷物价格指数小幅下跌。与此同时,食糖、肉类和奶制品价格指数则持续温和上涨。

全球粮食价格不断飙涨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第一,供给下降是基本面的核心原因。疫情影响粮食生产、运输和贸易受阻,导致全球粮食供应下降并且结构性失衡加剧。同时,灾情导致粮食减产和供给减少。2020年沙漠蝗虫突袭,使非洲、南亚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达到1600多万平方公里,造成至少2500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2021年,全球两大重要的粮仓巴西和美国都遭遇了历史性的严重旱灾,将全球粮价推至十年高位。另外,俄乌冲突也导致粮食供应的减少。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小麦、大麦、玉米、葵花籽油以及化肥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俄乌冲突必然会引发相应粮食产品的全球供应下降。需求和供应的失衡就会引发粮食价格不断上涨。

第二,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物流和贸易成本上涨,进而提升进口粮食产品的价格。例如,俄乌冲突将导致港口的正常运输受阻,对国际粮食供应链造成冲击。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和8月至11月分别是乌克兰玉米和小麦的集中出口期,俄乌冲突导致港口的正常运输工作受阻,直接影响两国农产品出口。

第三,贸易保护主义引发供应紧张,从而人为抬高粮食价格。疫情以来,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多个国家实施了出口限制措施。包括俄罗斯限制了小麦、黑麦、大麦、玉米、糖类、化肥、葵花籽等的出口,乌克兰限制了燕麦、小米、荞麦、糖、盐、小麦、牛肉,化肥等的出口,阿根廷限制了豆油和豆粕的出口,哈萨克斯坦限制了小麦和面粉的出口,印度限制了食糖和小麦的出口,以及土耳其限制了面粉、豆油和葵花籽油的出口等。

第四,粮食销售商的囤积和储备人为抬高了粮食价格。在粮食价格上涨的预期,粮食销售商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完全有动力通过囤积居奇抬高价格来获得额外的利润。四大粮商控制着全球80%的粮食交易,在疫情和灾情的形势下,2021年的利润实现了大幅提升,这其中和粮食价格有着推卸不了的关联。

第五,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投机放大了粮食价格的效应。在一系列粮食供给下降和价格上涨的因素推动下,粮食期货市场价格节节攀升,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粮食期货市场,放大了价格上涨的效应,导致粮食价格进一步飙涨。

第六,全球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推波助澜。疫情暴发以来,为了刺激经济,主要经济体大多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并诱发了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一方面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也容易诱发流动性进入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炒高粮食价格。

当前形势来看,全球疫情发展尚不明朗,俄乌冲突持续发酵,通胀仍在蔓延中,粮食价格预计仍将处于高位运行,甚至有进一步上升的风险。面临粮食价格飙涨带来的不断上升的粮食安全风险,需要全球协力加强粮食供给治理,保障粮食贸易通畅的同时,稳定粮食价格。粮食实际供应的变化短期内难以调整,是形成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动力,缓解之道在于增加全球粮食的生产和供应。粮食囤积和贸易保护主义造成的价格上升需要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以及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等相关国际组织加强治理合作,倡议粮食贸易自由化,倡导各国联合行动保障粮食流通的顺畅和便利。大宗农产品期货金融市场的投机拉动的粮食价格上升,也需要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控,避免金融市场推高粮食价格。对我国来说,粮食供应充足,能够保障国内需求,并且国内粮食价格相对稳定,但面对全球不断上涨的价格,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调控。

一要调整粮食供应链,降低对主要粮食进口源的依赖程度。面对全球疫情带来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应积极调整粮食供应链,形成粮食进口多元化格局,以降低出口国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或者出口受阻带来的风险。

二要加强对粮食供应市场的调控和监管。通过调配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调整进口关税配额以及积极开拓新的粮食国际市场等手段,稳定国内粮食市场,降低国外粮食高价的影响。同时通过政策性收购、国家临储粮抛售以及直接补贴种粮户等政策,实现价格稳定调控。加大对粮食市场的监督监管力度,坚决打击粮食恶意炒作、囤积居奇等违规行为。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方针,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要倡导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带来的粮食损耗。政策上要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一方面,可以从多角度考量立法,对于粮食浪费作出明晰、科学化的规范界定,并制定操作性强的奖惩机制,为打击浪费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严明执法,避免硬约束在实践中软化,严厉打击各类铺张浪费行为,采取多主体监管,将反对铺张浪费作为监督巡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整体而言,全球粮食安全并非一国之事,构建粮食安全新格局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国内而言,要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以保证好国民基本粮食需求,积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综合施策、多维发力。国际而言,各国尤其粮食产能大国不能追求在世界粮食安全危局下独善其身,而应切实推动国际粮食市场形成更加公平互惠的新秩序,推动构建人类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

 (本文为中国农业大学“世界经济新格局”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