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观点 > 正文

学习笔记|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2022-06-30 23:06:4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钟钰

2022年,夏粮丰收大局已定,这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实现夏粮丰收对于稳定全年粮食产量至关重要。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粮食产能稳步提升,特别是最近七年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保供稳价防通胀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粮食连续丰收、产能稳步提升的背后离不开党的领导、政策支持、投入保障、科技支撑的协同作用。

党的领导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为粮食连续丰收创造了极佳的内外部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既有针对国内粮食“高位爬坡”下紧绷的资源环境压力需要,也着眼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是统筹世情、国情、农情和粮情的透彻洞察,也是大党大国大局的深远谋划。2022年,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通过加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共同压实面积、确保产量、落实责任,共同扛稳粮食安全责任。面对2021年罕见秋汛导致1.1亿亩小麦晚播的不利条件,夏粮主产区积极作为、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住播种面积不减,为稳定夏粮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党政同责指挥棒作用持续发力,地方党政一把手亲自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立足粮食面积稳定、粮食产能提升两个工作重心,开展撂荒地排查,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挖掘单产潜力等一系列粮食稳产保供工作,落实地方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疫情防控背景下,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责任,开辟农业生产绿色通道,保障了从春耕备耕到田间管理、防灾减灾,以及收获归仓等生产环节的有序推进。

财政支农政策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从农资补助到防灾救灾专项补贴,再到最低收购价兜底,“端稳中国饭碗”各环节都离不开重粮惠粮政策的有力支持。在春夏备耕阶段,面对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问题,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300亿元的一次性农资补贴,有效缓解了生产资料上涨的不利影响。在生产过程中,针对晚播小麦弱苗比例大、促弱转壮任务重的实际,中央财政下拨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16亿元,支持冬小麦主产省做好小麦促壮稳产、病虫害防控等防灾减灾相关工作。由于今年粮食作物病虫害普遍呈重发态势,6月财政部又下达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73亿元,支持水稻、玉米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在价格支持方面,全面提高了粮食主产区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使农民种粮有盼头、有信心。相比2021年,2022年小麦收购价每斤上涨了0.02元,中晚籼稻和粳稻每斤价格上涨0.01元,早籼稻每斤价格上涨0.02元,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解决了农民卖粮的后顾之忧。当前重粮惠粮政策有效对接了粮食生产各个环节的实际问题,有力保证了粮食丰产增收、巩固提升了粮食产能。

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则是我国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实践。据测算,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能够显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今年将继续建设1亿亩,到2022年底累计将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随着灌区现代化改造的逐步推进以及农业水利条件的不断改善,目前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962.54万公顷,较十年前增加了11.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8,较十年前提高了0.052。得益于农田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以及灌溉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我国农田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农业自然灾害成灾率不断下降。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产能提升动力。农业科技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农机装备“一个支撑”,着力解决粮食生产面临的关键核心技术卡点及产业发展升级痛点,充分发挥了科技支撑粮食产能提升的硬核力量。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示范推广重大引领性技术和农业主推技术,优质小麦全环节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等增产增效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当前,我国已组建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成4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0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聚焦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品种,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集合全国相关单位和专家开展良种联合攻关,取得了节水抗旱小麦、超级稻、适宜籽粒机收玉米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自主优质品种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自主品种占95%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已成为粮食生产降本增效和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

为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确保任何情况、任何时候都能吃饱饭,须进一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善农民种粮、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两个转移”的发展补偿机制,构筑补贴、保险与贷款的“三位一体”生产支持体系。明确各省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的责权利,保证粮食安全全国上下一盘棋,坚决落实“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