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 > 正文

营商环境周报(第47期)|国务院要求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上海建立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

2022-06-28 15:26:3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赵子健,索寒蕾

时政要闻

  • 国务院: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利用

6月23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

《意见》提出,通过全面推进政府履职和政务运行数字化转型,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大力推行智慧监管,积极推动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持续优化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强化生态环境动态感知和立体防控,加快推进数字机关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平台智能集约发展,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政府履职效能。

《意见》提出,创新数据管理机制,深化数据高效共享,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利用,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通过持续增强数字政府效能,更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优化数字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商标、专利网上申请率均超99%

6月2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这一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聚焦公众需求,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领域,持续深化“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举措。

一是为企业创新发展疏堵解困。实现一般情形商标注册全流程周期压缩至7个月。商标异议、驳回复审平均审查审理周期分别压缩至11个月和5.5个月。扩大行政裁定文书网上公开范围,实现专利复审无效、商标异议评审决定文书全增量公开。今年前5个月,累计公开专利复审无效决定1.6万件,商标文书21.7万件。

二是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知识产权业务受理窗口“一窗通办”覆盖所有省会城市。全国共设立地方商标受理窗口277个,有效打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优化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系统,截至上月底,商标、专利网上申请率分别达到99.45%和99.43%。全面推行专利商标电子证书,进一步缩短权利人获证时间。

三是满足创新主体差异化多元化需求。截至上月底,共快速审查商标149件。今年前5个月,累计开展专利远程审理2918次;共设立商标巡回评审庭5个,完成商标巡回评审41件。开展电商平台专利权评价报告共享试点,共享核验评价报告5万余份,处置权利备案争议和纠纷900余件。北京、浙江等地实现专利优先审查的全程网办。通过中国商标网向申请人提供商标查询、缴费、公告、咨询、电子送达、裁文公开、注册证明公示等“一站式服务”。截至今年5月底,商标注册业务的网上申请率已经达到99.45%,网申用户数量达到27.9万。

地方行动

  • 北京:构建“一刻钟政务服务圈”

6月20日,北京市政务服务局、市委办公厅、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村)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全面加强社区(村)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一刻钟政务服务圈”,提高群众办事便利性和满意度。方案指出,到2022年11月底,北京全市将实现7000多个社区(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方案明确,社区服务站(村政务服务站)实行综合窗口服务模式,全部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并结合开放式空间建设要求,不限于柜台服务模式,但应设置低位服务设施、摆放北京政务服务标识和北京市公众参与政务服务“好差评”桌牌,提供可满足群众办事需求和日常办公需要的服务设备,重点配备与综合窗口服务相匹配的高拍仪、扫描仪、身份证读取器、“好差评”评价器等设备。

方案提出,在社区服务站(村政务服务站)设置集成式自助智能政务终端,将延伸至社区(村)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集成式自助智能政务终端,配备导办人员,引导企业群众按照智能语音提示,通过远程视频交互服务等方式,实现与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联动。智能政务终端应具备以下功能:一是自助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二是企业群众与前台受理、后台审批人员一对一在线视频办理业务;三是读取身份证、银行卡、社保卡等,高清扫描上传电子材料,回单柜可代收纸质原件材料;四是签批系统实时核验信息,可作出审批决定的,使用电子印章当场出具审批结果。

  • 上海:建立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对纾困主体实行名单制管理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联合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共同建立上海市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通过引导在沪银行保险机构精准支持受疫情影响急需纾困融资的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助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企业克服困难、恢复发展。

上海市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明确支持对象为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现金流紧张,但仍有市场前景、信用良好、员工人数基本稳定的中小微企业,重点支持制造业、批发零售、物流仓储、交通运输、文旅会展、住宿餐饮、农业、外贸、科创和养老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

二是确定融资条件与要求。原则上小微企业单户纾困融资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中型企业不超过5000万元。资金用途采用负面清单管理,规定除不得用于金融投资、理财或其他套利和非法活动外,款项可用于满足生产经营的各方面资金需求,同时强化融资资金用途流向管理,对严重不守信企业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三是强调适当降低融资综合成本。

四是对纾困主体实施名单制管理。

五是多措并举为企业恢复发展保驾护航,鼓励保险机构稳步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性信用保证业务。

典型案例

  • 浙江:向自贸区下放32项省级管理权限,包括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等

近日,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赋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一批省级管理事项权限的决定》,依法赋予浙江自贸试验区32项省级管理事项权限,涵盖贸易、投资、金融、人员流动等多个方面。

在市场准入方面,国内企业在境外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备案、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备案、《药品生产许可证》重新发放及变更、从事数字印刷经营活动审批、内资演出经纪机构设立等。

在人力资源服务方面,进一步放宽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放宽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限制;下放技能人才评价考评员考核认证和质量督导员资格认证权限等。

在投资管理方面,下放企业投资(含外商投资)项目备案(新增、变更)至自贸试验区各片区。

在金融服务方面,下放油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

  • 重庆:推出110条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推行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办”

