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2022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之医药创新峰会成功举办 “健康中国•21CC”优秀案例出炉

2022-09-29 23:35:3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武瑛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瑛港北京报道 9月29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国内数字化智库型财经媒体领跑者《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主办、广发证券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之医药创新峰会暨‘健康中国•21CC’优秀案例发布”活动成功落幕。

本次峰会着眼医药创新主旋律,围绕疾病防治、新药研发、Biotech进阶以及支付体系创新等行业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同时,会上还重磅发布了2022“健康中国•21CC”优秀案例征选结果——“年度10大癌症诊疗医疗健康企业优秀案例”,并推出了《21CC“互联网+”癌症全病程管理发展趋势报告(2022版)》

作为中国医药大健康行业大江大河时代的记录者、观察者、建言者,近年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充分发挥媒体+智库优势,通过系列报道、高端访谈、智库报告、案例评选、专题沙龙、产品测评、研讨会、品牌峰会等多种内容产品,持续专业深耕,加强开放与合作,不断与更多行业机构、专家、企业等携手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助力实现“健康中国”。

创新驱动将是行业发展主旋律

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而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以来在多方面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仍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在此背景下,疾病预防和创新治疗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南财控股总经理、21世纪经济报道总裁虞伟在致辞中表示,2022年是新冠疫情大流行第三年,也是我国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对医药大健康行业来说,在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下,2022年中国医药大健康行业呈现多元变局,同时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跨界融合加快来袭,进一步倒逼中国医药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可喜的是,中国医药大健康行业在不断趋稳的政策改革预期牵引下,加速从全球医药创新第二梯队向第一梯队跃升。自主创新氛围日渐浓厚,创新成果加速落地,更多企业主动“走出去”开启全球化征程。整个行业也开始直面同质化竞争,主动谋求差异化布局摈弃“内卷”,未来创新驱动将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新里程健康集团CEO、新里程股份董事长林杨林在演讲中表示,基于需求端、支付端、供给端,整个医疗行业产业链都在重构。从需求端来看,老龄化促进健康产业加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医疗资源的逐步丰富和商业健康险的逐步提升,都在促进医疗需求增加;从支付端来看,整个医疗行业也在不断地优化,医保继续深化改革,医保的飞检也督促各家机构规范经营,同时最小化占用国家医保额度;而在供给端,社会办医仍然是主力框架,随着人口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型医疗还将进一步增长。

除了整体的大健康市场,从细分领域来看,中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也是癌症高发国,根据《21CC中国癌症早筛趋势报告(2021)》指出,我国每年所需癌症相关医疗费用超过2200亿元,而早筛对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对此,诺辉健康CEO朱叶青在演讲中表示,癌症早筛赛道一直倍受市场关注,但是近期随着资本市场降温等因素,如何推进商业化正成为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癌症早筛的风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领域值得探索。对于癌症早筛如何实现“既叫好又叫座”,朱叶青认为用户利益是下半场需要关注的重点,能否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让用户认知到产品的价值,在患病前就能得到预警,甚至得到指示下一步需要采取何种措施,这才是下半场真正需要关注的。

另外在主题为“癌症早筛风向在哪?”的圆桌对话中,和瑞基因CEO周珺指出,癌症早筛商业化模式的本质是企业拥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在商业市场上能够实现自我造血,继而帮助企业在合规的前提上进行产品推广。而如何在技术进步与商业体系搭建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当下商业化进程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乔友林在对话中表示,癌症早筛产品研发要注重科学性,依托翔实的科学依据,真正通过临床验证,要注重经济性,要让人民群众负担得起,还要注重可及性,通过开发健康适宜技术让人民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甚至居家就能完成检测,从而形成人群效应。

多重压力下行业如何穿越时艰

中国医药健康行业在创新驱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面临多方面压力。2022年7月,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完成,与此同时年度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已启动,而且新冠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另外新药研发成本高、周期长、回报率低;Biotech向BioPharma进阶之路充满挑战;支付体系有待进一步创新完善等,均成为医药健康行业高度关注的问题。对此,本次大会针对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医药行业如何‘穿越时艰’”圆桌对话中,广发证券投行医疗健康行业群组总经理、保荐代表人李映文表示,目前医药行业确实存在多重压力,从市值角度来看,所有A股整体药企估值可以说处于十年来历史最低位,但也有机会触底反弹,因为目前医保支出在持续增长,门诊量和住院量正逐步反弹,集采也在鼓励科学创新,这些都是医药行业发展的机遇。

广发信德医疗健康投资部总经理宋若梦进一步指出,目前整体A股医药市场已经跌到2011-2012年的整体水平,应该是在触底或者逐步触底反弹过程中,因为医疗相对比较刚需,中国老龄化明显加速,另外由于疫情防控,尚未得到满足的临床需求有望在未来爆发。

除了行业整体情况,从具体问题来看,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中科计算技术西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明表示,政策正加速引导行业向高风险、高收益阶段转移,但药品研发成功率往往不到10%,新药研发成本高达20亿美元,同时药企也面临着低回报率的问题,12大药企的投资回报率已低至1.8%,而且销售峰值在逐年的锐减。

“如果中国药企再按照传统的FIC(首创新药)思路创新,将面临同样的困局,所以提高成功率,降低成本将成为各大药企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AI技术能赋能整个行业的各个环节。” 张春明说。

关于Biotech向BioPharma进阶的问题,在圆桌对话中,加科思药业董事长兼CEO王印祥指出,对于目前的Biotech企业而言,纠缠是否要在中国做成Biopharma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中国一年做10亿以下的收益根本无法支持企业的持续研发,所以Biotech企业要将收入来源瞄准全球市场。

腾盛博药首席战略及财务官兼腾盛华创首席执行官李安康表示, Biotech如果一开始就是比较大的固定资产投入和后端投入,反而会分散前端研发聚焦的精力。从公司自身定位来看,Biotech企业需要更为聚焦产品管线的投入,去看产品价值从何而来,做好市场定位和策略,看未来到底聚焦Biotech还是向Biopharma进阶。

对于支付创新问题,亚盛医药董事长兼CEO杨大俊指出,降价进入医保目录后,创新药企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尚不能快速进入销售环节,无法以价换量,盈利能力满足不了企业自身和资本助力的本性,当前中国医保体系和资本市场的预期是脱钩的。

贝达药业资深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万江也认为,谈后管理对医药创新非常重要,但企业药品即便进入医保目录,还需要超过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进入到几百家甚至不到一千家医院。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进一步表示,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创新药,都面临先进医保后进医院的问题,但对医保局来说,新药存在疗效风险和财务风险问题。

除了上述难题,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癌症诊疗负担正在逐年增长,且癌症诊疗是医疗健康领域最“硬核”的部分,也是创新力量、创新资源最集中的领域。

在此背景下,为展示企业的研发力、创新力以及整体解决方案,促进肿瘤诊疗与预防的创新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发起并主办了2022年“健康中国•21癌症关注(21CC)”优秀案例征选活动,并在大会上正式公布获得“年度10大癌症诊疗医疗健康企业优秀案例”荣誉的企业。