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创投 > 正文

海迈医疗完成天使轮融资 专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2022-06-30 17:46:47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马婷婷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马婷婷北京报道

 

6月28日,海迈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迈医疗”)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方资本独家出资完成。融资将主要用于早期团队搭建以及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桑田岛科创园的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实验室建设。 

海迈医疗在2021年9月1日成立于苏州工业园区,是一家领先的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平台公司,早期专注于开发和生产同种异体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适用于慢性肾衰透析血管通路建立、下肢动脉外伤血管替代、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搭桥术。 

国内人造血管潜在市场巨大

继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之后,近年来,活细胞作为一种更为复杂的药物形式已经进入临床惠及患者。最新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人工血管及再生医学相关产品市场规模约1200亿美元,市场前景非常巨大。华方资本合伙人罗王倩对记者表示,“随着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对比细胞更为复杂的组织和器官进行体外‘复制’即将成为下一阶段生物科技研究和投资的热点之一。” 

这也是海迈医疗的布局方向。海迈医疗从活细胞出发,通过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技术,以临床亟需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为突破口,实现一系列同种异体再生医学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这既是合成生物学在组织工程领域的最新应用范例,也为活细胞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增添了新的内涵。”罗王倩补充道。 

在临床需求方面,目前,全球每年约有350万例患者进行长期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安全且可长期重复使用的动静脉通路作为透析通路。我国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超过1.2亿人,基数巨大。2020年,在中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NRDS)注册的长期慢性透析患者超过80万例,预计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230万例。其中,使用动静脉造瘘患者87%,中心静脉置管10%,人工血管通路约1%。对比美国数据,其每年长期慢性血透患者约60万例,其中使用动静脉造瘘患者65%,中心静脉置管15%,人工血管通路20%。 

实际上,动静脉造瘘术后无法使用、或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并发症而衰败,患者只有选择中心静脉置管作为临时的透析通路,但其年感染率高达200%,而传统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也极易感染和狭窄,2年通畅率约50%,5年通畅率极低。因此,在慢性肾衰透析血管通路方面,我国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我国每年仅周围动脉疾病手术就有约87万例、美国超10万例;我国每年血管外伤手术15万例、美国7.3万例;国内冠脉搭桥手术5万例,未来十年将达到每年15万例,美国每年冠脉搭桥手术50万例,患者平均需要使用桥血管约2.5根。由于自体静脉移植物需手术获取,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移植物切口感染、麻醉时间和ICU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现有小口径聚合物人工血管通畅率低、易形成血栓导致衰败而无法在冠脉搭桥手术中使用。这都为人工血管带来大量需求。 

除了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外,海迈医疗利用自身的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技术平台上研发、生产其他同种异体再生医学产品管线,包括组织工程输尿管、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神经修复导管、脱细胞组织器官等,并计划未来将临床研究及商业化扩大至全球范围。经过17年的耕耘,海迈医疗先后开发出自体和同种异体脱细胞基质小口径人工血管,目前,此技术已有两项中国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科学家归国创业,聚焦“卡脖子”难题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属于行业技术壁垒极高的领域,需要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经过近30年的积累,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海迈医疗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邱雪峰博士介绍道,“在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方面,全球仅有3家企业进入临床或即将完成临床试验,其中,美国两家,欧洲一家,而中国为零。” 

有外媒曾报道称,美国一家公司生产的产品,植入人体内一年通畅率约90%,5年通畅率58%,长期植入人体无感染、管壁钙化及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性能远超目前临床使用的ePTFE肝素涂层血管和其他血管。但其售价也非常高昂,一根长度在1000px的血管售价就要25,000美元。 

针对这一“卡脖子”的技术领域,邱雪峰博士希望结合其个人丰富的临床经验,未来可以带领海迈团队,突破组织工程小口径人工血管技术,以解决国内人工血管短缺难题,“尽快让更多有需求的中国患者使用上‘负担得起’的产品。” 

据了解,邱雪峰博士拥有25年心血管外科临床经验和研发经历,在小口径人工血管、干细胞、生物材料、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经验丰富,三次获得加州再生医学研究所(CIRM)研究奖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项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研究成果发表在Biomaterials等生物材料领域专业刊物,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Lillehi奖,2018年获武汉东湖高新第十一批“3551”创业人才称号,2021年入选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在心脏大血管外科特别是主动脉和大血管外科、冠脉搭桥等领域有着十分丰富的手术及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