近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重点任务清单》,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政务环境、政商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110条改革举措。

《任务清单》提出,在市场准入领域着力推行企业办事依托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办”,提升开办企业数字化水平,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企业开办和注销服务;在水电气讯接入领域着力加快设置综合服务窗口,推动水电气讯公用服务“一站式”办理,提升供水、供电、供气、互联网服务的可靠性等。

《任务清单》明确,在执行合同领域着力健全机制,推动商事仲裁程序改革,着力提升司法解决纠纷的质量效率。在办理破产领域着力扩大适用快速审理案件范围。在知识产权领域着力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在包容普惠创新领域着力围绕创新创业、人才流动、市场开放、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交通出行等领域,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竞争力。着力加快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提升各类开放平台能级,持续巩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

《任务清单》指出,要在政务服务领域着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通办改革,深化“全渝通办”,持续推进电子证照、电子签名、电子签章互认共享,打造“渝快码”服务体系;着力逐步推动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完善工程建设领域风险分级分类管控机制和纠纷仲裁调解机制;在不动产登记领域着力优化“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推动“多规合一”生成项目。

国家营商环境报告—政务服务

政府服务,主要衡量参评城市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等情况。

  • 最佳实践

根据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参评城市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站式服务”“15分钟便民服务圈”等利企便民服务,整合规范政务热线,深化政务数据共享,广泛实施“好差评”制度,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表现优异及优秀城市

1、优异城市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苏州市

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衢州市、合肥市

福州市、厦门市、济宁市、武汉市、广州市

深圳市、珠海市、南宁市、贵港市、重庆市

成都市、绵阳市、昆明市、西安市、银川市

2、优秀城市

太原市、晋城市、沈阳市、长春市、吉林市

哈尔滨市、大庆市、南通市、舟山市、芜湖市

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烟台市、黄石市

宜昌市、襄阳市、长沙市、岳阳市、佛山市

东莞市、北海市、德阳市、贵阳市、曲靖市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选取衢州、济宁、温州、贵港、成都、南京、南宁、武汉、合肥、昆明、哈尔滨、北海、海口、晋中等14个城市典型做法,供各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学习参考借鉴。

  • 任务要求

任务要求一:优化网上政务服务

2018年:(1)到2018年年底,在“一网通办”方面,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80%,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50%。(2)到2018年年底,在“最多跑一次”方面,省市县各级3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2019年:(1)到2019年年底,在“一网通办”方面,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0%,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70%。(2)到2019 年年底,在“最多跑一次”方面,省市县各级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3)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推行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等制度,实现集中办理、就近办理、网上办理、异地可办。(4)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打造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更大范围“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掌上可办”,确需到现场办的再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

2020年:2020年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政务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形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

任务要求二:提高办事便利度

2018年∶(1)到2018年年底,在"只进一扇门"方面,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比例不低于70%,5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2)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3)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4)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5)大力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优化提升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进一步推动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统一办理。(6)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无法定依据的一律取消。依托政务服务网开发建设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实现网上展示、网上竞价、网上中标、网上评价。(7)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首席服务官和数字化审图、告知承诺、邮政或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推行预约办理、同城通办、异地代办、跨层联办、智能导办、一对一专办等多种服务方式,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排号等号、耗时长、来回跑等问题。

2019年∶(1)到2018年年底,在"只进一扇门"方面,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项外,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基本实现"应进必进",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推动政务服务大厅与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对接融合;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政务服务事项应当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步骤,纳入一体化在线平台办理。(2)各地区可以在国家规定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内进一步压减时间,并应当向社会公开。(3)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全面开展中介服务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退出机制。(4)国家鼓励对营商环境进行舆论监督,但禁止捏造虚假信息或者歪曲事实进行不实报道。(5)2019年9月月底前制定出台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有关指导意见,倒逼各级政府部门不断改进工作。(6)2019年年底前首批推动10种高频电子证照全国标准化应用和互信互认,推动100项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在各省(区、市)内和跨省(区、市)实现"一网通办"。

2020年∶(1)2020年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含大厅、中心、站点、窗口等)、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含业务系统、热线电话平台、移动服务端、自助服务端等)全部开展"好差评",线上线下全面融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评价对象全覆盖、服务渠道全覆盖。(2)2020年6月月底前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3)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对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和办事指南要素在国家、省、市、县四级统一。(4)依托线上平台促进惠企政策落地。(5)对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可设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提高复工复产率。(6)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制度。(7)抓好惠企政策兑现。

任务要求三:加强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

2018年:(1)要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2)加强数据共享安全保障。(3)做好政务信息系统改造对接。(4)以审批智能化、服务自助化、办事移动化为重点,把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融合发展。

2019年:(1)国家建立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和全国范围内互信互认。各地区、各部门应当加强电子证照的推广应用。(2)更大力度推动央地数据共享,建立权威高效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2019年再新增拓展1000项共享数据,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和群众办事、应用频次高的数据优先纳入共享范围,满足30项以上全国普遍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数据共享需求。

注:该部分内容选自《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报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编著,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