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观点 > 正文

南财快评:货币常备互换迈出重要一步

2022-07-04 19:46: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曹誉波

7月4日,据人民银行官网披露,经国务院批准,近日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将双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货币互换安排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协议长期有效,互换规模由原来的5000亿元人民币/5900亿元港币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9400亿元港币。

这是人民银行第一次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常备”主要指协议长期有效,无需定期续签,同时互换流程也会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更加便利。

国际主要经济体央行之间都有类似的互换安排。以美元货币互换协议为例,2008金融危机后,为满足国际金融机构对于美元流动性的需求,美联储设立了中央银行流动性互换通道(Central Bank Liquidity Swap Lines),以货币互换的形式解决非美国本土市场的短期美元流动性短缺问题。通过流动性互换通道,一方面,货币互换的直接作用是规避汇率波动风险,降低汇兑成本,便利国际融资和贸易。另一方面,货币互换作为离岸市场流动性的补充来源,非美国家中央银行可以在不消耗自身外汇储备的情况下,从美联储获得美元以满足其国内金融机构对于美元的流动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政策工具稳定汇率波动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际,全球出现了严重的资产抛售潮,美元流动性极度短缺,美联储与全球9家主要央行签署了期限最少6个月、总额约45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以缓解美元流动性稀缺,维持全球美元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0年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签订清迈协议,开始尝试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亚洲国家货币当局签署双边互换协议。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进一步抵御金融系统风险,减少使用第三方国家货币进行贸易结算的成本,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1月起2022年6月末,人民银行累计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货币互换规模已累计达到3.66万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旨在促进双面贸易,平抑汇率波动。我国与外国货币当局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可以直接促进双方之间的贸易,使用货币互换额度购买彼此的产品与服务,减少了汇率波动风险,与使用第三方货币如美元进行支付结算相比,进一步降低了汇率风险并减少了相应的交易费用。此外,与区域内贸易伙伴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可以增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和贸易一体化,增强区域经济体共同抵御国际资本冲击的能力,并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

香港金管局是2009年1月首个与人民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货币当局,首份协议规模为2000亿元,并先后于2011年、2014年和2022年多次续签协议并扩大规模,目前已达到8000亿元规模,香港金管局已成为所有签约货币当局中规模最大的互换对手。这是基于内地与相关深层次金融合作和发展的需要的。目前,香港已成为离岸人民币最重要的清算中心、产品中心和资金中心。香港金管局一直以来也是人民银行主要的互换对手方,扩大货币互换规模,有利于双边金融合作与稳定。

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与美元货币互换协议存在一定的差异。除了在规模和对手方数量上差距较大外,美元货币互换协议主要是为了在危机中提供美元流动性,是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重要体现。而人民币货币互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尝试,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签订的货币协议更多是出于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发展的考虑,外国央行使用人民币来缓解本国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压力作用目前来看仍然有限。在未来,我国与更多贸易合作伙伴签订稳定的货币互换协议,并提升货币互换使用率,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还存在着很大发展空间,除了便利双边贸易、锁定汇率风险之外,人民银行与境外货币当局签订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存在“告示效应”,给予了对方国家和金融机构在流动性短缺的情况下获得短期人民币流动性的可能,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