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南财对话|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四大要素形成高科技生态链 香港要善用“一国两制”优势

2022-07-05 14:44: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赵越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赵越北京报道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25年来,香港创科发展稳步向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过去5年,香港特区政府投入1500亿港元,推动科创发展。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及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香港正朝着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目标奋力迈进。

今年8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见证了几十年来国家科技发展的伟大历程。陈清泉祖籍福建省漳州市,出生于荷兰殖民时代的印度尼西亚,并且经历了印尼的日本殖民时代、独立运动时期。童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没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华侨的生命和权益就得不到保障,而国家强大要靠科技,从此在他的心中就萌发了科技报国的种子。

自1953年回国后,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年,他当选为香港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听到新闻联播中公布自己的名字时激动不已。2016年在北京、2017年在香港聆听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使他鼓起勇气联名23位在港两院院士给习主席写信,表达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

如今,85岁的他仍然把国家的需要放在首位,坚持奋战在科研一线。在接受《南财对话》专访时,陈清泉表示,香港要珍惜国家给予的机遇,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聚焦“国家所需、香港所长”。香港科技工作者应该分秒必争,不断提高自觉性,增强使命感,做到身在香港,心怀祖国,放眼世界。

香港科技工作者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南财对话》:6月30日,习近平主席考察了香港科学园,您也在现场聆听了习主席的讲话,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下现场的情况和您的心情?

陈清泉:习主席考察了科学园,和我们几十位香港老中青科学家亲切交谈,习主席在讲话的头几句就表示很牵挂香港。

习主席对由我牵头的在港两院院士联名信的批示中提到,香港要建设成为国际科创中心,我的理解就是说香港要增加两个翅膀。原来香港是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现在要加两个翅膀,一个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另一个是中西文化交流中心。

习主席6月30日考察了香港科学园,并对特别行政区政府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给予肯定,此外也希望香港的科学家,特别是青年科学家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成绩,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更使我感到振奋的是,他给香港的科技发展定位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希望香港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习主席对香港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予我们很高的期望。我们要不辜负习主席对我们的期望,撸起袖子加油干!

习主席的回信是一剂“强心剂”

《南财对话》:2017年,您联名23位在港两院院士给习主席写信,表达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作为这封信的发起人之一,能否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情况?

陈清泉: 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主席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2017年,也就是5年前,习主席到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我当时也在大会现场,习主席讲到了“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强调了“一国两制”带给我们的发展机遇,我们不能够丧失这个机遇。这也是我牵头,与其他23位院士联名给习主席写信的初衷。

2016年在北京、2017年在香港聆听了习主席的报告,使我鼓起勇气与其他23位院士一起给他写信。这封信的内容主要有两点。第一点,表达香港的科技工作者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第二点是反映国家科研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的问题。因为这是很复杂的问题,要经过许多机构,一直得不到解决。我没有想到,习主席很快就作出了重要批示。习主席的批示像一剂“强心剂”,使我们非常振奋。

批示的内容很具体,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在港院士提出的意见,要发挥在港院士的作用,并且指明了方向,香港要成为国际科创中心。所以这封信是方向性的、纲领性的,也丰富了基本法在科技方面的内涵。给我们从物质到精神,到政策,到平台,一系列的(支持)。科研资金方面,目前已有六亿、七亿的资金过来。紧接着各种政策出台,各种资源对香港更加开放:比如香港学者可以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人更广泛参与国家科技建设项目等。

香港要善用“一国两制”独特优势

《南财对话》:近年来,国家支持香港科研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香港特区政府也不遗余力推动创新科技,您认为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有怎样的优势?

陈清泉:习主席的信中指明了方向,紧接着各种政策出台,从政策再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现在世界上有几个著名的大湾区,硅谷大湾区是金融加高科技,纽约大湾区是金融加服务业,东京大湾区是金融加高端制造,而我们粤港澳大湾区从面积、人口、经济体量都大过它们,我们要建设成为世界最美好的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有“9+2”城市群,“2”指的是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实行“一国两制”。

所以从习主席指明方向,到出台政策,再到平台,(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的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提出香港北部要建设科创中心,有4个平台,与深圳、广州等合作,第一个平台就是深圳跟香港交界的河套,要建成高新区,第二个是深圳的前海,鼓励香港的青年人在那里创业,第三个更大规模的是在广州的南沙,第四个是在澳门跟珠海之间的横琴。从指明方向,到政策、平台,从物质资源到精神支持,给香港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历史上难得的、最好的机遇。香港科技工作者应该分秒必争,把过去错过的时间弥补过来。

香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国家所需,发挥香港所长。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是中西合璧的国际大都会,税率很低,法制很健全。这样自由优秀的环境,可以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年轻人。我曾经帮助新加坡大学建立新的学科,根据我的经验,重点要吸引年轻人,因为那些有名的专家,在本国已经有基础、有根底,很难离开。但他的弟子不一样,请来之后就形成了一个网络,与他的老师、他在世界各地的师兄师姐还保持联络,很快了解前沿在哪里,方向是什么,减少弯路,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做原创性的科研,而这正是我们所需。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具有前瞻性、有韧性,就是要敢于进入无人区,愿意坐冷板凳,香港在这方面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香港的科技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觉性,增强使命感,为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要做到身在香港,心怀祖国,放眼世界。

祖国好香港就好

《南财对话》: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正为香港带来无限机遇。香港在大湾区的创科发展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内地优势互补,共享发展机遇?

陈清泉:祖国好,香港就好,因为香港是祖国的一部分。

科创方面也是如此。创新科技发展要有好的生态,科技的生态链有四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基础研究,或者科学,一般在大学开展;第二个要素是把科学变技术,一般在应用研究院开展;第三个要素是高科技企业,把技术交给高科技企业,将技术转化为产品;第四个要素是金融,用金融支持孵化创新技术,并做大做强,这样就形成了很好的生态链。

典型的例子就是硅谷,在那么小的地方,如何形成很好的科创中心?因为它具备四大要素,第一是名校,伯克利、斯坦福都在那里。第二是应用研究院,在伯克利、斯坦福都有国家实验室,还有谷歌、英特尔等跨国高科技企业的研究院,这些研究院就培养了一批青年人尽全力搞科研,为他的整个生涯提供一个出路。而香港在这方面很缺乏,香港的应用研究院很小,所以我号召在香港上市的央企,或者外国公司,应该在香港设立研究院。从1997年回归以后,我们就应该有自己的科研规划、科技计划。

第三个要素是高科技企业,香港也没有。而小小的一个硅谷,英特尔、谷歌、苹果都在那里,我都参观过。在深圳有华为,还有国家实验室,而香港没有高科技企业,所以我也希望在香港上市的央企,将一部分的高科技产业放在香港,比如高端传感器、生物医药等,因为只有形成生态链,才能够发展。

第四个要素是金融,香港有金融,但对高科技的支持不够,要向硅谷学习,怎样正确地孵化,资助高科技的发展。

总结起来,一个高科技的生态链需要四大要素:第一基础研究,第二应用研究,第三高科技企业,第四支持高科技的金融。香港只有其中两个,一个是名牌大学,一个是金融,造成了香港只是个论文工厂,缺乏产业化,因为生态链不健全,存在短板,香港缺乏应用研究院,缺乏高科技产业,而深圳、广州有,所以香港与内地存在天然互补,要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主席提出的期望,希望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香港开埠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在创新科技的发展有这样好的条件和前景。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记者:赵越

编辑:李艳霞和佳林虹

制作:李群郝佳琪

设计:林军明白宇航黄丹虹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曾婷芳赖禧黄达迅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