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创新周·名医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吴浩:罕见病诊疗难,需有情怀的大医院去研究

2022-07-02 16:37:5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唐唯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广州报道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罕见病是指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目前,全球罕见病约有7000多种,包括渐冻症、“玻璃人”(血友病)、“木偶人”(多发性硬化症)、松软儿(脊髓性肌萎缩症)等。罕见病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国罕见病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人。他们经历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痛苦,承受着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

但在罕见病领域仍有很多相关现存的困境需要解决。

6月30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发起,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健康产业创变领导力峰会暨中国健康产业领导力联盟启动仪式”于线上成功举行。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吴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各个层面存在对罕见病的重视度不够。在政府层面,更多的注意力仍集中在发病率更高的病,与普通大众关系更为密切。医学界更是如此,许多罕见病在大医院能够遇到,部分下沉的医院可能存在闻所未闻的情况。治疗上更无从所谈。”

“另一方面罕见病整体在医疗届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加剧了治疗的难度和复杂度。”吴浩补充道。 

吴浩表示,但是每一个罕见病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往往存在家属不知道到哪里去看,找到了医院,医院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好不容易找到了解决方案之后,由于这个报销各方面费用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政策上的倾斜。所以导致了少部分的群体出现了治病非常困难的情况。

针对最为常见的罕见病确诊难问题如何解决。

吴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对于一些小的医疗机构来说因为病人数量的限制,对罕见病的诊断难以应对。只有较大的国家中心和大型医院,可能见到一些,这些发病率低的罕见病。这就要求大机构必须要拿出精力去研究它。

“罕见病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想要获得相关学习材料都较为困难。对罕见病的诊断进行研究的人都是稀缺的,这就要求医生具备一定的情怀。研究这些小众病,必须投入必要的精力,不会有现成资料学习来,而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推陈出新,拿出一些自己的经验来。”吴浩说道,“所以从这角度来说很多大医院日常的工作事务十分繁忙,为何还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做系统化研究难度更大的罕见病,是需要情怀的。并且也注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压力。”

吴浩同时指出,另一方面,如果大平台医院的医生都不做这些事情,指望其他的医院医生做更不现实。从医疗系统来讲,尤其是大医院,作为一个高平台的医生来讲,对治疗罕见病的研究是一个责任。大医院可能从行政层面来说,也应该重视对罕见病的诊治和相关研究。或者说应该有一个科室值周,至少培养一两个医生在某一方面加强系统性问题研究。此外一方面可以鼓励医生加大科普宣传,让病人才有可能找到合适的医生,另一方面,在找到合适治疗医生的过程中,医生本身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